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打虎平判亲兄弟
李处耘带着翟守珣悄然离开。
其行踪与任务必须绝对保密,不会再有第五个人知晓。
垂拱殿里只剩下赵匡胤、赵光义和赵普三人。
“朕打算让李处耘以新任扬州知州的身份,走一遭淮南,你们以为如何?”
李处耘是那夜在陈桥驿拥立赵匡胤的从龙之臣,大宋建立后,担任枢密承旨,右卫大将军,才华与能力有目共睹。
若在平日,让他去淮南,没有问题。
但是,诚如翟守珣所言,李处耘真的够分量吗?
赵普小声提醒道:“官家,李重进的两个儿子还在东京。”
常年驻守淮南,柴荣对李重进都颇多厚待,两个儿子留在东京,与皇子们一道读书。
当然了,如果腹黑一些,也可以认为是柴荣以此为借口,扣下两个人质。
陈桥兵变之后,两个少年郎转移到了大宋朝廷手中,成了真正的人质。
大宋立国之初的策略是安抚李重进,所以李家两个儿子自由和待遇全都不便,并且恩荫了勋爵。
李守节遇刺之事发生后,赵匡胤便派人加强了二人的护卫,防止奸人趁虚而入。
赵普此时突然提及此事,是什么意思呢?
“那两个孩子无关紧要,朕不想动,也无甚用处。”
李重进的儿子不止两个,无毒不丈夫,若是他真铁了心反宋,完全可以放弃两个儿子。
不到万不得已,赵匡胤反而不敢杀两个孩子,否则就会失了君王气度,就会理亏,贻人口实。
赵普摇头道:“是无甚用处,可是够分量。”
“则平,你是何意?莫不是要朕也把儿子送去淮南?”赵匡胤回过味来,表情有些不自然。
“官家误会了,皇子们年幼,岂能……”
赵普连忙解释,旋即正色道:“臣确实有个建议,只是可能有些冒昧,不知当讲不当讲?”
“但说无妨。”
赵普道:“若说以安抚之策,起拖延之效,任何大臣,都比不上一位皇室宗亲更有效果。”
皇室宗亲!
赵光义顿时是眼睛一亮,盯向赵普,大抵是觉得这个提议有些不怀好意。
赵宋刚刚立国,皇子年幼,皇帝只有两个亲兄弟,其中一个还尚未成年。
至于远支宗室,都才在从各地陆续赶往东京的路上,在参加过太庙祭礼之前,还算不上皇室宗亲。
而且,也不够分量。
所以,合适人选似乎只有——赵光义。
赵匡胤断然拒绝道:“不可,朕准备御驾亲征潞州,光义需留守东京大内,怎能远赴淮南?”
闻听此言,赵光义安心多了,心中也泛起一阵兴奋。
不仅是不必去淮南,更要紧的是大哥御驾亲征在外,自己是留守大内的第一人选。
这就有点那什么天子出征,储君监国的意味。
他知道,这是因为侄子年纪尚小的缘故,可是仍然有些兴奋,至少眼下……他是托付江山的首选之人。
赵普摇头道:“官家若决意亲征,二殿下确实需留守大内,侍奉太后,震慑宵小。至于淮南,官家并非只有一个兄弟。”
“你是说……光美?”
赵匡胤不由诧然,赵光义也是眉头一动,若有所思。
“是,三殿下身份贵重,虽然年轻,却也将要成年,胆魄与才能亦是有目共睹,前去宣抚淮南,兴许是个恰当人选。”
陈桥兵变那夜,赵光美展现出的胆魄与才能“有目共睹”,有能力应付局面。
然而他只有十五岁,不了解他的人,很容易掉与轻心。
最重要的是,赵光美是皇弟,足够分量,能展现出赵宋皇室最大的诚意。
说直白一些,连亲兄弟都送来给你当人质了,你李重进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要是再动什么心思,或是伤害少年赵光美的举动,可就是天理难容,人人得而诛之。
听起来,好像是个不错的计策。
但赵匡胤断然拒绝:“不可,朕已经折了一个陈思诲,焉能再让幼弟落入虎口?”
正月里,赵匡胤登基之初,曾派六宅使陈思诲前去宣抚淮南,敦促李重进移驻青州,反被其拘捕,如今生死不明。
“官家,此举可以稳住李重进,他未必敢……”
赵普道:“退一万步讲,可以安排得力人手,随时准备营救。”
“未必?万一李重进恼羞成怒?万一……营救失误呢?”
赵匡胤摇头道:“光美乃朕之幼弟,若有个三长两短,朕如何向父皇、母后交代?此事万万不可,切莫再提。”
这个提议本就有些冒失,若非情势所迫,赵普也不会提出。如今赵匡胤坚决反对,自然也就不能再说什么。
接下来的议题主要是御驾亲征。
“皇兄,李筠据晋南一隅之地,难成气候,何须御驾亲征?”
赵光义沉吟道:“倒是这东京城里,潜藏暗流,需要皇兄坐镇,以固社稷。”
“则平,你说呢?”
赵匡胤笑了笑,没有回答,而是转头问赵普。
“二殿下所言有理,李筠之乱不打紧,但此乃我大宋第一乱,必须以雷霆手段剿灭。官家御驾亲征,提振士气,向天下展现英武之姿,震慑宵小。”
至于比肩柴荣之事,赵普心领神会并未提及,只是续道:“再者,平叛需得调动大军,而其中大半是前朝禁军,非官家昔日亲率之归德军……
兵马离了东京,脱离朝廷掌控,若是有些兵将动了歪心思,该当如何是好?
官家御驾亲征,挟雷霆之威,则无人敢轻举妄动。”
赵光义轻轻点头,沉吟道:“可是东京这边?”
“同样的道理,反过来。”
“嗯?”
赵匡胤蹙眉道:“朕知道,东京城下不安宁,朕只要在,他们便不敢轻举妄动,如此固然安定,却也无法觅其踪迹,时间久了,反倒是隐患。
所以,朕索性出征在外,让他们安心冒头,然后盯住他们,寻机一一剪除。”
“原来如此,可……”
赵匡胤拍拍二弟肩膀,笑道:“当然就要靠你了。”
“我……臣弟……”
赵光义虽然窃喜,却也觉得压力不小。
“放心,你只需守好大内,侍奉母后,照顾好家人便是,余下的只管睁大眼睛盯着便是。”
赵匡胤轻笑道:“至于朝政,自有宰相们处置;东京城防有刘廷让、韩重赟、张令铎、刘守忠几人。
除此之外,朕还打算让吴廷祚权知开封府,协助于你,你尽可安心。”
“是!”
赵光义并不在意几个宰辅老家伙,城防兵马才是关键,守城的除了张令铎之外,都是皇兄的义社兄弟,忠诚可信。
吴廷祚才能出众,权知开封府,自己就更没什么可担心的了。兄长如此安排,着实妥帖。
赵匡胤叮嘱道:“光义啊,有道是上阵父子兵,打虎…平叛亲兄弟,东京就交给你了。”
“定不负皇兄所托。”
赵光义欣然应允,心中默念起“打虎平叛亲兄弟”几个字的时候,蓦然想到三弟赵光美。
他,做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