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有女为姝(一)
薛家二小姐降世的那一日,干旱许久的京城落了一场瓢泼大雨。
莫说百姓欢喜的不得了,就连整日在深宫里念佛栽花、“两耳不闻窗外事”的太后也亲临薛府,为这位才降世的小女娃送一送福气。
有高僧曾言,这位二小姐降世时,天象异变,正是南方离珠星降世,引东渠之水,实乃大周朝之百年一现的福兆。
圣上太后闻言大喜,当即做主赐名绛姝,封三品县君,号离珠。
多少年,京中人人知晓,薛家这位二小姐,是圣上太后预定好了的“童养媳”。众说纷纭,可这位薛二小姐却被人当成正经贵人养着,一晃多年,早已生的亭亭玉立,回眸轻笑,顾盼生情。
大周朝京都偏北,盛产的瓜果不仅不多,入了夏,整个儿京城仿佛落进一个大蒸笼里,日头毒的仿佛是淬了毒的缠身利剑。这种时候,拿甜冰淬的瓜果汁子可以说是“洛阳纸贵”、才一做好便被购置一空。
然,京城清贵富商府里,都有储冰的冰窖子,又有快马千里送来的新鲜瓜果,外头再热,也断断苦不了贵人们。
薛绛姝的屋子里,更是少不了。
清贵府邸中规矩甚多,尤其是贴身伺候少爷小姐的奴婢。一个院落奴仆虽多,脚步匆匆,却落地无声,偌大的院落里除却趴在枝桠上的蝉嘶嘶哀鸣,唯见众人衣角騙湉而飞,不闻声响。
有二等丫鬟端了几盘新鲜的瓜果茶点快步穿过长廊,在珠帘外福一福身,便有身份更大一些的丫鬟撩帘儿接过那茶点,送到里头去。
倚翠接过外头送进来的茶盏,稍稍儿拿指尖触了触碗沿,登时便沉下脸色,低声训斥,“给姑娘用过的茶只需提前将杯盏搁在井水里镇上一会子便罢,弄的这般凉,冰了姑娘的脾胃如何是好?”
送茶盏的小丫鬟红了脸,不停地低头认错,委屈道,“姐姐不知道,昨儿我送过来的茶盏,二姑娘说是不爽口,说再冰一些的好。我想着将姑娘的茶盏多用井水镇一会子,却是热昏了头……”
“伺候主子竟还有懒怠的时候?徐妈妈当初怎的选了你进院子里伺候小姐?”倚翠闻言心里捏了一股劲儿,正要发作,有比她更得脸的丫鬟挑帘出来,面露嗔色,“姑娘才午睡醒来,还不进来伺候茶水,小心姑娘念叨你。”
“我这就来了。”倚翠闻声忙端了茶水进去伺候,倒不再说道送茶点的小丫鬟。小丫鬟憋红了一张脸,忙冲着替自己解围的大丫鬟福一福身子,小声道,“多谢拂冬姐姐。”
拂冬叹一口气,淡淡道,“倚翠也不是真要恼你。快下去做活儿罢,记得以后做事妥帖些。”
她说完便挑帘进去,见薛绛姝又指使倚翠出去做事,自己坐在梳妆铜镜前打量自己的面皮,赶紧上前执起黄杨木梳替他绾发。
人人皆道薛家二小姐生的貌美,尤其是那双灵动的桃花眼,像极了薛尚书。殊不知,薛绛姝这一头乌黑如缎的青丝,才是最叫人爱不释手的。
拂冬手巧,又最喜欢摆弄主子的头发,多少年薛绛姝的发鬓皆由她一手打理,而每一回她上手替薛绛姝绾发,绛姝皆会闭着眼享受,完了再夸赞她几句心灵手巧。
算计着天热,想了想,便为薛绛姝绾了高耸利落的飞仙鬓,只在耳后留了一缕彰显女儿未出阁的碎发,又想着为小姐簪哪一朵珠花饰鬓。却见眼前人合了合眼眸,漫不经心地望着铜镜中那张如花面容,道,“才听你出去叫倚翠回来,又是哪一个做事不得她眼了么。”
拂冬一愣,旋即笑道,“倚翠那爆碳脾气,姑娘还不知道么?哪有什么大过错,天热,她心也跟着热了。”
薛绛姝扬了扬唇角,“她的一颗心是向着我的,就是那性子,我时时忧心她及笄后,哪家小子能容得下她。”
她忍不住有了嗔意,“姑娘您才多大岁数,倒想着替旁人做媒。这话若是叫秋姐姐听去了,非得摞下脸子劝姑娘不可。”
“敛秋年岁不大,心思却极老成。难怪母亲非要你二人跟着我,想来是怕我离了她的眼皮子,失了分寸。”薛绛姝轻笑,漫不经心地打趣几句,话锋一转,又问道,“头午便叫敛秋去后院儿里拿东西,怎么此时还未回来?”
