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出山
施法者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看见自己的酒箭竟又还了回来,那黑衣人只好赶紧躲避起来。
周围的竹林却遭殃了,“噼噼啪啪”断了好几根。
段思平一方的白面书生疾呼道“此香有毒”
段思平等众人听到这里,就赶紧用手捂住了口鼻。
就在身穿黑色夜行衣的众人,欲再行凶的时候,山坡的背面传出了一众人的呐喊声。
他们听到由远及近的呐喊声,也知晓此行的目的,已经半途而废。
再加上眼前的仇人,虽说十分想报仇雪恨,无奈技不如人,也就只好作罢。
山坡外的众人,还没有到跟前。身穿黑色夜行衣的众人,便搀扶起受伤的成员,策马而去。
段思平看到远走的众人,也就没有再追逐的必要了,索性就站在原地不动。
其中一个从山坡上冲下来的中年人,看了看眼前蒙面的段思平等人,以为他们是谋害郑兴致将军的凶手,就拔剑而起,一剑朝着段思平刺了过去。
郑兴致看到此情形,便用尽生平的力气,大声呵斥说:“住手。”
中年人的剑还没有到段思平的眼前,就停了下来。他赶紧撇眼看了一下段思平。
“咦”。
一声长叹发自内心喊了出来。他心想,这是何人,这眉眼怎么这么的与众不同。
待他人扶起郑兴致将军后,郑兴致便一瘸一拐的走到段思平的跟前,然后抱拳说:“感谢英雄救命之恩,敢问英雄来自何处,他日我必登门拜访。”
段思平回敬了一个抱拳,然后说:“举手之劳,何足挂齿。”
郑兴致看到段思平没有将面罩摘下来的意思,他便说:“英雄,可否摘下面罩,让我一睹英雄的容颜。”
段思平知道如果不摘下面罩,也太没有规矩了,对方毕竟是当今大长和国国王郑买嗣的亲弟弟。
段思平也就慢慢地摘下了面罩。
其他人见状,也就跟着将面罩摘了下来。
郑兴致等人看到段思平那非寻常人的面容,惊讶之情不免跃然脸上。
郑兴致再三追问段思平的身世,段思平就是一言不发。
刚才持剑对着段思平的那人不耐烦了,他厉声说道“我们郑将军,是看得起你,才问你身世,别不识抬举。”
这话说的一点都不假,可是,段思平根本没有把这回事放在心上,毕竟他心中有更大的抱负。
段思平一方的红脸胖子按捺不住了,他大声说:“你谁啊,你有种,把刚才说的话,再说一遍。”
这红脸胖子是内家的高手,这狮吼功是以精修内力为武功基础的内家功夫,其声音天生有种千里传言又高高在上的质感,似万马奔腾。开口说话的时候,声音中却仿佛有种汹涌澎湃的气劲,直直灌入周遭所有人的脑髓,令听者都陡然生出了一股心神魂魄都被其内力慑住,偏偏又无法挣脱的感觉。
那人听闻此声,仿佛被千万种小虫在啮咬脑髓的感觉,令他痛不欲生。似乎再进一分,那脑髓就要崩裂的样子。待那感觉消失,他已经记不得身在何处,已经倒在地上。
另郑兴致没有想到的是,不光这段思平的武功深不可测,他身边的人也是非同一般。
其实对郑兴致来说,他想要的并不是报答段思平的救命之恩,而是想要段思平等人为他所用,以巩固在大长和国的地位。
在五代十国动乱时期,老百姓拖家带口来到这南国,无非是想找一个安稳的地方居家过日子。那个时候,只要你有的吃,有的穿,谁家愿意背井离乡。
这郑氏兄弟,靠着过人的胆识和敢为人先的本事,在南诏国没落时期,自立为王,成立了大长和国。
自立为王以后,依旧效仿南诏国的做法,没有割旧立新,依旧靠着地主或领主占有土地并剥削农民或农奴的社会形态,百姓自然是过不上好日子了。
郑兴致见段思平不肯说出实情,他便转移话题说“你可知道这是何处?”
段思平不明白郑兴致是什么意思,他只好说“但请郑将军指教。”
郑兴致便甩开搀扶他的人,他边走边指着那出山坡说“此山坡名叫落星坡,相传周朝时期,从天上落下一个陨石,就埋在此处,今日,我便将此山坡赏赐给你,如若他日,用此陨石打造成武器,我也一并赏赐给你。”
段思平感恩戴德,只好应允,也就离开了此处。
郑兴致身边的人见段思平等人已经走远,便对他说“将军,这陨石我们早就找到了,为何今日还要对他说这样的话。”
郑兴致露出狡黠的微笑。
郑兴致身边的人看到熟悉的笑容又出现在将军的脸上,也就谄媚笑了起来。
走在半路上的红脸胖子对段思平说:“那郑兴致将军既然那么盛情邀请我们,为何我们不顺水推舟,答应了他。”
白面书生听到红脸胖子这么说,他便几步上前拍了一下红脸胖子的肩膀说:“你怎么可能知道段将军在想什么?”
其他人听到白面书生这么说,也就纷纷笑了起来,红脸胖子自然不明白段思平在想什么,他的脸却更加红润起来。
白面书生为何称段思平为将军,这就要从他父亲的爷爷的爷爷-段忠国说起。
段忠国辅佐南诏王,大破唐军于西洱河红山坡,后被赐名忠国,本命段俭魏。前文已经有些许讲述。
这红山坡今在何处,就是刚才救郑兴致将军的落星坡,至于为何偏偏在那个时候遇到郑兴致,偏偏遇到那七个贼人,下文再讲述。
这段忠国擢清平官,相当于唐朝的宰相。后传世至段思平的父亲段保隆。只因到了南诏国末期,段思平的父亲也在征战的过程中,活不见人,死不见尸。这将军的名号也就传给了段思平,段思平的弟兄也就这么一直称呼他。
没过几天。
大道远端一阵烟尘扬起,数辆马车在一彪军马的簇拥下从一道山湾处转了出来。两仪阵前,四象居中,八旗再次,再就是演奏琵琶、箜篌、萧笛、腰鼓、大鼓。舞伎8人,分列两行,挥袖起舞。以此类推,这仪仗队足有两百多人。
风驰电掣般地沿着古道向一处茅草屋和由竹子搭起来的院落驶来,队伍前方一面火红的大旗随风飘扬,上面一个硕大的烫金“郑”字,随风飘扬,旗上的徽号已经表明,来者一定是郑兴致将军无疑。
正在练武的段思平等人赶紧停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