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进宫

第8章 进宫

这一日到了腊八节,腊八节原是国人祭祀祖先的节日,自从佛教传入中国后,传说释迦牟尼在此日成道,入又名成道节。腊八节才佛教化,且影响日深。而民间则将十二月八日的腊八节,视为一个重要的节日。早餐小凤煮的腊八粥,前两日小凤将红枣槌破,泡汤,今一大早,加上粳米、白米、核桃仁、菱米熬粥,粥甚是香甜,比起灾民区那清汤寡水的粥不可同日而语。

今天就是在皇宫大内也是要喝腊八粥的,只不过用的材料比民间更加的精致而已,一早,至正帝带着袁皇后一起到慈宁宫请安,并一起陪太后过腊八节,太后周氏今年六十有三,身体硬朗,满头银发,育有一子一女,老人家性喜礼佛,往年到今天宫中是大的祭祀活动的,之前至正帝下诏“停止一切年终庆典”,至正帝怕老人家伤心,就召太子、二皇子、三皇子、两位公主及自己的亲妹子永安公主等晚间入宫家宴。太后周氏见今日帝后同来很是高兴,问了几句帝后的饮食以及皇子们的情况,又叫宫女将慈宁宫的腊八粥盛来与帝后分享。那袁皇后嘴何等的乖巧,嘴里道:“我就知道太后宫里的腊八粥做的是极好的,前几天就盼着呢”。

那周太后听完哈哈一笑对着至正帝说:“皇儿啊,你看你媳妇这张利嘴奥,不知道的还以为我们皇家管不起她一顿饭呢”,至正帝也跟着笑了起来。

用完腊八粥至正帝对着皇后微微一点头,然后对着太后说道:“儿子前朝还有些事,就让皇后在此陪太后高乐,今晚儿子召了你的孙子孙女们进宫陪太后说话,还有永安那丫头”,说完就离开了慈宁宫。

一上午的时间,至正帝都有些心神不宁,感觉像是等待宣判一样,偏偏那湖广道御史在底下吧吧个不停,也没有什么正事,至正帝甚是不耐烦,看到这总管太监张孝忙向首辅大臣袁恕使眼色,老首辅装着咳嗽了一声,那御史看到老大发了指令,赶紧草草了事。张孝趁机喊道:“有本早奏,无本退朝”,底下的朝臣那个不是人精,没有一个提还有事的,至正帝就此回到了养心殿,待一回到养心殿,至正帝就问留守在此的小太监,慈宁宫那边有什么情况,小太监说慈宁宫那边传话过来说让陛下下朝后去慈宁宫一趟,至正帝心知估计皇后已经和太后说了玉佩的事。

那日至正帝含怒而去皇后所居的翊坤宫,将事情的始末对皇后讲了一通,皇后可是至正帝的结发夫妻,知道至正帝看似无情其实有情,况且那孩子即使回到宫中对太子也没有任何威胁,就使出女人的温柔心,一边宽慰至正帝,一边又答应替他去向太后陈情。

至正帝一边摆驾慈宁宫,一边思考着对策。来到慈宁宫,皇子、公主们等都已到齐,还有一位是郑王李祎,自己的二叔,现居宗正之职,自己并未传召,估计是太后相召。来到宫内,除太后外,所有人都下跪向至正帝请安问好,至正帝说一句今日过节,都平身吧,说完自己又向太后磕头请安,众人又跟着跪了下来。

这时只见太后冷哼一声,扭过脸去并不说话,场面一时有些尴尬。这时跪在下面的永安公主忙说道:“娘,你忍心让女儿和皇兄皇嫂一直在这跪着吗,女儿的膝盖都疼了”。这话也就永安公主敢说。太后顺着这个台阶说道:“都起来吧,皇帝、皇后、太子、他二叔和永安留下,其它人先去偏殿等候”。

待其他人都退出偏殿,太后向郑王说道:“他二叔,你是宗正,皇帝的事皇后也和你说了,你看着这事该如何处理”。

郑王是个胖子,微拱着双手说道:“此事有关陛下风评还需慎重行事,如果是天家血脉,断没有流落在外的道理,还需要录到皇家玉牒中去,如若不是,就赐些金银让其返乡即可,毕竟当初此孩子的母亲和外公也有恩于天家,目前还是将孩子接到宫里来相看相看”。

