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够分量之人
赵光美因“尚未成年”,得以随同杜太后搬入皇宫居住,是以想要见到大哥赵匡胤十分容易。
来到垂拱殿,赵光美将所见、所知大概描述之后,赵匡胤脸上露出了凝重神色。
这是有人妄图挑拨离间,兴风作浪。
李守节前前后后也就在东京待一晚,这些人便寻得机会,便迫不及待要取其性命。
若非李家宅邸距离张家不远,若非赵光美恰好前往发现端倪,险些就让他们得逞了。
不得不说,自家这个三弟还真是个福将,无意间又帮了大忙。
李守节要是真死了,后果还真有些糟糕。
大宋朝廷不怕李筠反,怕的是李筠师出有名起兵谋反,对于双方而言,道义与舆论支持十分重要。
相比于外患,赵匡胤更在意的还是内忧。
陈桥兵变夜的诸多诡异已经告诉他,这东京汴梁不干净,水深的不是一星半点。
如今看来,有人是等不及了,想要竭力挑起潞州的叛乱,把刚刚建立的大宋朝掀翻。
这些人隐藏在城中,甚至朝堂之上,暂时没有蛛丝马迹,并不好追查,更何谈肃清?赵匡胤不免有些头大。
然而,更为头大的事情还在后面。
李守节在东京养了三日,身体痊愈,便立即启程回潞州去了。
这一遭,在赵匡胤的授意下,张令铎亲自护送其出城,途中则有韩令坤一路关照,从而确保其安全。
原本寄希望李守节回去能够劝阻其父,可惜事与愿违。
越来越多的消息传到东京,李筠似是反心已定,先是逮捕了反对他起兵反宋的监军周光逊,将其送到了北汉都城晋阳。
随后很快,便与北汉皇帝刘均达成协议,约定联合起兵攻宋。
刘均先是派了使臣前去潞州封赏李筠,随后亲自阅兵誓师,率大军与李筠会师太平驿。以宰相之礼厚待李筠,并册封其为西平王。
李筠彻底膨胀了,迫不及待地想要举兵南下。
他属下的幕僚闾丘仲卿与儿子李守节苦口婆心劝阻,认为以一地兵马反抗整个朝廷,乃不智之举,必败无疑。
然而李筠却浑不在意,认为东京城中的禁军将领,有不少乃是自己昔日故友,只要兵临城下,肯定会一呼百应。
更何况,如今背后有北汉,乃至契丹的支持,东京城中有故旧为内应,足以和赵匡胤一较高下。
更巧的是,恰在此时,淮南节度使李重进派来亲吏翟守珣,相约共同举兵伐宋。
求之不得,骤然多了几个强援,李筠越发膨胀,当即派遣军队袭击泽州,杀掉刺史张福,占领泽州,起兵反宋。
木已成舟,反对已经毫无意义。
闾丘仲卿忠实恪守幕僚职责,提议立即沿太行山南下,攻取怀州、孟州,堵塞虎牢关,占领洛阳,然后谋取天下。
不得不说,这算是一条比较靠谱的计策。
洛阳乃是中原王朝的西京,王畿之地,政治意义非凡。
一旦攻取洛阳,便可以与汴梁分庭抗礼,黄河以北有北汉支持,东南方向有李重进策应,向西则可以联合长安袁彦。
很容易形成气候,少则成一方诸侯,多则可席卷天下。
怎么着都是一步好棋,进可攻,退可守,运气好的话甚至还有机会一争天下。
可是,李筠拒绝了。
他的理由是,作为大周忠臣,起兵是为了讨伐赵匡胤这等叛乱,营救太后和小官家,并非是自己争天下。
所以应当直接兵发汴梁,剑指东京。
此言一出,许多人不免好生失望。
北汉与后周乃是世仇,李筠处处以后周忠臣自居,北汉皇帝刘均不免有些郁闷,也怀疑与李筠的精诚合作的可能性。
就连淮南来的翟守珣,也连连摇头,他觉的很有必要,在返回淮南的路上改道,走一遭东京汴梁……
……
李筠终究还是反了。
大宋朝廷并不惊慌,意料之中的事,自然早有准备。
石守信和高怀德二人一早便奉命出征,两路大军前去讨伐李筠。
闾丘仲卿建议的策略,赵匡胤和赵普自然也看见了,稍纵即逝的机会李筠并未抓住。
随着韩令坤及时率部出现在河阳,李筠为数不多的胜算之路彻底被堵死了。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翟守珣悄然进了东京城,找到了自己熟悉的故交——大宋枢密承旨李处耘。
一个时辰后,李处耘带着翟守珣出现在了垂拱殿里。
……
听闻李重进的幕僚亲吏前来,赵匡胤别提有多高兴了。
甚至有几分官渡之战,曹操听闻许攸前来的感觉,只不过他沉得住气,没有曹操那般浮夸与做作。
“翟卿,朕欲赐李重进丹书铁券,许以高官厚禄,他会信任朕吗?”
赵匡胤开门见山,没有问翟守珣潞州情况,以及前来东京的原因,行为是最好的解释,已经足以说明问题。
翟守珣摇头道:“李重进乃是周室姻亲,为人乖张,昔年若非周太祖强迫,他未必会服从周世宗。如今对官家也一样,始终没有归顺之意。”
“罢了!”
赵匡胤心里也明白,这是他最担心的事情。
李筠不过是疥癣之疾,可以药到病除,可若李重进跟着一同起兵,那可就是腹背受敌,心腹之患。
当务之急,除了平叛之外,便是稳住李重进。
“翟卿才智双全,审时度势,乃是国之干臣啊!此番你入东京,心向大宋,朕铭记于心,将来必不亏待。”
赵匡胤笑道:“不知翟卿可愿为朕再做点事情?”
“但请官家吩咐。”
“你回一趟淮南,将你对李筠的观察感受如实告知李重进,并设法稳住他,暂时不要轻举妄动。”
赵匡胤悠悠道:“若此事办成,卿便是我大宋大功臣,将来官爵功勋,一个都不会少。”
“谢官家厚恩,臣一定竭尽所能。”
翟守珣欣然应允,他来东京本就是为图前程,单单归顺,卖个消息不算大功。想要真正立足,有所收获,自然就要立功,交上一份分量十足的投名状才行。
“不过……”
翟守珣道:“官家,李筠那边已经有所动作,单单靠臣的劝说,未必能够阻止李重进。臣以为,朝廷或许可以用些安抚手段,暂时稳住李重进,使其不得轻举妄动。”
“安抚?”
“是。”
翟守珣道:“官家可以遣一够分量,足以安抚或麻痹李重进之人,前去宣抚淮南。与臣里应外合,共同拖延李重进。”
“如此甚好。”
赵匡胤点点头,可是稍微盘算,不禁又有些犯难了。
所谓够分量,还能麻痹、稳住李重进之人,谁才是合适人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