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 千军万马在我胸

第十四章 千军万马在我胸

()陈星云倒是没有想到会产生如此的效果,整个大殿的人都被<孙子兵法>镇住了。不过想想也释然,昔日周易海只是把它背了下来,自己就被震惊,心里有了阴影。而现在这些都是在冷兵器时代枪林弹雨中用过兵打过仗,不对兵书感兴趣才怪。这就好像一生都在致力于某事,突然发现别人研究这事研究得如此透彻,自己想到的,没想到的,别人都说了出来。惊叹之余更是惊喜。

周易海对这样场面很满意,以前就靠背诵《孙子兵法》镇住不少人,不过以前那些人都是外行,惊叹的是他的记忆力,现在镇住的是内行,惊叹的是里面的内容,至少镇住内行比镇住外行更有成就感。

“时神医客气了,我只不过背了下来,兵法的作者孙武才是伟大的军事家。”周易海恭敬道。

“不知那位孙武是否安在?如果能去拜访,多奇达甘愿作为学生,为孙先生扫榻。”多奇达急忙道。

“已经去世很久很久了,只留下他的故事和兵法。”周易海心算着春秋时期距离现在的时间,应该有两千年左右,给个很久很久的答案不算为过。

“天下之大,能人辈出。”苏比看着自己写好的孙子兵法不由地感叹道,原来真的有人能把战争变成艺术。

修提心里很矛盾,原本想让周易海背出来,只是让大家互相印证一下兵法,同时也想考较一下,这个刚刚不小心破坏了自己计谋的人的水平,是否真的有真才实学,还是凑巧蒙中。当然凑巧蒙中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谁知道周易海一点一点把胸中所学倾倒而出,由惊讶变成惊叹,又由惊叹变成佩服,最后被深深地折服。这个过程也是修提最矛盾的地方,如此好的兵书,难道不想据为己有,回去细细研读。但是同样因为这样优秀的兵书,自己如何付得起这个价钱?

这个价钱自然不是金钱,而是一种代价或责任。

打过仗的人都拒绝不了这个诱惑。

修提缓缓道:“周兄弟,此书乃是天机,修提承受不起。苏比,将此书还与易海。”

此话一出,大家都楞了。

不过,还是苏比了解修提,微微一愣后,便明白修提所想,叹了一口气,把手上抄本递给周易海。

“主公,这是为何?”多奇达大讶,不能见到孙武已是多大憾事,连兵法都不能用不能看,这领兵的大将又如何能忍得住。

“修提大人为何不要?”陈星云也在纳闷。

两人面面相觑,都不明白为什么。难道说修提已经全记住了,不想要我们的,然后默写下来?还是学古代人,遇到好东西,怕别人说自己觊觎,所以要摆一摆姿态?这两个念头一闪而过,但立刻就被陈星云理智否决掉了。这肯定不会是修提,陈星云相信自己的眼光。

修提没有回答多奇达的疑问,反而道:“当日陈兄弟与我们分享甜酒,后来又赠药压住我眼中毒性。当时我已觉得有违天意,但总算是事在人为。但这书却是天书,关系到天下兴亡,我又怎能安心据为已有,而无所作为呢。”

这两句话说的陈星云和周易海似懂非懂,多奇达倒是有些领略到了其中意味,漠然不语。

“甜酒?那是什么东西?”周易海问道。

“百事可乐!”陈星云答道。这个当时陈星云认为是小事,也没详细告诉过周易海。

“你小子居然把百事可乐带来了?”周易海笑道。

“恩。”陈星云心不在焉地答了一声。

为什么?这个疑问一直盘踞着陈星云脑海。周易海也在想。只是以他们的思维来看,这不过是一本书而已,谁读便读呗,有什么大不了的呢。却没想到这种书在冷兵器时代,真的可以有改朝换代的可能。

“周兄弟大才,不知是否愿意来军中指教一番。”多奇达看修提主意已定,没法改变,于是便想换一种方法,让周易海来军中,时间呆得久了,多少也会学会一些。

“多将军太抬举我了,我也只是熟读而已,都是纸上谈兵。如果真的要打仗,肯定死翘翘。”周易海答道。

熟读孙子兵法就会打仗,周易海才没赵括那样的自信。

“那是为何?刚才听周兄弟谈论局势,条理清晰,道理透彻。即使不能上前线打仗,在后方做个军师也不是没有可能。”苏比明白了多奇达的意思,跟着说道。

虽然苏比知道修提的意思,但是如果能笼络到周易海,不也是好事一件嘛。

周易海笑道:“苏大哥和多将军太高看小弟了,我并非谦虚,而是确实如此。这本书对多将军有用,对我却是无用。”

“这是为何?”苏比也觉得奇怪了。

“我并未有领兵打过仗,甚至连战场都没有上过。那我说的话,如何能成为参谋,这是第一。”周易海顿了顿,继续道,“第二,多将军精通战事,拿平时战况与兵书所说反复印证,必然能有大心得。要不然,我刚才背诵之时,多将军也不会如此动容。所以这本书,我认为只可以为懂得打仗的人锦上添花。如果我上战场,只会误事。”

“如此谦虚,但即使不会可以学啊。难道我们都是天生会打仗的吗?”多奇达有点急了。

“多将军,我志不在此。还有,此书理论较强,而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实践的过程中遇到困难了需要再回归理论,接受理论的指导。所以理论和实践要交互印证,才能有大成。刚才所言并非谦虚。譬如书中所说,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

(有了不可战胜的条件,就可以守;敌方出现了可胜之隙,就可以攻。守,应依靠自己不可战胜,力有裕如;攻,要针对敌方弱点、不足,举兵必克。善于防守的人,如同深藏于地底,使敌人无形可窥;善于进攻的人,如同神兵自九天而降,使敌措手不及。因而,既能有效地保全自己,又能获取全面的胜利。)上面所说的守与攻,但是如何守?什么样的情况是守而不是攻?对方的可乘之机就可以攻?但是何为可乘之机?焉知这不是敌人的圈套?善攻的人敌人无法防守,善守的人敌人无法进攻。这个道理我也明白,但是如何做到?”