拂冬想了想,“姑娘的好东西多,您自个儿却从不想着,咱们院子库房一直都由敛秋姐姐管着。这会子,想来是被什么琐事缠住身了罢。”
薛绛姝懒怠地抻了抻玉臂,长叹一声,蹙眉道,“我向来不喜欢算计这些死物,若无敛秋,库房的账本必定是乱如棉麻。想一想母亲一人,打理着全府的事宜,岂不是更烦累。”略思忖一瞬,又道,“昨儿新得的那两匹缎子还没搁库房里头罢?一会子取过来,我去前院儿瞧瞧母亲。”
拂冬忙应了,一边厢服侍她更衣,一边厢又吩咐倚翠去取料子。道姑娘要出门,倚翠忙拿了才晾好的紫竹柄的荷花伞,赶着替薛绛姝遮阳。
等她一行人赶去前院儿时,薛家主母宋氏,正伏在案前算计着公中出账进账的银钱。
宋氏在嫁入薛府前,宋家在京城里的地位顶多算是二三层的新贵。这些年,宋氏的兄长一从文、二从武,一个个极得皇室的脸面,宋老太君是当今圣上亲封的一品夫人,宋家在京城的地位,可谓是水涨船高。薛渝曾是大周朝的礼部尚书,如今又兼顾太子太傅一职,宋氏嫁给他多年,诞下两儿两女。幼女又是太后圣上亲封的三品离珠县君。旁人皆道,宋氏这山后半辈子,舒心的不知要旁人用几辈子才换的过来的福分。
然,唯有宋氏自己知晓,她身为一府主母,料理府中诸事,却是旁人瞧不见的艰辛。将这一切收尽眼底的薛绛姝,亦心疼母亲。
宋氏喜静,又注重规矩。比起薛绛姝的思永斋【注一】,主院里的气氛更压抑许多。院子里伺候的丫鬟婆子虽多,却是衣衫翩翩,鸦雀无声。
薛绛姝莲步轻移,等走近宋氏的桌案方才福一福身子,语意婉转的似啼鸣的杜鹃,“女儿给母亲请安。”
“外头下火似的,还过来作甚么?”见女儿走了一头薄汗,宋氏心里一大紧的心疼,嘴上虽是薄斥几句,却掩不了眼底的笑意,“来母亲这里坐。”又一边厢吩咐,“去拿玫瑰露子给姑娘泡茶。”
薛绛姝温婉地笑,任由母亲替自己拂去额角的薄汗,“昨儿新得了两匹藕荷色云纹缎子,我瞧着这缎子必要给母亲裁衣裳才好看,便送过来给母亲瞧瞧。”
宋氏闻言失笑,嗔道,“瞧你,不过是几匹缎子罢了,母亲这里还少的了?还要你顶着日头巴巴儿地送过来。”
“库房里是母亲的好东西,这却是女儿对母亲的一片孝心。”薛绛姝摇头,眉眼间的神色娇羞可嗔,“母亲只说喜不喜欢便是了。”
“喜欢,姝儿送过来的东西,母亲都是喜欢的。”宋氏笑的合不拢嘴,“难为你有心,真是母亲的好女儿。”
得了母亲喜欢,她自然又流露着小女儿的呢态,忽又看到桌上摆放着各式账本,拿起一册略翻了翻,微微蹙眉,“原先这些琐事,素来是由崔妈妈、邓妈妈替母亲料理的,母亲只需等到季末再看便是了,今日怎么操劳起这些来了?”
