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6章 一揖对一揖

第676章 一揖对一揖

和杨孟君仰望苍穹星河不同,墨一鸣只是低头望着涛涛江水。

“唉,人生最悲凉的事儿,莫过于有心无力,明明满怀壮志藏于胸,却提不起劲头去实现抱负。”

杨孟君面色无悲亦无喜,嗓音更是平静,“少年风流和老年迟暮的区别,无非是少年人起身行事,老夫子坐而论道而已。在我看来,把未竟之志寄托于下一代,则是对自己的否定和对下一代的自私于偏执,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父辈祖辈要么为后代做铺垫,要么就一展青云志。”

或许是墨一鸣的有感而发让杨孟君觉得身旁的老头除了利益交换之外还有一些人情味儿,因此话也多了起来,“我杨家祖上如何,我不想去评论,也无资格给他们各自盖棺而论。与一样米往百样人相同的道理,他们做的再好,也会有人去否定,做的再不好,也会有人去赞扬。就说我爷爷,他这一生对得起大唐,却对不起杨家。因为杨家满门除了我之外尽数为他的志向所死而后已。或许你会说与国鞠躬尽瘁,又有何憾?这当然无遗憾,但为了他们的志向而死,成全他人的身后名,本身岂不是一种遗憾?这也是我爷爷的谥号为何是庄字而非桓毅烈忠四字的原因。你可能还会问,你爷爷的一生之志,前半生是家国太平,后半生是收复长安。你杨孟君如今行事不正是替你爷爷完成后半生的遗愿?”

墨一鸣观江水的眸子悄然眯了起来,微微点头。

杨孟君收回眼角余光,鄙夷一笑,“殊不知,我平生之志,也是收复长安!之前连平两国之时,我的想法很简单,无非做好自己该做的事,待功成身退之后携洛清怡把酒桑麻。但自从王熠宁叛乱之后,长安就是我的下一站了。再往后...杨家谷是一定要收回来的,我杨家三百年抛洒热血于汗水的地方,没理由让外族肆无忌惮地踩来踩去。至于云中城...看情况吧,或许云中城是我的责任,也或许是下一代的事情。”

墨一鸣听完看似平静实则如惊雷一般的话后,长长舒了一口胸中浊气,“你不怕兔死狗烹?”

杨孟君展颜一笑,比星河还璀璨,“惟愿此生不留遗憾。”

墨一鸣身体僵了一瞬,回过神后快意一笑,“好一个惟愿此生不留遗憾!老夫能亲眼看着你匡扶大唐,且能参与其中,亦是幸事!若继续举棋不定,那才是死不瞑目!”

“杨孟君,你敢往草原打,吾墨家就敢奉陪到底!”

两人不约而同地收回视线,朝着对方长揖。

杨孟君敬的,不是老人愿意帮他,而是老人这股家国为大的情怀。而墨一鸣敬的则是能帮他完成此生夙愿的年轻人,换句话说就是杨孟君不仅继承了他年轻时的志向,更替他完成了老年后的隐忧。

墨一鸣笑道:“长老会那边虽然我早已不参与,但还有些影响力在。初言这孩子想必也是愿意帮你的,有我们两个倾力支持,你也没有白来一趟墨家。”

杨孟君点头道:“多谢大长老了。”

墨一鸣摆手道:“要说谢,也是我谢你才对。墨家这些年一直偏安一隅,依托机关城之坚自保倒也绰绰有余。但未来呢?”

侧头看了眼面色颇为无奈疲惫的墨一鸣,杨孟君心中暗叹一声,没有多说什么。

“还看么?”

杨孟君摇头道:“留在心里就行,看多了也就厌烦了。”

墨一鸣说道:“这里风大,就这么一会儿老夫我就有些吃不住了,下去喝茶吧?”

