第16章 令人难过的好消息
赵光美喷嚏连连。
不由心中暗咐,也不知是谁这么念叨自己?
他知道,兵变之夜自己的行为有些反常,难免引起关注。
看得出来,两位兄长眼里都有猜疑,可是自己能怎么着?
“未卜先知”这件事,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解释的,只能让亡故的父亲赵弘殷“背锅”。
两位兄长未必相信,但升级为太后的母亲杜氏却信了。
“吾儿素有大志,可堪大任。”
这是兵变之后,杜太后对赵匡胤登基的评价,好像一切都在意料之中。
“我赵氏子弟,皆是好男儿。”
这是杜太后对赵光义和赵光美的评价。
“光美啊,既是你父托梦,你该与吾言明才是。”
赵光美无奈笑道:“这不是怕您担心嘛,父皇也有叮嘱,故而有所隐瞒。所幸,神佛与父皇在天之灵保佑,平安无事,皆如所愿。”
“也是为难你了。”
虽非亲生,但自小养在身边,杜太后对这个庶出的小儿子还是颇为疼爱的。
“都是应该做的……”
杜太后语重心长道:“嗯,国朝初立,你大兄也不容易,往后你们兄弟要多帮衬他。”
“那是自然。”
赵光美心中暗想,至少未来十多年,肯定是要紧靠大哥这棵大树的。自然也要力所能及,予以协助。
毕竟是一家人,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不过你还小,还是先好好读书,改日知会匡胤,给你延请大儒为师。”
杜太后笑道:“你父皇临终之时叮嘱,我赵家是武将出身,缺翰墨之气。你大哥、二哥是没指望了,也不必要,也就你了。”
“这个……”
赵光美满脸黑线,之乎者也还是算了吧!
“母后,儿以为……需得文武双全。书读了好些年了,现如今……想趁着年纪还来得及,学些武艺。”
赵光美是认真的。
经历过陈桥兵变后,他清楚意识到乱世之凶险,大宋初年天下并不太平,学些武艺作为防身自保之术是必要的。
而且将来,说不定还会征战沙场,武术骑射就更要紧了。
到底是将门出身,杜太后倒也并不反对,并且张罗着给他找师父。
“不必,耿叔是父……皇身边的亲卫老卒,武艺高强,我便随他学吧!”
“也好!”
杜太后欣然应允,旋即道:“对了,这几日你寻个时间,代吾去一趟张家,探望张老夫人与那位含灵姑娘,并送些礼物,以表谢意。”
不说险些忘了,兵变之夜,张含灵确实是赵家的大恩人。
论功行赏只给了张令铎,往后最多再给其母一个诰命,但张含灵本人很难有所赏赐……
杜太后知恩图报,原本该自己亲自登门的,但今昔身份有别,太后之尊不便贸然驾临臣子府中。
儿媳和孀居的女儿都不大适合抛头露脸,思来想去还是赵光美前去最为合适。
至于男女之防,好像不大要紧……
小儿子年纪也不小了,也该到谈婚论嫁的时候了,张家那位含灵姑娘出身大家,知书达理,相貌也是一流的,倒是不错人选。
杜太后开始暗点鸳鸯谱的时候,赵光美却没机会前去张家,而是被楚昭辅请走了,前去皇城司的殓房里看尸体。
“三公……殿下,劳烦委屈片刻,瞧瞧这些人你是否见过?”
赵光美掩着口鼻,瞧了一遍尸体面孔,还别说,真从其中找到两张熟悉的。
当时藏身定力院的旧楼里,曾有禁军持火把在楼前搜索,警惕的赵光美曾从窗户的缝隙里瞧见过两人。
火把之旁,相貌清晰,印象深刻。
为稳妥起见,他们又找到了定力院中的僧人前来辨认,确认无误。
也就是说,在韩守均之前赶到定力院的那伙来历不见的禁军,之后又杀了韩通一家。
而他们名义是王彦升的部下,却并非其本人调派,除了这些与韩家侍卫拼斗致死的,还有些许不知去向……
诡异!
虽然不曾与兄长赵匡胤有交流,但赵光美也清晰感受到,陈桥兵变也许没有史书上那么简单。
这一夜,当真有太多诡异,太多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好似有人在背后操纵,至少是推波助澜一般。
会是谁呢?
赵光美想不到,但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此人大概会恨死自己。
诚如所料,当赵光美离开皇城司时,他的背后已然多了一双眼睛……
……
数日之间,陈桥兵变,改朝换代的消息传向四方。
黄河北岸,与汴梁一河之隔的滑州率先得到消息。
后周国舅符昭愿连夜率军赶到黄河岸边,准备前去勤王护驾,却听到了赵匡胤登基的消息。
符昭愿以为自己听错了,再三确认之后,目瞪口呆,有些难以置信,恼怒非常。
抬头凝望着黄河南岸,沉默许久,眼神里满是不甘,最终将马鞭狠狠扔在地上,愤愤道:“通知老王爷,请他老人家拿个主意。”
老王爷自然大周国丈,魏王符彦卿,天雄军节度使,执掌河北六州。
以符家父子的实力与号召力,如果他们真的想做点什么,完全可以。
东京城里,赵匡胤最担心的也是符家的反应,所幸接到的消息是——符彦卿上表称臣子,臣服大宋。
看到奏疏,赵匡胤长松一口气。
看来善待符太后的做法是正确的,符彦卿领情了。
当然了,这也与符家诸多亲眷犹在东京有关,木已成舟,再拼个鱼死网破又有什么意义呢?
符彦卿历经几朝风云,最懂得权衡利弊,在符家上下百余口为“人质”的前提下,他绝不会轻举妄动。
相反,只要向大宋称臣,赵匡胤只会优待自己,权势地位不会受损,甚至可能还会有所提升。
唯一的区别可能就是国丈身份,然而,真的重要吗?
五代十国,就是这样现实。
皇帝走马灯似的换,但是朝堂上的大臣可以连续几朝屹立不倒。
与符彦卿称臣一起传到东京的还有一个好消息,然而赵匡胤听到之后却沉默了。
契丹与北汉撤兵了。
听起来是好事,大宋初立,内部隐患重重,危机四伏。
外部若是契丹与北汉联袂来犯,内忧外患一起发作,刚刚建立的大宋王朝未必顶得住。
这可是赵匡胤最担心的事情,却没想到就这样“化解”了,可是赵匡胤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因为按照常理,倘若契丹与北汉真的已经发兵,得到改朝换代的消息,应该非常兴奋。该趁着中原混乱,大举南下,不说占领半壁江山了,至少可以大有所获。
如此良机,契丹与北汉却偏偏撤军了,让人不得不怀疑……
是契丹与北汉出现了什么变故?
还是说……边境谎报军情,压根子虚乌有?
如此,陈桥兵变就越发耐人寻味了。
难道是有人故意假传消息,误导朝廷出兵,将自己调离东京,策动兵变……
那么从头到尾,自己算是被利用了?
赵匡胤不寒而栗,却又庆幸万分,这个皇位来的真是偶然,有些戏剧。
只是……
想要坐稳江山却不容易,契丹与北汉虽未来犯,符彦卿父子也欣然吩咐。
但是潞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却并未心悦臣服,而且很不给面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