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夕阳

第二十一章:夕阳

东吁王朝的崛起,是以军事压力迫使东吁王朝迫使各王邦部落就范,一方面是东吁王朝凭借强硬的军事力量,一方面也由于明朝晚期的政治腐败。

木邦土官罕拔曾向明朝报请袭职,云南官吏以勒索未遂,拒不发给承袭状纸,罕拔就反叛明朝,投向东吁。当时云南的民谚曾流传道:“官府爱惜一张纸,丢失地方二千里。”

东吁王朝第一个国王莽瑞体在征服缅甸各王邦部落后,更发兵攻占元明时代的八百大甸宣慰司(今泰国北部清迈、清莱一带),作为南下攻暹罗,北上攻云南内地的据点。

明嘉靖三十年,莽瑞体死,莽应龙继任东吁王朝缅王。

他首先领军攻占暹罗都城阿瑜陀耶,大掠暹罗全境,然后回师北上阿瓦(今曼德勒附近),向云南西部边境进攻。在攻占孟密、木邦、孟养之后,入侵陇川、进攻干崖,怒江西岸各土司地全被缅军攻占。

明万历九年,莽应里继任缅王,继续扩大侵略战争。缅军渡过怒江,攻占耿马、孟定、湾甸(今昌宁县境)、姚关(在今施甸县东南部)、施甸,进攻顺宁(今凤庆),明朝兵将多战死。东面缅军以八百大甸为据点,侵入车里(西双版纳),烧杀抢掠,进至景洪,攻占车里宣慰司署,掠走宣慰使刀糯猛,另立刀应猛为宣慰使,迫令向缅王纳贡赋,并掠走大量人民,带到缅甸做奴隶。云南官府大为震惊,巡抚刘世增移驻楚雄,总兵沐昌祚移驻大理,调军队防御,并急奏明朝廷派军抗击。

万历十一年,神宗派刘挺、邓子龙各领军五千,并征调云南各民族地方兵数万,大举抗击缅军。邓子龙由保山南下施甸,在姚关一带与缅军大战,把缅军赶至孟连、耿马以南。刘挺由腾冲人德宏,收复南甸、干崖、勐卯(今瑞丽)、陇川I、芒市后,攻下蛮莫,招降孟养,在伊洛瓦底江畔与一批土司会盟。

万历二十一年,莽应里又使缅军攻蛮莫,入侵陇川、遮放、芒市。云南巡抚陈用宾自保山遣军出击,缅军败退。

陈用宾于万里二十二年开始沿边境修筑关隘,防御缅军入侵。此八关为神护关、万仞关、巨石关、铜壁关、铁壁关、虎踞关、天马关、汉龙关,陈用宾还在勐卯筑平麓城(今瑞丽城),兴屯田,移兵屯守;开民屯,招内地人民移居。

可是没多久,到崇祯九年的时候,缅人卷土重来,占据了边境八关,这一占就是二十年,朱温抬头看着天马关,站在城关之下感慨万千。

八莫一战,缅军被彻底击溃,明军虽然获胜,但也是惨胜,尤其是冲锋在先焚烧战象的孙崇雅部近乎全军覆没,一千人的部队活下来的只有九十三人,其中还有不少带着不轻的伤,追歼缅军的王延业部折损大半,而负责伏击堵截包抄后路的祖泽润所部的光头军则因为出色的把握战机能力并没有造成多大的损失。

此役,如果不是莽达赖丧失了作战的信念,临阵撤兵的话,明军也不会获胜,尽管明军获胜,但是缅人的三万大军还是有将近一半脱离了战场,随着莽达赖退回了阿瓦,对于这批人,朱温坚信,自己这一战已经彻底的打垮了缅人的精气神,就算将来继续对决,朱温相信明军也是有绝对优势的。

朱温虽然有心一口气杀进阿瓦,活捉莽达赖,但是,现实不得不让朱温清醒,自己麾下能指挥的明军已经不到三千人了,这是算上了祖泽润的那一千光头军,朱温狠狠的用力拍打了一下天马关城墙壁,趁着夕阳近黄昏的景色,朱温非常应景的哀叹一声:“有心杀贼兵力不足啊!”