“还不是因着袁氏与你三妹妹?”宋氏提及此,忽然便摞下脸色,没好气地道,“前日三姑娘满了十岁的生辰,按着你父亲的意思,我一早便吩咐下人给他们院子里上上下下主子奴仆皆涨半个月的银钱,又想着你三妹妹如今到底是长大了,姑娘家该收拾得利索些,特地叫崔妈妈去我名头下的铺子里挑了好缎子、首饰,打算叫人给你三妹妹裁衣裳,好生弄一套行头。谁知东西送过去,袁氏又与人撂脸子,说什么当年你与你姐姐过生辰时,是好大的排场,如今到了她们家三姑娘那,又是我这个做主母的苛待了她们院子。
“这倒也罢了,一会子又闹出少了银钱的事,还想母亲能特地贪上她的东西,正赶上外头胭脂铺子进了新账,我也该瞧瞧,便连带着将府上公中的账本也拿过来瞧瞧,看是否有纰漏,也免得叫人使了绊子。”
“辛苦母亲了,”薛绛姝连忙起身绕到宋氏的身后替她捶肩,斟酌道,“没给三妹妹弄上排场,原本也是父亲的意思,三妹妹年幼,未曾出过府,认识的姑娘朋友寥寥无几,父亲也是怕为三妹妹做生日宴席,若是没人前来捧场未免可惜,便从旁处多偏待着些。这么个理儿,袁姨娘不知道么?”
“她能记得什么,亦或是你父亲未曾与她说清楚罢了。”宋氏合了合眼眸,懒怠斥责,“你三妹妹倒也罢了,不过是幼女,贪玩贪美些也无妨。袁氏也不是蠢笨人,怎会不明白这个道理?不过是做样子装可怜儿,见你父亲这几日不在府上,在后院拿样儿罢了。倒是可笑。”
她忽然长叹,仿佛想起了如今提起依旧叫她心中结怨的旧事,总恨不得将自己的仪态也跟着丢了才好,这般计较道,“我时常是不明白,当年你父亲与你祖母到底是看上袁氏什么了,只是因着容貌秀丽便抬了做贵妾,倒是打破了府上的规矩。”
只因薛渝曾任礼部尚书的职位,宋氏又是大家出身,故而这府上是极为重规矩的,莫说是主子,便是各院的下人们也没有越礼的时候,相比之下,袁氏的身份与处事德行倒的确是独树一帜。薛绛姝垂了垂眼眸,问道,“女儿曾听二婶婶说过,袁姨娘从前的出身可不低,纵然如今败落了,家中仿佛也是有亲眷是在朝中做官的,长辈们之间似乎也与祖母的母家有着百转千回的亲戚关系,倒不算落魄。”
“这也正是我百思不得解的缘由。”宋氏叹气,道,“袁家虽败落,不过袁氏的兄长如今还担上一个官位,怎么的也算是官宦人家出来的姑娘,如何眼皮子就浅到这种地步。三姑娘跟着她,是学不着好了。”
薛绛姝闻言思忖一瞬,转过身来,“不如叫三妹妹跟我去学堂罢。如今她也大了,也该跟着先生念些书,学些技艺,总是要出去见人的。”
宋氏闻言颔首,停顿一瞬,又质疑道,“苏先生素来傲气,教的学生又皆是如你这般的身份,能愿意待你三妹妹么?”
