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天下将乱 风云激荡

第一章 天下将乱 风云激荡

风雨

丝丝入细雨,

暖风寄槐杨。

南山不老翁,

雨中话夕阳。

风雨同路中,

谁能戚与共?

天长路又远,

雨打青衣湿。

丝丝化成语,

丝绸裁新衣。

风雨亦有情,

柔声化细雨。

若无风儿起,

花儿怎传情?

风吹花起舞,

雨落花更艳。

杨杨亭亭立,

也做随风舞。

天地一片湿,

心中雨不停。

天黑雨茫茫,

更思良人归。

闻风欲起舞,

一笑一倾城。

这是在吴朝正北路文人骚客间,广为流传的一首情诗,是中南路有名的才女苏瑛所作。苏瑛的夫君徐志诚也是那一带有名的才子。一次偶然相遇,都有着诗情才意,一目相对,情投意合。

徐志诚从此以后,坚持每天给苏瑛写信,托人送给她,一年后,两人已经有了很深的感情,才在双方父母操持下,结为夫妻,他们的事迹在当地一时传为佳话。

寰宇各国进入大发展时代、大竞争时代,吴朝的内地叛乱、边疆危机此起彼伏,很多人都被抓走服劳役、兵役。婚后不久,徐志诚也被抓走服兵役了。

帝国自从怀宗继位之后,朝廷的大臣、宗氏、宦官一直纷争不断,皇帝和宗氏一直以来也素有矛盾,历经代宗、武宗、英宗、光宗、宁宗,皇位更迭频繁,皇室内部互相碾压。国力始终不见起色,到天知皇帝吴广夏继位,大吴帝国就像那首诗一样,处于风雨飘摇中,虽极力挽救,却天不遂人愿,帝国内忧外患,内部已有军阀难以掌控。

天知六年十一月的一天深夜,位于中北路帝国京州都城的皇宫,钦天监司天曹刘卫匆匆来报,“天象有变”,事关重大,随后天知皇帝在皇极殿召见了他,刘卫对皇帝说“今日夜晚,天空现荧惑守心之星象”

“可是属实?还有谁可为证”天知皇帝着急的问,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神情。

“有两位副曹为证,确认无误,像这种大事,微臣不敢隐瞒,微臣家观测天象已经有三代人,上一次出现荧惑守心发生在代宗尾年,每一次出现都预示着有大祸要发生”刘卫说。

“是朕无德无福所至,老天千万不要再降祸于大吴江山,和黎民百姓”天知皇帝不无伤感的说。

“这天象可有什么办法破解?”天知皇帝又问。

“微臣也不知有何破解之法”刘卫伏首磕头说。

“难道是说天命难违”天知皇帝说。

接着皇帝仰天叹了口气,发问“老天真要亡我大吴江山吗?”

天知皇帝赏赐了刘卫财物,让钦天监所有官员能够严格保密。

吴朝270年6月22日这天,天空下着小雨,都城一片慌乱,天知13年,年仅32岁的吴朝皇帝吴广夏驾崩,带着对吴朝无限忧愁离去,传位年幼的太子吴豪。

年仅11岁的太子承继大统,年号如凤,让许多帝国的人担忧,朝廷大臣禀如凤皇帝的意旨“尊圣母段氏为皇太后,圣母段氏容雍华贵,素有贤名,由于朕年幼,尚不能理政,按照先例,由圣母皇太后垂帘听政,宗氏会议继续监政,希望各位臣工尽职尽责,一起造福黎民百姓”。

如凤元年,升姚行知为宰辅,姚行知颇有才具,太后长兄段宏为大将军,通过贿赂宗氏会议,段氏一门有11人封侯,身居要职,成为吴朝第一豪族。

如凤皇帝才继位,中南路、中北路的南部的各州干旱少雨,百姓颗粒无收,朝廷虽从各地调拨粮食下来,然多被各级官员贪污,到百姓嘴里的口粮少之又少,百姓卖妻卖女,食人肉,惨不忍睹。各地都有骚乱、抢粮发生。

姚行知在朝廷培植亲信,又大肆敛财,段宏终日不理军务,把军务多交给下级亲信,只知玩乐,段宏这些亲信大多利用职权接受贿赂,段宏小儿子喜欢自己杀犯人,看犯人痛苦的样子来自娱自乐。京城的人无不害怕躲避,无奈怕其父亲位高权重,又是太后亲侄子,没有人敢直言。

段太后治国乏术,如凤三年九月,西北单族进犯,劫略西北各州人口,朝廷派怀远将军田直讨伐,单族诈降,单族里应外合大败怀远军,田直以兵败后全军覆没,在凉州被斩,无人敢再带兵前去,单族首领李敢派使者表示想议和,朝廷接受合议。

