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九章:夕瑶的家乡
机场旁边的某个路口,一位全身名牌的中年男子正在路边打车。
可是,他回来的不是时候,这个点儿,别说是出租车车,就是自行车都见不到一辆,没错,现在是下午四点,恰好是一个青黄不接的点。
路过的出租车要么满载乘客,要么根本不愿意送他去他去的地方。“怎么回事儿啊?”在连续拦车失败之后,顾君熠才发现了原因,在方才,自己家的方向唯一的道路发生了一起连环车祸,现在堵的就好似铁桶一般。
所以,现在没有司机愿意走那里,因为根本送不到地方。顾君熠突然后悔了,为什么自己没有打电话让夕瑶过来接自己,而是对夕瑶说晚上家里见面。
“真是的,腊月二十九玩儿车祸,耽误别人正事啊。”就在这时,一辆红色的夏利停在了他的面前,司机对着他连着按了好几声喇叭:“嗨,顾总你怎么在这里啊?”
顾君熠愣了一下,惊讶的看着眼前的人:“高宁?”没错,正是早已被他们确认已经身亡的高宁。
“没错,是我。”顾君熠片刻之后,结结巴巴的问出了他想问的问题,这也许是他说的最困难的一句话了:“你坐的车不是?”
“什么啊,我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一个特别诡异的梦。”梦里,他死了,死在了一场特别惨烈的车祸里,第二天,他果断换了一趟班车。
因此,高宁确实活了下来,也就是说凯塞琳的分析还是出了问题,不过凯塞琳成功的发觉了后来回来的高宁是假的,这事儿还是值得庆祝的。
“这不,最近母亲辞世,我又回了中海,你呢?”顾君熠把这段时间发生的事情都和高宁说了一遍,特别是说起了假高宁的事情:“那个人居然说你母亲根本没病,是医院的误诊。”
高宁笑了笑:“真是一个我好希望发生的谎言啊。”
随后,高宁把顾君熠请上了车,送到了公司去。是的,从顾君熠的公司转道他现在的家,只需要经过三个胡同,然后经过一个体育场的后门,一切OK。
把顾君熠送到地方之后,高宁就去做他自己的事情了,他……要在中海安家了,这一次是真的要结婚了,对此,顾君熠能够献上的,只有真诚的祝福。
顾君熠到家的时候,徐禄禄不在,而夕瑶正在代替徐禄禄看着孩子,远远的看上去,就好像一个犹豫而又忧郁的美人一般。
顾君熠看到夕瑶这样,心里还是蛮高兴的,他很清楚,夕瑶这么忧虑,完全是因为——自己:“我回来了。”
“嗯。”让顾君熠颇感意外的是,夕瑶仅仅是敷衍的答应了一声,然后什么都不再说下去:“老公,我爸他们那边来电话了,要我今年回去过年。”
这是好事啊,可夕瑶为什么会是这样一副苦瓜脸呢?“这是好事啊,你不高兴吗?”夕瑶苦笑着摇了摇头,怎么可能高兴的起来啊?
父亲的家乡,对于夕瑶来说,就如同魔鬼的天堂——地狱,对那里,夕瑶没有半点好的记忆:“一群不讲道理的长辈,一群只知道责骂我妈和我们不是好东西的村名,这样的地方,你让我怎么回去?”
夕瑶哭了,哭的很无助,哭的很伤心,也让顾君熠慌了,他不明白为什么夕瑶会哭的这么难受,只能轻轻的抚·摸着夕瑶的脸庞,轻轻的安慰她:“别哭了,瑶瑶,你看,连孩子都被你吓哭了。”
听到这一句,夕瑶的眼泪马上止住了,可是脸上却还是一脸的郁闷:“别多想,不回去,就不回去吧。”
夕瑶听到顾君熠真么说,心里的痛苦稍稍的缓解了一些,在半个小时之前,一切都还是好好的,夕瑶接到了顾君熠已经下了飞机的电话。
而徐禄禄也出去买菜了,今天她要好好的犒劳一下在异国他乡奋斗努力的顾君熠。
夕瑶呢?就留在家里看孩子,想到顾君熠马上就要回来,她的心兴奋的就好像快要从身体里跳出来一样。
然而,美好就被十分钟之前的一个电话打破了,打电话来的人是她父亲的弟弟,也就是她名义上的三叔,只能说是名义上。
电话里,他的三叔希望她和夕雨能回来陪着他们的奶奶过个年,老人家的身体已经朝不保夕了,想要在临终之前最后的见一见自己的孙女。
那边联系不到夕雨,只能联系夕瑶了。他们再三苦求夕瑶无论如何都要回去一趟,夕瑶呢?根本不知道该怎么去拒绝这个要求,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她的映像里,她的奶奶一点都不慈祥,一点都不像是奶奶,从来没有关心过她,不管她做的再好,那个人永远都只会说女孩子读书有什么用,早点干活才是正道。
不管她怎么努力,那个女人都不会表扬她哪怕一句,甚至,她病的就快要死了,母亲要带她去治病,可是那个女人却说:“别去医院,贵,咱们村不是有黄半仙吗?让他来看看就行了。”
回忆里,只有无穷无尽的梦魇,尽管如此,那个女人也还算是她的奶奶,所以,夕瑶现在特别的迷茫。
“这样的话,我跟你一起回去不就好了?明天早上上路。”顾君熠听完夕瑶的话,很是震惊,首先他要感谢夕瑶刷新了他的三观,他以为自己的那些亲戚就够混账了,可是没想到夕瑶的亲戚,更加让人恶心。
“生病看半仙,也亏她老人家想的出来,不知道很多人最后都是被那些半仙治死的吗?”夕瑶点了点头:“知道,奶奶那个时候就知道,黄半仙看病,从没有把人看好的时候。”
那……顾君熠不敢再想下去了,太恐怖了。这就是说——她的奶奶明知黄半仙会把人治死,却依然让夕瑶的母亲带着夕瑶去看那个半仙。
“既然这样的话,你也没必要回去了。”顾君熠很果决的说了这样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