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外治方

(六)外治方

方1

【原料】

大白萝卜。

【用法】

将大白萝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

【功效】

清热祛风。治感冒头痛、风热头痛、中暑头痛及中风头痛等各种头痛。

方2

【原料】

鲜生姜适量。

【用法】

将鲜生姜洗净,捣烂取汁,滴入鼻内。

【功效】

解毒祛风散寒。适用于感冒风寒头痛,症见恶寒发热,鼻塞,打喷嚏,流清涕,肢痛无汗,咳嗽痰白等病症。

方3

【原料】

白芥子100克,鸡蛋清1~2个。

【用法】

将白芥子粉碎为末过筛,取鸡蛋用蛋清和药末混合调成糊,贴敷于神阙、涌泉、大椎穴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令患者覆被睡卧,取微汗即愈。

【功效】

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

方4

【原料】

羌活10克,苍术、白矾各6克。

【用法】

将上3味药共研细末,取药末适量外敷脐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次敷药4~6小时,每日2次,3~4天为1个疗程。

【功效】

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型感冒。

方5

【原料】

苍术、羌活各30克,枯矾10克,葱白3握。

【用法】

前3味药为粗末,炒热,捣葱白共调敷脐。

【功效】

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头痛无汗。

方6

【原料】

大蒜、薄荷、生姜各等量。

【用法】

将上3味药共捣烂,制成稠膏,取适量敷贴于患者脐孔上,外用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

【功效】

清热解表。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敷药后患者吃热粥,以助药力,得微汗出则疗效佳。

方7

【原料】

紫苏叶、贯众、薄荷、生姜、葱白各等量。

【用法】

共捣烂如膏,取15~20克敷脐,每日换药1次。

【功效】

清热解表。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方8

【原料】

小葱、生姜、淡豆豉、食盐各适量。

【用法】

将小葱切碎,生姜捣烂,淡豆豉碾成细末,然后和食盐混合均匀,在锅内炒热,用布包裹,趁热熨患者肚脐,药冷则更换新炒热药,再继续熨,以汗出为度,每日2~3次。

【功效】

祛风散寒。适用于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肢节酸痛,时流清涕,咳嗽,痰吐稀薄色白,苔薄白,脉浮或浮紧。

方9

【原料】

生石膏、板蓝根、连翘、薄荷、淡豆豉各15克,葱白、蜂蜜、鸡蛋清各适量。

【用法】

将前5味药共碾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适量与葱白共捣烂如泥,再加入鸡蛋清、蜂蜜调匀,制成1个圆形小药饼,将药饼烘热,趁热填入患者脐孔中,外用胶布封贴,每日换药1~2次。

【功效】

清热解表。适用于风热感冒,症见身热较著,微恶风,汗泄不畅,头胀痛,咳嗽,痰黏或黄,咽燥,或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黄浊涕,口渴欲饮,舌苔薄白或微黄,脉象浮数。

方10

【原料】

金银花、连翘各4克,桔梗、薄荷、牛蒡子各2.4克,淡豆豉、甘草各2克,荆芥、竹叶各1.6克。

【用法】

上药共研为细末,过筛,取药粉适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包扎固定,每次贴药4~6小时,每日2次,连贴3~4天为1个疗程。

【功效】

清热解表。适用于风热型感冒。

方11

【原料】

淡豆豉30克,连翘、薄荷各12克,葱白(连须)适量。

【用法】

将前3味药碾成细末,贮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20克,加入葱白共捣烂如膏,填入患者脐孔中,外盖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2次。

【功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时令感冒),症见起病急,发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舌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

方12

【原料】

板蓝根、生石膏、马勃、淡豆豉各15克,连翘、薄荷各10克,葱白5根、生姜3片,蜂蜜适量。

【用法】

将前6味药混合碾成细末,装瓶备用。用时取药末15克,加入葱白和生姜共捣烂,再以蜂蜜调成膏,敷于肚脐上,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或2次。

【功效】

清热解毒。适用于流行性感冒。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常见病中医小方手册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其他 常见病中医小方手册
上一章下一章

(六)外治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