正东路地区出现谣言,“反上天,推翻吴朝,平分田”。朝廷有些有识之士也有同感,如左都御史朱利上书,“满足百姓愿望,重申太祖时期法令,每人田地不得超过50亩,豪族不得私买田地”。但很多朝廷大臣都认为,得缓缓而行,如果过急,还会出什么乱子。

中南路汤州有一个书生发牢骚“天下应该德才兼备者居之”。被人告发,被当地官员逮捕问斩,当地官员反问,“你是辱骂圣母无才无德吗”?“罪名是欲行不轨,大逆不道、谣言惑众。”

如凤四年二月,正东路地区纷纷动乱,百姓劫掠官府,自立为王,当地官员不能制。朝廷官员上朝议事,兵部尚书叶前“太后,应立即从外地调兵平叛”

户部尚书王朗“太后,臣认为这样做不行,从外地调兵费时费粮,应该借助本地原有的人力”

兵部侍郎宋故春又建议“还得必须从外地调粮进去才行”

众大臣也多从提议,宰相姚行知让户部算出,邻近各州能调多少粮食,皇太后听他们争论不休,领皇帝先行退去,叫宰相他们议出个办法,只要多数人同意,然后再报她,等她批准去执行就行了。

最后议出“邻近的每个州支援应不下于十万石,财赋再从邻近各州逐次支援,由户部具体执行”。姚行知他们奏请皇太后,皇太后又严令御史台监督,严格执行。

这时又传来边报,北方燕国各地区、各族首领众推回里不斯为可汗,回里不斯可汗领兵十万进犯,要求开放关市,还回被俘的各族族人,要再收回兴州以南地区,一报二十年前朔方大败之仇,吴军和燕国兵相持不下达七天之久,燕国不断加紧攻事,各州也急调兵马驰援,还是没等北方各地兵马未到前,兴州失守,各州兵和燕国在朔方对峙,燕国派兵又袭取了登州、全州地区。

如凤四年十一月,圣母皇太后病故,年41岁,如凤皇帝上尊号,世人多称段太后,按照吴朝祖制,皇帝要等十七岁行为成人礼后,方可摄政,这时也可由圣母摄政,宗族会议联合监政,圣母无废除之权,废除由贵族会议负责。由皇帝提议任命的大臣,贵族会议也能废除和通过任用大臣之权,但皇族不得掌兵权,贵族会议制度,是吴朝先祖立下的,怕的是朝廷出现奸臣和昏君,一开始有着很大的权力,一切军国大事皆决于宗族会议,到太宗时,政务交给改交尚书省议决,贵族会议负责审核。

在贵族会议上,相王吴化淳提议,“废除皇帝,国家多事之秋,共推一名出来”。

楚王为最年长者,主持会议“不可,皇帝虽小,但无过错,如废除,不妥吧?恐怕还会引起内外非议,造成朝廷动荡”。最后只好提议由楚王吴槐隐暂领执政。

如凤六年六月,皇帝和蔡国公之女大婚,也就是昭勇将军刘田君,如凤皇帝行完成人礼,统摄政务,帝国已调弊不堪,中央财政枯竭,虽从如凤二年按前朝旧制,实行例银制度,各品官员中:一直到二品,还有爵位,公爵、侯爵除外,都有明码标价,只有官位和爵位,朝廷但并不授予实权,害怕的是这笔账将来算到百姓头上。卖官来的钱对巨大的国家财政还是车水杯薪。

在如凤八年二月,京师附近的狄族骑兵劫越京师,掳走如凤皇帝和皇后,段宏一家被杀,各地官府纷纷自立,也有要求勤王的,多是雷声大雨点小,不到半年,各路各州都出现了霸主,有拥兵数万的,正东路刘海拥兵二十万,号称东王,农民出身,在当地有仁慈和智慧,被各路义军推为首领。

宗族会议怕被异族要挟,国又不可一日无君为理由,和姚行知他们,废除如凤皇帝,拥立韩王吴行政为皇帝,改次年为仁宝元年。

韩王为如凤皇帝的异母弟弟,比如凤皇帝小三岁,天知皇帝有三子二女,一子外放为为韩王,一子早幺,宗族会议并没有实权,姚行知握有军权和行政大权,在朝廷威望很高,实际权利全落在姚行知手里,吴朝不少仁人志士,盼望姚行知能够革除国家时弊,恢复朝廷威望,但姚行知让天子尊其为师,自恃有天子在手,只知稳固发展自己的势力。

吴朝内部分裂,姚行知又不得人心,各路军阀也都在制造武器,挖掘人才,扩充势力,寻觅名士。并不思去救被掳皇帝和皇后。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王朝悲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王朝悲歌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章 天下将乱 风云激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