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姚行知称帝 和平与外交
宋故春在围剿宋丹、李义荣的同时,也在暗中培植自己的羽翼。利用自己征南将军的身份,用联姻、拜把子,来拉拢、笼络当地官僚和地主豪强,宋故春屡次大战宋李部。宋李控制的州县被宋故春攻破的,就隐到山里到处出击,搅得各州不得安宁,宋李的部队也开始时常出现叛乱,不过都被镇压下去了,宋李等待时机再出击,由于各州互相猜忌,宋故春并不能掌控全部,无法形成合力,李义荣几次打败联军,宋故春在围剿宋李的当中,也在党同伐异各州,弄的各州也都很害怕。
一年后,到仁宝三年,宋丹、李义荣部发展到据州跨土七八个,但由于连续作战,急需补充修整,宋、李还是经常遭受袭击,宋故春也成正南路唯一能抗衡李义荣的力量,也是最大的一股力量。这让姚行知很忌惮。但宋故春表示,还是会忠于朝廷,唯丞相之命马首是瞻。
姚行知向各国借款、筹粮,积极准备大半年后,于仁宝三年九月,再次开战,在仁宝四年十二月击败了刘海,刘海逃匿,局势稳定下来,各地开始服从朝廷,姚行知又有逼皇帝退位,自己称帝的念头,他的亲信镇北将军冯异劝他,“现在称帝时机还不成熟”。
姚行知“我已老了,现在不称帝,什么时候称帝啊?如我死后,天下还可能会再乱”。各地也都报来祥瑞,都希望姚行知称帝,他看时机已成熟,仁宝五年六月,逼迫仁宝皇帝退位禅让给他,改封仁宝皇帝为“仁国公”,行将296年的吴朝一时宣告灭亡,姚行知称帝,国号大越,改次年天和元年,他称帝的同时,各地开始独立,又举大军反对,他的军队连败,各地再次不受控制,在天和二年三月份就病死了。
由于姚行知的儿子,不能掌控姚行知的势力,冯异以铁血手腕,击败了姚行知儿子们的势力和其它势力,并杀了姚行知那些儿子,许多人遭到了流放,冯异掌控了在京城的势力,恢复了仁宝皇帝帝位,还以仁宝年号纪年,不承认姚行知的帝位和纪年,称他为为“伪皇帝”。
仁宝皇帝虽然已经成年,但冯异并不打算把政务交给他,一个人代皇帝独揽大权,引起许多朝廷官员的怨恨。
姚行知的另一部下,在正东路的陈天霞自立,联合各州自治,西北路博州驻扎的博侯耿彪造反,南进袭取凉州,军队强盛,又派次子继续西进消灭单族,免除后顾之忧。正西路凯州守备陈兵,蓄养军队,也开始到处攻城掠地,进攻迅猛。各路都有叛乱发生,于此同时周边各国也欲蠢蠢欲动。
南部芜莱国君主此刻正召见大司马和丞相,商量是否趁吴朝内乱,分一杯羹,丞相达为农向芜莱国君主进言“如果向吴朝进攻,不但得不到多少好处,弄不好还会引火烧身,两国结为世仇不说,把百姓拖入到战火当中,我国和吴朝维持上百年的和平将前功尽弃,况且我南海十六国内部矛盾重重,有很多问题牵制我国,就算我南海十六国加起来还不如吴朝一方土地大小,中土是几千年来的大国,不要看吴国现在衰弱,可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大司马利星君反驳“国与国之间是用实力和拳头说话的,讲究利益,我们现在不趁火打劫,如果我国有难了,他们是否会同样放过我们,我国现在国力强盛,吴朝羸弱不堪,这种机会很难会有,现在正是打击吴朝,以后不要再对我国造成威胁的最好时机,估计燕国也是要参与瓜分吴国其中了”
达为农还是不赞同出兵,利星君斥责达为农“丞相,年纪大了,有点胆小怕事,小心翼翼的”
达为农说“圣上,臣虽然年纪大了,但却不是胆小怕事,老臣就是不赞同打无把握之仗,国家是一个集体形成,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土虽然现在是一盘散沙,进攻中土任何一城,但会引来中土所有人的敌视,将来保不准又形成了一个集体的力量,到头来说不定吃亏的还是我们。”
利星君“圣上,国之大事,还是召集群臣后,再议此事吧”
达为农“老臣,无论什么时候都不会赞成的,贪图眼前的小便宜,去拿自己国家冒风险”
芜莱君主最终同意了丞相的意见,只是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达为农向芜莱君建议“应派和平使者赴中土,表达善意,使者是保持友好,避免纷争和战争的最有效手段。”
莱芜君派出使者赴吴朝,恭贺吴君继位,莱芜不介入吴国内部任何纷争,希望吴君尊重百姓意愿,改革时弊,还百姓以太平。仁宝皇帝请使者转达他对莱芜君的谢意。随后又有三个国家使者相继来吴国表达善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