太后心道这也好,太后的心结就是当初先皇病重,今上还在外搭上一位民间女子,这要是传出去就是不孝,天家尤重礼法,为万民表率。当年大顺朝建立,李自成自己知道自己事,虽给自己也找了个有名望的祖宗,但是骨子里还是卑微的,他效仿朱元璋创立了一整套的礼法制度来确保自己政权的合法性。

此时的黄烨正在外城这边闲逛,今天腊八节,街上很是热闹,黄烨就带着楚欢和燕子去隆福寺游玩,庙宇的附近有庙会。今日腊八,庙里都会施腊八粥,当地人每逢此时都会去庙里领粥,仿佛领的不是粥而是一份佛祖的保佑。大顺朝的寺观建筑与民人的祭拜活动,遍布全国各地城乡。仅以北京为例,据沈榜《宛署杂记》一书所载,寺、庵、宫、观、庙、堂,共五百六十八处。其中,寺有二百一十二处(城内有大隆善寺等七十二处,城外有衍法寺等一百三十九处);庵有一百四十处(城内有海潮观音庵等七十七处,城外有翠峰庵等六十三处);宫有六处(城内有朝天宫等三处,城外有昭应宫等三处);观有二十一处(城内有清虚观等七处,城外有玄静观等十四处);庙有二百零六处(城内有关王庙等七十七处,城外有天仙庙等一百二十九处);堂有十三处(城内有观音堂等四处,城外有温泉堂等九处)等。

这些寺观中,供奉着各种宗教与民间诸神,以供各阶层民人进行祭拜活动。这些祭拜,既是国人日常起居生活中重要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同时,又是通过此国人祈求神灵对个人、家庭、宗族生产生活、起居平安得以护佑的举措,进而求达心灵的平衡与慰藉。其实这些对黄烨前世来说他是绝对不信的,那些寺庙、道观都是以挣钱为目的,和尚娶妻都不稀奇。

但这一世黄烨还是有一些信的,不然自己为何能穿越而来,烧了一炷香,又去各处神佛处拜了拜,就和燕子去庙会上玩了玩,庙中僧侣也是一把做生意的好手,将地皮按块租给摊商,收取地皮费,名为香钱。寺庙附近,居民密集,隆福寺庙会与西城护国寺庙会东西对应,被称为东庙与西庙,是当时北京最大的庙会,形成城区两大杂品市场。经营品种上至绸缎布匹,下至花鸟鱼虫,无所不有,当然小吃品种更是遍布庙会各个角落。但多数小吃摊商,还是集中在庙会西侧,一些卖茶汤、油炒面、豆汁、杏仁茶等流食的小座商在此还设有座位,桌上铺有洁白桌布,门脸上悬挂白布帘,这在当时的庙会上,卫生条件算是一流的了。可别小看这些小座商、摊商、推车和担担者,其中不乏精工细致,饶有风味品种。如扒糕、灌肠、炸丸子、羊双肠、爆羊肚、驴打滚、吊炉烧饼、馄饨等等,以现今技术水平衡量,亦称上乘。黄烨和燕子吃的是满口流油,没有地沟油,漂白粉、农药、瘦肉精的食物就是美味。

一行三人一直玩到中午才兴尽而回,黄烨也对大顺朝的生活有一些初步的了解,看来无论贫富对神灵的敬畏和信仰都是有的,黄烨听到有求神灵保佑发财的,生子的,中举的,升官的,嫁个好婆家的等等。

待到门前,发现门前有一辆马车,还有四匹骏马,之前留守在家的王二郎正至院内匆匆而出,一见到三人立马说道:“我正打算出去找你们呢,家里来人了,正找黄烨呢,很是着急”。

黄烨一听估计还是玉佩的事,难道那大户人家的人来此闹事吗,莫非要将自己赶走,黄烨赶紧问了问来人的长相。王二郎将来人相貌描述了一番,来者一共五人,四人骑马,护着一位坐马车的老者,听王二郎的说法那老者应该就是张总管。