“您请。”

回到阁内,墨一鸣随口问他一句“困么”,杨孟君顿解其意,“这要看您了。”

领兵打了这几年的仗,过着朝不保夕的日子,饮冰宿雪晾衣硷食都是家常便饭,抗个几天几夜不休息一点问题都没有。

墨一鸣呵呵一笑,满是羡慕。

“既然你不困,咱俩就再聊聊吧,能和当代镇国公促膝长谈,不是谁都有这份机遇的。”

杨孟君谦逊一笑,“是在下当有这份荣光。”

两人不再互相客套,墨一鸣浅饮一口茶水,悠悠说道:“你对当今局势如何看?”

杨孟君皱眉思索片刻,反问道:“哪方面?”

“全局。”

杨孟君哦了一声,说道:“大唐复兴已是大势所趋,如果草原不插手中原之战,大唐旧土的三国之上带甲之士不下百万,而南唐却占十之五六,从兵力上已经高过北魏东齐之和。其辖境更是独占半壁江山,精兵猛将不计其数。就民生赋税而言,占据富饶中原的东齐,也只有江南道的一半而已,更别说如今南唐已经有剑南,山南,岭南,淮南,天南,江南六道之地。兵源,粮草,国力,都超出其余两国太多太多。”

“由南向北打天下,其难度比由北向南平天下可大了太多。北地多险阻,用兵没了地利人和,只靠天时谈何容易。就拿我最近的一战来说,虽然看似不慌不忙地就拿下了函谷关,但我却总觉得其中有猫腻,具体是哪里又说不上来。总而言之,函谷关这么一座重要的关隘被我如此轻易的打下来,事出反常必有妖!相比于荆襄十战,我自领兵以来打的这些战役,都少了一份大风流和大布局,只是按部就班地收复城池土地而已,没了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兵家风骨神韵。”

墨一鸣听的津津有味,默然点头接话道:“荆襄十战,战战可做典型列入史书。”

杨孟君笑了笑,神色复杂,“且说治国安邦。东方玄机多智近妖,也心狠手辣,如果让他继续坐镇尚书楼必会施以苛政。但这和以仁爱为本的治国得人心的理念起了极大冲突,李毅重用孔昭也正是看出了病灶所在,孔昭外儒内法,才是当今真正需要的良相。但李毅也担心孔昭把民放在首位,才继续任用东方玄机,让其两者互相制衡,从而达到江湖庙堂皆为我所控的地步。”

说到这里,杨孟君叹了口气,目光有所遗憾道:“说实在的,我认识的所有文士中,最令我钦佩的不是孔昭和东方玄机,而是郑老夫子。以一人之命换万士之命,为天下寒门子弟重新树立了方向,但也警醒他们不要得劝而不自重。虽然这其中不乏他和李毅的一些交易,不过老夫子死的时候,想的不是家世连绵,而是读书人的风骨。但同时郑老夫子的死,也让庙堂上那些身居高位的公卿们心头一震,王鹤迫不及待地叛国,估计也是担心什么吧。”

墨一鸣点头道:“当初听到郑老夫子死讯的时候,我也着实震惊,陛下如此做不怕寒了天下士子的心么?不过总结郑夫秀一生,不得不在遗憾之余痛饮一口烈酒。”

杨孟君回过心神,继续说道:“王家的叛乱虽然未伤及南唐根本,但也造成了不可弥补之损失。在东方玄机和兵部的规划中,未来不管是收复长安还是抗击草原,徐瑾辰都是一个重要角色,可就这么陨落了。昔日扬威,戎敌,破西,征南,御东,拒北六军数十万大军,直接就少了一半。若是六军都在,三军过淮河取洛阳,三军出函谷复长安,平定天下岂不是指日可待?我这次拿下函谷关后没有贪功冒进趁王熠宁鏖战楼西月之时直逼长安,也是因为此,一旦我出兵西进,东齐再切断我后路...十万扬威军可就没了。”

其实还有一句话杨孟君没有再重复,那就是他知道函谷关之后定然有陷阱等着他跳。

墨一鸣沉吟点头,“用兵之事我连门外汉都不算,就不给打肿脸充胖子了,我是相信你能够完成三代夙愿的。”

杨孟君沉默地点头,坚定不移。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江南塞北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江南塞北
上一章下一章

第676章 一揖对一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