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机会来了
“不要看子坚现在,凭他从十四五岁便开始做的事,便知他终究会成为他父亲那样的人。我们傅家,高攀不起。”
傅母顿时失声,好一会儿才幽幽道:“老爷说的是,姑娘家高嫁要吃苦的。”
不必别人,自家便是最现成的例子。她同姐姐一个年尾,一个年头出嫁,姐姐嫁与富农,自己仗着跟着哥哥读了几日书,一心想嫁读书人。虽说自己最后如愿以偿,但婆婆在世那几年,便是如今想来,眼睛都是酸的。
唉……
陷入过去困境的傅母,是需要人劝的,完全忘了答应仓子坚的事。
傅振羽着急见父亲,又懒得搭理母亲,选择了结结实实地陪了弟弟一整日。次日,傅振羽做中饭的时候,傅母便去了厨房,像是什么都没发生一般,非常自然地吩咐傅振羽:“中午的汤羹,你爹中午想吃银耳红枣羹,你做好了后便给他送去吧。”
也就是说,傅振羽可以见父亲了。
傅振羽乖巧地应了声“好”,傅母多一刻不多停,直接离开。待傅母离开后,林俭从廊下走出,与傅振羽道:“表妹,这次回来,我觉得你和姑姑相处的模式,有些怪。”
傅振羽剪银耳的手一顿,反问林俭:“哪里怪了?我们从前不就是这样的么?”
究竟哪里不一样呢?林俭也是皱眉苦思,良久后,道:“表妹从前虽和三姑姑闹,却也是事事为她好,而现在,表妹像是放弃三姑姑了,不再管这个不听话的孩子了。我这么说是有些怪,但我真的就这感觉。”
傅振羽道:“不丰哥哥的感觉,是怪。”
怪准的。
傅振羽浅笑着,眼中却是什么情绪都没有。
从前,她和傅母才成为母女之际,傅林氏还不及她成熟稳重,傅振羽一直视她如妹,自然尽心极力教着。至于现在,捂不热的心,还捂它做什么?
“舅舅和舅母什么时候到?提前说一声,我好准备菜。”傅振羽及时地转移了话题。
林俭便是为这事来的:“奶奶翻了黄历,把日子定在十二,表妹多准备些老人家能吃的饭菜吧。”
傅振羽便懂了,也就是说,老人家也要过来。
五月十二,林家如期而至,在大门上遇到了一对脸生的夫妇。那对夫妇,看年轻比林老太太略小一些,五十上下的年纪。男的身着土蓝短打,标准的平民百姓装扮,倒还好;妇人一身素白林家的布衣衫,配上她那蜡黄的脸上,要多难看有多难看。最让林老太太不满的是,招人烦的是,她林家女婿病着,穿着这样的衣服来看望人,找打不是?
那对夫妇显然第一次来南湖书院,正不得其入。拍了许久的门,未得到回应,妇人这会儿正亮着嗓子嚷着:“开门!有没有人啊!枝子啊!”
侄子?莫不是傅家的人?林老太太猜过之后,立即又否认了自己的观点。傅家堂那些人,便是穷困至极,也不会做出这等事。况,她家女婿和族人关系很好,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又冷眼看了半盏茶,林老太太方对儿子道:“你去敲门。”
林舅舅这才上前,与那夫妇道:“两位不知何事到我姐姐家中?不麻烦的话,且让一让,我来敲门。”
那妇人一听是傅山长的亲戚,一把推开自家老头子,粗鲁让人无法直视。
“乡野泼妇。”
林舅舅嘀咕了一声,声音大小,刚好能让那对夫妻听见,又让远处的林老太太并林太太听不见。就在妇人竖起厚重的眉毛时,林舅舅拱手,还道:“多谢二位相让。”
仿佛,刚才嘀咕的不是他一样。妇人气得跳脚,只因想到他是是傅山长的小舅子或者大舅哥,忍了。
得逞的林舅舅,走到东墙角,踮起脚尖,按下了那块凸起的石块。
不到一盏茶功夫,林俭出来了,依次喊人:“爹,奶奶、娘、二姨母,你们这是卡着饭点来的啊!早知道这样,我就不在外院等你们这么久了。快些吧,饭菜都要上桌了。”
林老太太一拐杖抽向大孙子,怒道:“我这把老骨头天不亮就爬起来,赶了六十里地来的,是你自己嫌弃的,还是你姑父不满?”
林俭忙道:“奶奶你又来了!跟你说过多少次了,三姑父待三姑姑极好的。倒是三姑姑,洗衣做饭事事不管,还总欺负你外孙女。等会儿见了三姑姑,奶奶务必提点她一二啊!”
“不省心的东西。”
林老太太中气十足地骂了一句,也不知骂的是孙子还是小闺女。林俭认定那不是说自己,伸手去牵马。林舅舅拦道:“不着慌,这两位你可认识?”
林俭自然不认识,只听憨厚的男人自我介绍:“孩子,我们家老小子,叫乔增枝,他说在南湖书院读书。我们问了一路,就是这里,对吧?”
“原来是乔师弟啊,他在的。你们先跟我进来,我替你们叫他去。”
“嗳!那谢谢你了,孩子。”
林俭才转身,就听妇人嗔老头子:“什么孩子!你没听见他叫咱们枝儿师弟么?你叫他枝子他师兄不就好了。”
乔木匠觉得,这样硬套近乎,还不如自己的称呼好。但他被妻子压了一辈子,已成了习惯,默然不语。走在前头的林家人,也只当没听见。他们当没听见,有些人就做不到。
“这是哪来的村人,怎也能进书院?”
一行人出现在尚未合全的门前,大放厥词。林俭回头,见是汝宁府学的吴教授一家,立即上前行人,拱手见礼。
吴教授汝宁府府学的教授,最牛气的地方不在于管理府学,而是管理着大小不下五十家的书院。章知府重教,他在汝宁这十年,各地新增私塾不下百家,有名字的书院,吴教授记录在案的,便有二十三家。
南湖书院,便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一个。
府学教授,说白了也不是什么大人物。中天书院这样的书院,不需要巴结他;小书院就是巴结,也巴结不到他那里。总之,是个很鸡肋的位置。南湖书院不一样,大小节日,没有一次把吴家落下。是以,虽然南湖书院一直没有公开招徒,吴教授那里,也没怎么管。
理由很简单,南湖书院登记在册的六名学子,均为秀才。南湖书院,就是求高质量学子,不行啊?
不过,南湖书院以后再这样,却是不行了。
看望过傅山长后,吴教授直接道了来意:“借着探花的势头,知府大人的意思,凡登记在册的书院,每年都要公开招徒。招收人数不做限制,但必须招,营造汝宁阖府向学之氛围。”
女眷里头,吴夫人也转达了这个消息。爹如今还病着,大师兄又有自己的事,二师兄还不知哪天回来——细数一圈,傅振羽发现,她的机会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