同一片夕阳下的阿瓦城却显得异常的肃杀。

三日前,一只象队撤进了阿瓦城,随后在涌入了近万名缅军。虽然东吁王朝没有公布关于战争的任何消息,但是稍微有点心眼的人都清楚,战争的结局应该是缅王败了。

莽达赖自从回到阿瓦之后,整个人都变得神经质了起来,经常紧张兮兮的抓着侍女的手臂问阿瓦城外有没有新的消息传来,不仅如此莽达赖一回阿瓦王城就加强了王城内的巡逻,不仅仅是王城,莽达赖还在外城也加强了很多巡逻队,试图将阿瓦打造成坚固的堡垒。阿瓦分为内外两城,内城是缅王居住的王城,里面除了缅王的妃嫔家眷还可以在这里商议国家大事,城外则是居民区。

阿瓦外城街头上随处可见端着刀拎着枪的缅军在吆五喝六,不时掀翻一个小贩的摊子,嘴里面用鸟语骂骂咧咧的道:打不过明国,还收拾不了你们几个小刁民?哟,还敢反抗?!随后,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而在缅军这些当众抢劫的暴行之中,城内的汉人自然是首当其冲,各家商号即使关门歇业,也偶而被缅军砸开大门,抢走商铺后仓库里不多的货物,不仅是这样,有胆大的缅军还干出了奸**女的龌龊勾当,对此,汉人商贩俱是愤恨不已,但是眼下明军尚未进城,这阿瓦还是缅人说了算,大家虽然义愤填膺也都是束手无策。

莽达赖自仓皇逃回阿瓦后,这几日每日都会命内官去敲钟来召集大臣领主们召开会议商讨下一步应该怎么应付明人。

可是缅人大臣们没有一个是傻子,不是待在家中充耳不闻就是深居简出直接向缅王告病,更有甚者直接携带着金银细软打算带着全家老小潜逃出阿瓦远走他国,大臣们尚且如此,更不要说领主们了,实力强大些的领主土司干脆理都不理莽达赖了,直接将自己家族在阿瓦城的势力召集回了领地准备结寨自保。

大多数的领主土司还是打着实力为王的心思,谁的拳头大,谁的兵力多,他们就听说的,给莽达赖当狗跟给大明当狗也没什么区别嘛也是,都是当狗能有什么区别呢?无非就是大明将要给的狗粮要好吃一些油腻一些更有嚼劲些!莽达赖的狗粮现在明显已经不够他们吃了,而且还馊了变质了。

更有无耻的领主土司悄悄的在暗中派出了使者试着看看能不能跟明军搭上线了,在新主子跟前做个好表率刷个印象分还是很有必要的。莽达赖三万大军一仗败的稀里糊涂,明眼人都能看的出来,莽达赖药丸。

今无兵复战,战必受缚矣;不如各自作鸟兽散。虽然大臣们没听过这句中国名言,但是道理就是道理,无论放到哪里道理都是相通的。

树倒猢狲散,没了兵,那些自觉得还有私兵的封建主都跑了出去---自己那点子家当,当然要保卫自己家,而不是保卫公家啊!与其在朝堂上推诿来推诿去,倒不如直接撒丫子跑,要是缅王运气好打赢了,元气大伤也不敢怼他们,要是缅王输了…那不就是恭顺的表现吗?干嘛要和一个锦衣玉食的吉祥物多费口舌?

不仅如此,阿瓦城政治嗅觉极其灵敏的缅人贵族们面对这种情况纷纷选择跑路,王城附近的缅人贵族区一片死寂,只有地上的车辙印能够说明这里到底发生过了什么。

悠扬的钟声逐渐散去,听从莽达赖召唤来到朝堂上的,稀稀拉拉几苗苗人,同开战前济济一堂,互相扯皮吹牛撕逼的朝堂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其中一部分,要么就是阿瓦附近的小封建主,这些人是缅王莽达赖的铁杆小贵族小领主们,他们的领地大都是在阿瓦城附近,所以守住阿瓦城是必须的,否则自己就变成了一无所有的穷光蛋,还有一部分人是密支那等地的贵族,他们的地盘已经被明军占领了,一切财产都被充公没收,如果不留在阿瓦,他们都不知道要去哪里,毕竟只有阿瓦城是他们最后的落脚点了,剩下都是一些毫无根基的宠臣弄臣,跟莽达赖都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些人可以称得上是莽达赖的铁杆亲信。

可是,这些人又有什么力量呢?难道再找一波奴隶来凑数守城吗?