薛绛姝抿唇,“这还需女儿先探一探苏先生的口风,不过女儿知晓,苏先生虽有一身傲骨,这也不过是对着外人罢了,她待学生们素来是和蔼的。三妹妹也不是调皮的主儿,多个人旁听,苏先生应当不会怪罪。若是苏先生不喜,不如请个女先生到咱们府上教书,如今二婶婶家的两个妹妹也到了入学的年纪,便让家里的姐姐妹妹们一同在府上私塾念书,也总比一直窝在后院的强些,至于支给先生的银钱只从公中出便罢了,母亲觉得如何?”
“我的姝儿果然最懂事,难为你用了这么多心思,”宋氏闻言颇为欣慰,拉过薛绛姝的手拍了拍,“你长大了,也立事了。”
薛绛姝倒是被夸赞的有些羞愧,忙垂眸笑道,“母亲捧杀我,这点小心思,还不是被父亲母亲惯出来的,没有丢脸便已是万幸了,断断说不出外院去。”又翻了翻桌案上的账本,连忙合上,扶着母亲的臂弯撒起娇,“我瞧着母亲看了半日的账本,眼睛都熬红了,等上几日看也能如何,总不急于这一时。”
宋氏又叹气,眉眼间的神色无可奈何,“一大家子的事,你父亲与祖母素来是只看后果,不过手的。我自己混的过去,旁人口中可不依不饶,你二婶婶她们总以为执掌公中事务能捞一笔油水,倒是不想想要费多少心思,有一点做不相应了,便总有叫人拿捏的错处。”她抬手抚上薛绛姝的发鬓,怜爱道,“从前你长姐未出阁时还时时帮衬着母亲,等你再长大些,母亲也教导你管家的事宜,你也能像你长姐一般,帮母亲分忧了。”
薛绛姝闻言大惊失色,忙躲道,“母亲可别拿这话来唬我,我素来懒怠,是最最不愿管这些事的,从前只看着母亲与长姐忙碌,我便已觉得心焦,何况如今母亲还想着叫我亲自动手,母亲可饶了我罢,只当我蠢笨就是了。”
“瞧你这孩子说话,”宋氏嗔怪,“口无遮拦的,这般贬低自己的姑娘,天底下也只有你一个了。”
薛绛姝笑道,“那还不是母亲惯坏了我,我在外头是不敢越矩的,然而在母亲面前,自然不必在意这些。”
母女二人说说笑笑,房里倒是难得地添了一阵热闹。忽然有下人在帘子外福身传信,说是薛渝的马车如今已经在府门外停下了,只等下马进府,薛绛姝忙起身,一时竟是连仪态也顾不得,“父亲回来了,我可得去迎他老人家。”
宋氏微笑,“知道你与你父亲亲近,不知道的还当是怎么了。瞧你这般上心,按理而言,可不得先回去更衣焚香再出来见人,规矩竟用在无用功上。”
薛绛姝吐舌,仿佛淘气被抓了包儿的稚子,“若是赶得及,女儿回去来那么一遭儿,倒是最好,谁让如今父亲的腿脚快呢?”又上前揽过宋氏的手,“母亲与我一同去罢,咱们一同去前门迎父亲。”
“我?”宋氏闻言一愣,旋即摇头,喟叹道,“我倒罢了,只是你们几个小孩子必定闲不住,故而赶这个场,我倒是不急,左右晚膳时便能见着你父亲。”
薛绛姝闻言微微凝眉,转瞬又换过一副笑脸儿来,愈发揽紧宋氏的手臂,循循劝道,“母亲这话可不妥,您与父亲举案齐眉,那般情深,分离数日又怎会不想念。既是想念,又怎坐得住?母亲可别唬我,只与我一同去罢。看了半日的账本,若不歇下夜里又该闹头疼,这会子只当是出去透气宽心罢了,快与我一同去罢。”
【注一:查自百度百科、意为思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