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五、偕行
()这一厢漠北战事已告一段落,大军已准备暂时班师,待来年春暖再决定是否围攻粟末领地。不过元坤与阿和已是等不得他们回来叙话同行,与宣帝的阳江之约已经临近,若是浩浩荡荡地出行只怕时日不够。于是元坤灵机一动,想到了个大胆的提议。他与阿和一说,阿和居然也丝毫不畏,反而兴致勃勃地参详一番,于是一拍即合。
几日后,驻扎较近的左军顺利回营,洪郁将军带着一干将领到中军帐前正准备侯旨觐见,却发现陛下身边的几个近卫面有惶恐,出来说明道:“陛下有旨,请诸位将军好生休息,待有闲暇慢慢叙话。”
洪郁一愣,已经回师了,现在就闲暇着呢,为什么不让见?他心中一紧,难道是陛下对左军行动有何不满,或是怪罪他与右军抢攻王庭因此才会避而不见?想到此节,洪郁不禁低声问道:“请这位大人示意一二,陛下可是心中有何计较?”
近卫官员面有难色:“洪将军放心,陛下并无他意。”
“那么敢问陛下何时有暇接见?是要等右军一起回来吗?”
近卫官员擦了擦汗,终于忍不住说道:“右军诸将回来只怕也见不到陛下。实不相瞒,洪将军,陛下只留下一道旨意和两名女官,带着泰成皇后悄悄地就离营南下了……听说身边谁也没带,那两位就这么出走了,可把我等急得啊……弄丢了陛下和一位皇后,传出去我等罪过大了。”
洪郁奇道:“陛下微服回京了?”
“留下的旨意说不是回京,而是南下去江夏郡,到了江夏郡后会让人送信过来。哎,现在就盼着江夏郡那边早点传来消息。”
越往南走越是温暖,接近阳江的地界甚至花草繁盛,犹如盛夏未过般暖意熏人。一对少年骑手快马扬鞭,穿梭在山林道上。那两匹骏马一看就是宝马良驹,一匹浑身雪白四蹄乌黑,耀眼夺目;一匹栗棕红色,毛色鲜亮,光下一照熠熠生辉。白马那名年轻人身姿挺拔,一身湛蓝箭袖更显得他英挺俊朗,挥洒自如。而红马那名少年,虽也是雪白箭袖,却观之温和可亲,眉目之间玲珑秀美,使人心生亲近之意。
白马之上,元坤对阿和喊道:“阿和,过了这山,前面就是江夏郡的地界了。时间尚早,我们先行住店休息,等明日再去江夏王府拜访可好?”
阿和回身笑道:“都好,听凭陛下发落。”
元坤想了想,笑道:“趁四下无人,又是出来玩,准你叫一声名字来听。”
阿和一愣,仔细想了想才想起陛下的大名……又张了张口,“元……”元了半天,也再没发出第二个音。
元坤忽然勒住马,停在她前面,坏坏一笑道:“叫不住来,就罚你今晚跟我同床共枕。”
阿和眼睛一瞪,心想这一路上都躲开那些调戏了,万万不能最后关头晚节不保,当心头一扭,清脆出声道:“元坤”
这一声犹如山谷清泉、夜莺鸣唱般悦耳动人,元坤听了,老大不嫌害臊的脸也不禁红了一下,一笑道:“这样多好。”然后纵马扬长而去。
阿和在他身后还在奇怪,心想陛下这一出是抽哪门的疯,跑那么快难道山下有钱捡吗?平时脸皮那么厚总不会是害臊了……
阿和心里那是十分的不解。
他二人在戍蛮大营商量好了之后便轻装动身,晓行夜宿固然辛苦一些,不过少了人多累赘,行动自然快捷。元坤特意从营中挑了两匹快马名驹,脚力快且耐力好,就算路上万一有什么危险,两人快马加鞭三十六计走为上,一般也就没事了。他知道阿和骑术好,也爱玩,所以也放心这么走。他自己当太子时也时常微服出游,曾只身到过汉中,与时任世子的韩云不打不相识,也曾瞧瞧潜入吴国探访,无意中知道了织锦等宫廷供奉的奢靡浪费。不知道自己的天下,如何治理天下?太傅幼时就这样教导他,他也一直谨记在心。
倒是阿和让他很是意外。这次赶路不比汉东之行已由晋王府沿途安排妥当,两人什么都没准备就出发了,一路之上因行就简,她也丝毫不喊苦喊累,反而兴致勃勃,玩性十足。若是在城镇里投了宿,她必然会出去寻些特色小食回来,若是在山野乡间停留,她也能要点野味土产回来。像他们这种相貌打扮,又带着这样的马匹,多半都不会有人为难。但元坤注意到,那些人跟他说话中,大多毕恭毕敬,态度恭谨,而跟阿和交谈时,则会亲和热情很多。不得不说,这也是阿和的一个才能。
到了江夏郡郡府,元坤与阿和找了家气派的客栈住下,又派人给江夏王府送了信物。
江夏王府里此时正主都不在,王爷和世子带来亲兵在漠北打仗,王妃留在京城的府院里,此处只剩几名年纪大的文书、师爷等人负责日常打理。忽然接到王爷的亲笔书函,上面居然还有玉玺,说陛下已到江夏,要好生接驾,王府就暂时充当行宫云云,可把这几位管事的惊到了。急忙安排好府内事宜后,赶紧准备了车马仪驾前去接驾。到的时候,只见陛下和娘娘和寻常百姓一样,正在路边的茶馆中一边吃茶,一边听那些杂谈野话,真是惶恐不已。
接驾的人一来,阿和就知道逍遥的日子到头儿了。她努力做出端庄正经的样子,却让元坤笑意盈盈地看在眼里。
江夏太守听说了也赶忙前来觐见请安。元坤打断了他滔滔不绝的述职,直接问道:“吴国那边有什么动静吗?宣帝这几日是否已到南阳郡?”
江夏太守得知泰成皇后也同来,便早做了功课,将吴国的情况探了个清楚,此时用上忙答道:“听说宣帝陛下前来访南阳的漕运,前日已经到了,正打算明天去登阳江的江心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