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一个大汉的原则

第七章 一个大汉的原则

日升月落,秋风乍起,给初秋的洛阳又添几分凉意。

董卓坐在大厅中央,吕布站在旁边,堂下李儒、牛辅侍立两旁,下面是李郭张樊四将,分做两边,身后各站手下之将数位。

董卓昨晚跟书灵商讨了大半个晚上,终于确定了跟诸侯们作战的基本基调。

第一条,训练军士,准备粮草。

第二条,召集手下良将,赐恩拉拢,增加自己的实力。

第三条,控制皇宫,抽换宫廷禁卫。

为什么会是这三条呢?

董卓虽然是个军事小白,不懂打仗,但是作为一个后世人,经过了各种抗日神剧的洗脑,多少知道了一些很肤浅的东西。

比如说,打仗肯定要训练,练兵千日用兵一时嘛,粮草就更不用说了。

至于第二条,是董卓早就想好的,张辽、高顺、徐晃这些三国后期非常有名的大将,还有贾诩这位顶尖的谋士,如今正在他的麾下,此时不赶紧召进招揽到自己的麾下,拉拉感情,更待何时。

越早的招揽他们,知遇之恩的恩情就越大,这可是有理论依据的。

古代的九品中正制、察举制等选官制度,都是以朝中大佬的赏识为主,有了大佬们的赏识,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什么阶层,从此以后你就能当官。

而对于被赏识者,这是知遇之恩。正因为有这样的制度,所以知遇之恩对于古代人来说,不下于救命之恩,甚至有可能超过。

所以董卓才会如此急迫的想提拔他们,增加恩情。

其次,董卓手下没有什么武力值高的武将,他怕吕布这二五仔,反复无常,又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突然觉得,董卓骗他、耍他,再让王允这样大忽悠挑拨离间。

到那时,吕布这兔崽子要杀董卓。

谁能挡遮住?

有了张、高、徐三将,虽然未必能挡住吕布,但至少能够为董卓争取跑十九米的时间不是?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董卓依然不相信吕布。所以急需一些高武力值的武将,给董卓增加点信心。

第三条,董卓想做很久了,后世,在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里,有一种制度叫做首相制,首相制就是皇帝只做好自己的皇帝就行,其他事情全部交给首相来办。

想到这里,董卓然感觉曹操真是个了不起的人,他居然首创了首相制,虽然传到曹丕这个坏丕子的手里就断了,但是为后世的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提供了理论依据。

并且“首相制”在万恶的资本主义世界里已经发展成一种非常优秀的制度。

董卓觉得这个制度很符合现在的大汉的国情嘛。

在董卓的世界里,好的东西他就要抄袭,不能抄袭的,改一改,适应适应之后继续抄袭。

“首相制”如此优秀,又非常符合如今大汉的国情,他岂会错过,控制皇宫便是第一步?

不过,他也不会一味的蛮抄蛮干。

就比如董卓那个同学,傻不吧唧的,抄他们学习委员的卷子,一顿猛抄,标点符号抄了也就算了,名字也抄。

抄完后,学习委员就挨了顿板子,一个题一板子,整整一张卷子,董卓在旁边看着都觉得屁股痛。

偷偷的拿出了他的小本本,记下了这件事。

并在前面做了一个星号。

防止自己以后犯同样的错误。

小本本写着:“以后抄卷子千万不要抄名字!!!”

这件事对董卓的影响非常深刻,所以董卓抄任何东西的时候,都会做一些改变。

首先,首相制,只有一个大汉的基本原则是不能变的。

其次,汉高祖血脉皇帝代表着大汉,大汉的皇位一直由汉高祖血脉担任,始终不动摇。

最后,董卓想当那个唯一的嫖客想了很久了,至于上面的这些,当然都是废话了,不控制皇宫怎么当那个唯一的嫖客?

所以董卓才定下了这么三条作战方略。

今天到场开会的都是董卓手下的大佬,每个人的级别都相当于军长、参谋长之类的,可以说这是一场军事盛会了。

这些大佬都得到了李儒传递的消息,知道曹操召集诸侯围攻洛阳的事。

每个人都血液澎湃,忍不住要和诸侯较量,诸侯仿佛摆在他们眼前的战功,越想越馋。

想着想着,一些人开始流口水了,恨不得马上出兵将诸侯打的落花流水。

董卓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不过他可不会被这些表象欺骗,自以为凭借自己的二十来万大军就能打败诸侯,他可是知道这场战争结果的男人。

这些人都被安逸的生活眯住了眼睛,被财富和权势侵蚀了进取之心,被美色磨灭了军人的血性,别说打胜仗了,战场上一场小小的挫折,他们怕是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了。

大厅之中,除了一个李儒,没有一个能当大任的。

董卓很无奈,这也增加了他培养一些能人武将的决心。

但是,怎么把那些能人搞到自己的手下呢?那些能人都是他手下的手下,直接要过来说不过去。

董卓是个脸皮薄的孩子,虽然附身董卓,脸被董卓的厚脸皮包住了,但是他的脸皮依然厚不起来。

董卓很苦恼,陷入沉思。

商讨诸侯进攻洛阳的盛会,还没来得及开始便停下来了,各方大佬安安静静的等着董卓,大厅气氛开始僵硬。

直接提拔肯定是不行的,军队里什么都要讲究一个战功,张、徐、高三位此时还名声不显,没有任何战功。

所以这条路直接被封死了。

虽然不能直接提拔,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

突然,流光一闪,董卓想到了他的第三条策略,脑海中冒出了很多想法。

“诸位爱将,诸侯来攻洛阳声势浩大,我想找几员大将拱卫皇宫,不知诸位爱将意下如何?”

诸侯攻击洛阳,董卓保卫皇宫,听着好像很有道理。不过,驻守洛阳城会不会更好?

董卓说完,大厅气氛更僵硬了。厅中的诸位将领脑子里全是上面这句话,不过,董卓积威日久,没有人敢当面反驳他。

李儒脸憋得通红,董卓说到诸侯围攻洛阳,他本来准备了很多作战战略,以及说服董卓与诸将听从他的战略的办法,打算逐条细讲,一定能震惊全场。

但当董卓说到拱卫皇宫时,李儒的千言万语被堵在口中,说出不来,脸被憋成猴屁股。

大厅里虽然沉默了,但是董卓却活跃了。大家都不说话,正好给了他实现第三条计划的时机。

“既然大家都没意见,我就开始分配了。”

李儒一口老气噎住上不来,“什么叫我没有意见,你一句话差点把我噎死,叫我怎么说”,他发红的脸有向紫色转变的苗头。

诸将也是一脸“碗里吃出半条虫”的样子。

董卓看在眼里,但却直接略过,不给他们一丝机会。

“吕布负责宫廷安危,主要是宫廷禁卫,和皇城城卫。”

“李榷负责朝廷诸位重臣的安危,以及相府的警戒。当然,大内的诸位总管们也不能忘了。”

书灵不淡定了,昨天它和董卓商量了半个晚上,它被董卓翻过来调过去,翻了好多遍,才找到了隐藏在角落的这些能人武将。

说好的要提拔,张辽、高顺、徐晃、贾诩四人的。

如今董卓大手一挥好像忘记昨天一般,它呕心沥血半个晚上,一番心血喂了狗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汉之我是董卓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汉之我是董卓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七章 一个大汉的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