四人进的院内,只见院内站着的确实是张总管,那张总管见到黄烨,一把手拉住黄烨说道:“黄烨快跟我走,家里老夫人要见你”,说着也不待黄烨回答就将黄烨拉出院外塞进马车。

一路之上,那张总管不停的提点黄烨该如何行礼,如何答话,如何燕坐等等,就是不说去哪。马车行有半个时辰,只听外面一人说道:“禀总管,午门到了”。那黄烨大吃一惊,难道要将自己杀头,后世电视里面大臣一触怒皇帝,皇帝大手一挥,推出午门斩首,自己难道犯了大罪吗,乖乖隆地东,跑都没地方,自己就这么背吧,前世悲屈的活着,好容易穿越一回,就这么去了。正胡思乱想间,那张总管对着黄烨说道:“黄烨,跟着我走,不要多说,也不要多问”。

黄烨晕乎乎下了车,后世自己来过故宫,那时自己只是草草的看了看,但也被故宫的威严浩大所震撼。大顺朝的皇宫完全承自明朝,后世历史一片石大战后,李自成败逃北京,一把火烧了紫禁城,仅武英殿、建极殿、英华殿、南薰殿、四周角楼和皇极门未焚,其余建筑全部被毁。清军进入北京后,紫禁城被清军接管。此后历时14年,才将中路建筑基本修复。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开始重建紫禁城其余被毁部分建筑,至康熙三十四年基本完工。此时大顺朝建立自然没有这事。

明代的宫苑,作为帝王起居的场所,它不仅建筑群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而且在数量、质量上均超过前代。

京师的皇宫(今北京故宫),作为明代皇帝的宫殿,它自明永乐五年(1407年)起,由明成祖朱棣集中全国匠师,并征调二三十万民工、军工,历时十四年之久而建成的。全部建筑可分外朝、内廷两大部分,宫殿群体之外,用宫城(紫禁城)围绕。宫城的正门为午门,它既是宫门,也是一座获胜后向皇帝献俘和帝王向全国颁布诏令的殿宇。外朝建筑以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则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内廷建筑则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主,这是明代帝后居住生活的地方。这组宫殿的两侧有供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最后更有一座供帝后妃嫔们玩乐的御花园。此外,明代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一些为帝后生活服务的服务性建筑(如御膳房、御药房等),以及供宫中太监、宫女们居住用的较为矮小的房屋。同时,在皇宫宫城正门的午门至天安门之间,供帝后专门的御路两侧还建有朝房。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至于宫城北部的景山(明代称煤山,即崇祯帝自缢处),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落。除外出巡幸、亲征、祭祀、游乐外,帝后妃嫔日常和年节时的主要政务、起居、生活、宴赏、娱乐、祭祀等活动,均在此进行。而作为明代深宫禁苑之地的皇宫宫城,它不仅是帝王最高权力的象征,而且是封建礼仪、等级的权威性体现与物化标志。这一切,又使得明代帝王的居住礼尚(含宫苑建筑风格、起居生活等内容),呈现出较之以往不同的新特点:

其一,皇城宫苑建筑与帝王起居礼尚,均是循礼制而实施的。其中,皇城的主要建筑便基本上是附会《礼记》、《考工记》及封建传统的礼制来布局的。例如,社稷坛位于宫城前面的西侧(右),太庙位于东侧(左),便是附会左祖右社的制度。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则是附会三朝的制度。大明门(大顺朝时改为大顺们)到太和门间五座门,亦是附会五门的制度。至于前三殿和后三宫的关系,更体现了前朝后寝的制度和礼仪规范。然而,明统治者在规划宫殿时,一方面对前代宫殿的布局方法有所继承,另方面又根据实际政务和起居生活的帝王后妃需求,作了一定的改变和修订。譬如,以三朝制度为例,唐宋宫殿的三朝都是各自独立成组,元代则是工字殿的形制,而明代则是三殿同建在一个三级的工字形台基上。再如左祖右社的位置,金中都是建在宫城前千步廊的两侧,元大都则建在皇城以外的地方,至于明代的则建在皇宫城前面的两侧。