这些臣子们虽然没什么本事,出主意不会出,想办法不会想,打仗不会打仗,察言观色倒是一绝:这些人闭口不谈失败,装作什么都不知道的有之;直接开始吹捧莽达赖的有之;要求坚壁清野,固守阿瓦,号召东吁各地军队来援的有之,向满清求援有之,向下来暹罗求援的亦有之......

莽达赖只感觉这些人就和苍蝇一样在他耳边嗡嗡嗡的,可他又不好发作,毕竟这些人愿意来上朝已经不错了。

这时,一名阿瓦城内的小官出列拜道,“王上,小人有一个主意,但是需要一些代价。”

“说来听听。若是劝本王投降,就请不用再说了。”

“小人岂敢!不知王上可还记得数十年前那些被赶跑的白皮?”

莽达一听就知道他在说什么,不过明军一直在屁股后面,相比只会活跃气氛和拍马屁的众人,馊主意好歹也有主意两个字在里面,莽达决定耐住性子听听。

莽达赖点了点头,示意他继续说。

可这位小官哪里有什么见识,和中华的那些清流一样,也是个听到一点东西就自以为是的人。当下把自己所知道的那点洋人的情况添油加醋一番说了出去:“白皮泛舟于大海之上,每年顺着季风来到缅甸交易,现在正是风向利于交易的时候。陛下可以派人顺流而下,去南边找白皮来。白皮多是商人,泛舟万里,死亡百万,只为海中取利,大王富有四海,庶民百万,许白皮以重利,借其兵数千以保社稷。白皮铳炮犀利,明国人的鸟铳和大炮,也都是学白皮的,只要白皮一到,明军自会片甲不留全军尽墨。”

封建王朝多数都是一个德行,莽达赖作为一个封建君主,自然更不了解西方,丝毫没有意识到这些想当然的话有多大的漏洞,又意味着什么:“既然如此,你了解白皮们,你就去和他们联络罢了。”

“臣,必不辱使命!”小官讨好的说。

莽达大手一挥,吩咐人给他支笔盘缠,这位机灵的小官心道:不仅可以光明正大的逃出阿瓦城,还能从莽达赖手里拿一笔盘缠跑路,嘿,真是美滋滋啊!

拿着莽达支给他的银子,此人就火急火燎的带着仆人和家眷从南门出了城。没过多久,载着他们的马车就掉头往北行驶......

大爷我连白皮的鸟语都不会,让我去见他们?还不如投了大明呢!无论怎么说,如果非要当带路党,地脉相连的大明可比洋人稳定多了,二十年前,先王可是跟海边的白皮交过手开过战的呢!难保人家不会怀恨在心,眼下大明都已经到家门口啦!这种借师剿明的弱智言论,也就只有傻子才会相信。

怀着和他一样的心思,不少人或大张旗鼓,或轻装潜行的离开了阿瓦城。各个城门都在不断的涌出人来,可绝大多数都在不远处掉了个头汇往北方。

本应该把守城池,严禁随意出入的守将也毫无作为。作为带路党的他不仅成功的欺上联下压下一切,更打算等明军一到,自己就弄个投名状来哩!要不是莽达的手上还有为数不少的效忠于自己的直属部队,恐怕他早就被五花大绑的送到了明军军营里去了。

阿瓦城的局势变得越来越叵测了,就算是普通的民众也渐渐的感觉到了气氛的不正常,于是,恐慌像病毒一样开始阿瓦城传播了开来,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很快明人很快就要打来的消息蔓延到了整个阿瓦城,全民性的逃难开始了,一开始是胆大的不管不顾的往城外跑,顺利的跑了出去,眼见着胆大的出城没什么,有了带头者,大家便都携家带口的往城外逃去。

莽达赖在王城中听到了这一则消息的时候脸色变得铁青,他很清楚,再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天,阿瓦城就会变成一座空城,而自己,也终将会被明军像逮猴子一般给逮住,不,自己甚至还不如孩子灵活,一想到这里,莽达赖的冷汗刷刷的直往下流......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永历十三年春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永历十三年春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二十一章:夕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