“但是多将军就不同了,哪里需要守,哪里需要攻,该如何防御,该如何进攻,这些事情都了如指掌。只是可能会少了一点理论性的指导方向,这本兵书便可派上用场。”周易海似乎有些怜惜手上的抄本。

陈星云在刚才为周易海翻译的时候,忽然想到中国古代很多贤人似乎都是一出山就很厉害,也不需要修炼就可以达到一个很高的高度。也不知道为何?就譬如:孙武,张良,霍去病,孔明等。

张良?陈星云隐约感觉到修提为何不接受这样一个别人看来是大礼的兵书。

陈星云小声道:“还记得张良的《素书》吗?”

周易海诧异道:“恩,是黄石公传给张良的。和这个兵法有什么关系?那个我可不会背。”

陈星云摇摇头道:“不是要你背,你回忆一下《素书》是如何发现的?”

周易海一怔,道:“这,我明白你的意思了,你是说修提大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

陈星云慎重地点了点头。

当时西晋时期,天下大乱。盗墓贼发掘了张良的坟墓,在头底下的玉枕中发现了这本《素书》,共计有一千三百三十六字,上面题有秘诫说:‘不允许将此书传于“不道、不神、不圣、不贤之人”,否则必遭祸殃;但是如果遇到合适的传人而不传授,也将遭殃。’可见像《素书》这样一本关系到天下兴亡、个人命运的‘天书’,是否要传世,是一件极其慎重的事情!

当年黄石公遇到张良这样的豪杰,经过几次无情的考较后,才慎重地传给了他;张良因为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只好将它和自己一起带进棺材。

不光传授者很重要,接受者也很重要,肩负着天下的重任。这个担子太沉了,一般人也受不起。

修提觉得自己也受不起。

“那......”多奇达刚想发声争辩一下,立刻就被修提打断。

“奇达,我知道你的意思,但是我主意已定,不必再坚持。”修提轻声道,思绪好像又回到了多年以前那个夜晚。

还真是倔强,陈星云心想,看来我不出来说,就没办法了挽回了。

“修提大人,你觉得北方百姓日子过的如何?南华的百姓日子又过得如何呢?”陈星云打算从本源处下手。

修提微微一笑道:“陈兄弟,北方某些地方确实比我们富裕,粮食产量也高于我们。但他们上层官员,地主豪绅却占有大量土地,粮食,金银财宝。相比起来,我南华的百姓日子虽然清贫了一些,但还是要好于北方。”

“北方还有不少奴隶,但是南华却都是自由百姓。”陈星云接口道,“那么修提大人,如果北洪举全国之力派重兵攻打南华,不知大人是否能守的住。”

修提微一沉吟道:“虽然大梁至葵羽城,易守难攻。但如果北洪联合九个诸侯攻来,断然是守不住。陈兄弟为何如此询问?”

“大人当然不希望南华的百姓再回归到奴隶的时代!”陈星云继续道:“我刚才所说只是最极端情况,但也是有可能发生。大人如果不希望这样的情况发生,就必须有强力的武力!而这本书就是最好的礼物。”

这下大家都明白陈星云为何要说出这样的话,拐了几个弯,还是想劝修提收下。苏比和多奇达都有些感动,看得出来,这两个人都是真心为南华,为百姓,为主公好。

修提自然明白陈星云的用心良苦,心中一直在问:如果有了这本天书,我能做得更好吗?

周易海在旁也进一步说道:“修提大人,我相信这本书在您的手里会发挥出很大的作用,远远比烂在我手中要好。只要大人能保证南华不会被北洪攻打下来,对百姓也是大功一件。这虽然是一本兵书,但里面更强调的是不战而屈人之兵,有智谋的赢取胜利。如果大人对外用兵,能少死些士兵,也是一件好事。”

“主公!”多奇达和苏比站起来,一揖到底。外人都那么帮自己,自己再不努力就说不过去了。

修提缓缓站起,同样一揖到底,道:“我修提再不识趣就说不过去了。刚才我只是害怕自己是否能担下这个重任,却未想到这就是我的责任。修提惭愧!”

“主公言重了。”苏比和多奇达赶紧上前扶起修提。见到修提留下此书,也是满心欢喜。

“大人见宝不贪,我更觉得我这个决定是对的。”周易海笑着道。

周易海将手中的抄本递给修提,几人又归位坐下。

修提抚摸着手中的兵法,仿佛又回忆起小时候的那一幕情景,依稀大哥的微笑又在眼前:修提,今后这就是你的责任了。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洪范九畴传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洪范九畴传
上一章下一章

第十四章 千军万马在我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