其二,从明代皇宫宫城设计到帝王后妃的起居礼仪,处处均体现着封建帝王的至高无上的权力与皇权的至尊至崇至荣。为此,在明代皇宫宫城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上,充分显示出帝王的威慑效应、政治上凌驾一切、制驭四海臣民、天下归心这一主题和基调。为形成整个建筑群体整齐、庄重、严肃的气势与氛围,其全部主要建筑严格对称地布置在中轴线上,在整个宫城中以前三殿为重心,其中又以举行朝会大典的太和殿为其主要建筑。而在总体布局上,前三殿占据了宫城中最主要的空间,而太和殿前的庭院,平面方形,面积达2.5公顷,是宫城内最大的广场,有力地衬托出太和殿的雄伟高大、气势辉宏,以及这一整个宫城的主脑,大清的最后一任皇帝溥仪就是在太和殿登基。至于内廷及其它部分建筑,由于是从属于外朝,因此格局比较紧凑。为了更加强调和烘托明朝的尊严,在太和殿前面,还布置了一系列的庭院和建筑。其中由大明门至天安门为一段,天安门至午门又为一段。午门以后,在弯曲的金水河的后面矗立着外朝正门太和门,太和殿就在其后。这一系列处理手法,从而更加渲染出外朝的重要地位,使人们在进入太和殿前就已感受到严肃的气氛和帝王的威慑。

其三,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宗法观念和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明代皇宫宫城建筑和帝后妃嫔起居礼尚的基调上,得以生动、具体、典雅的体现。

正由于前三殿是宫城的主体,所以在这组宫殿群体的四角有崇楼,同时太和殿是当时最高等级、最高规格的建筑,故采用重檐庑殿的屋顶、三层白石台基、十一间面阔等。甚至屋顶的装饰走兽、斗拱出跳的数目也最多。在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彩画、藻井的图案中,则使用帝后专享的龙、凤等题材;色彩中更用了帝后才能使用的明黄和金色。再配之以此处专有的月台上的日晷、嘉星、铜龟、铜鹤等陈设,则屋顶制度与开间等都依次递减,装饰题材便有所不同。至于红色的墙、柱和装修,金黄色的琉璃瓦,既是皇宫建筑所专用的色调,又是与帝后妃嫔起居生活相辅相成而又融为一体的皇权尊威的艺术展现。

除皇宫宫城外,明代尚有苑囿和禁苑,它是以园林为主的皇帝离宫,除布置园景供帝后妃嫔们游乐休息以外,还包括举行朝贺、处理政务的宫殿,以及皇帝、后妃、宫中服侍人员的居住建筑、生活供应建筑设施、若干庙宇等,在建筑群落上,既具园林的灵活、轻巧格调,又具开阔、富丽的气派和风韵。明朝帝后妃嫔们常去的禁苑,主要是紫禁城的西苑,它是利用金元时期帝后离宫的旧址加以扩建而成的,总体建筑布局已如前述。正是这些非同凡响和布局构建高雅的建筑群落,使得在这里进行的帝后妃嫔的起居生活与活动,成为整个帝王起居、住居礼尚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

黄烨亦步亦趋的跟在张总管的身后,不时看向四周,前世看的都是死物,这一世完全是活色生香的。严肃的站班侍卫、来回穿梭的太监宫女,黄烨还特别看了看宫女,宫女们长得都比较端庄大气,但远没有后世影视剧里面那么漂亮。对于大臣们来说,漂亮的女子容易魅惑君王,一般在海选的时候就直接PASS了,后宫的职责是繁育下一代,开枝散叶,为皇室生出健康的继承人,漂亮的女子还是留给自己为好,不信大家看看光绪的珍妃和谨妃就知道了,不堪入目。太监对于黄烨来说可是稀罕物物种,他不知道他旁边就站了一位,不过宫里的太监大多低着头,形色匆匆,一时也没看清。

大概走了有半个时辰,黄烨走的脚都快抽筋了,任谁闲逛一上午,又走了这么远也扛不住,况且黄烨不过10岁,周岁才9岁,不知道这张总管脚怎么这么厉害,不知道疼似的。就在黄烨打算歇歇脚的时候,一座宫殿矗立在眼前,门前有太监守卫,殿门正上方没有匾额,待进得殿内,见正北方向有一正殿,匾额上书“慈宁宫”三个字,慈宁宫并不像前朝三大殿那么高大,前后出廊,黄琉璃瓦重檐歇山顶。面阔7间,当中5间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门。两梢间为砖砌坎墙,各开4扇双交四椀菱花槅扇窗。殿前出月台,正面出三阶,左右各出一阶,台上陈鎏金铜香炉4座。

张总管对黄烨说道:“你在此等候,我去里面通禀一声,不要来回走动”,大概一盏茶的功夫,只见一名太监出得殿内,高声喊道:“宣黄烨进宫见驾啊!”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野侯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野侯
上一章下一章

第8章 进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