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雨林捡炭
年关年关,年年难过年年过
年复一年,人总要是长大的。
这一年,雨林八岁了,柴雨晴十岁。
正月十六一过,柴满山果然跟着兄弟柴满柱一起去了煤矿上班。
而万氏对兄弟俩只有一个要求:不能同一时间上班。
上辈子,柴雨晴还不明白这其中的深意。
现在却一点就知道了:万氏怕万一,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两个儿子都出不来。
想到这种可能,柴雨晴心里就很是难过。
“矿上很多娃娃和妇人捡煤炭。”柴满山回来说道:“还别说,有时候一天要捡几十斤,两三天就能捡一百斤了。”
这时候一百斤的煤炭能卖三块钱。
“爸,我也去捡煤炭。”柴雨林听得兴趣盎然。
柴雨晴无语翻白眼。
上辈子,她也曾去捡过煤炭的。
历史还真是会重演。
“可以啊,我带你去,雨晴也去捡,等我下班的时候就可以背煤炭回来了。”柴满山道:“星期天捡一天,不说捡来卖,可以捡来烧,也能少割点柴了。”
一年四季,燃烧也是一个大问题。
每天秋冬季,满山遍野的山草甚至荆棘都要被砍得光光的,有力气有时间的人大背小背的往家里背。
像柴家,柴满山帮人干活去了,柴雨晴又多病,柴雨林又小,万氏又老,真的就没有人工去背柴。
燃烧的都是万氏去竹林里捞的竹叶,捡一点枯枝再加上庄稼桔杆什么的。
虽然有炭灶,但是烧煤也是看年看月的。
逢年过节或者有客人的时候才烧,买一百斤煤炭有时候都要管两年。
如果自己能捡些煤炭来烧,不要本钱的自然就方便了。
对此,柴满山是极力支持的。
柴雨晴虽然不想将自己大好的光阴浪费在捡煤炭上面,但是她也的东到反驳的理由不去。
至少,现在的柴雨林是兴致勃勃的,没道理当姐姐的她还在拖后腿。
“你们就在这儿捡,我下了班的时候来找你们。”柴满山将一对女儿放在了白沙堆上:“等会儿不停的有大车掀了白沙出来,你们要注意安全。”
白沙,其实就是挖出来的煤渣石块,里面偶尔会含有煤炭。
柴雨晴上辈子第一次捡煤炭,根本认不得哪是石头哪是炭,只听人说亮晶晶的就是炭,为此没少捡石头。
实际上,她到现在都还拿不准石头和炭的区别。
“很简单,石头要黑一点,要重一点。”柴雨林似乎天生就是这方面的人才:“炭要亮些轻一些,轻轻一敲就碎了。”
每当有大车掀出来时,捡煤炭的众人就一蜂而上。
两个煤炭工人将大车打开掀翻,众人更是抢得稀里哗拉的,甚至还要争着打架。
看着这样的场景,柴雨晴实在没有兴趣。
她干脆站在旁边看,也想看着时间,等着爸爸下班。
结果,一上午,她总共就捡了两斤炭,而柴雨林战果很明显,几乎有十斤左右。
“爸爸快下班了吧。”柴雨晴盯着矿井口。
从里面走出来三五几个衣衫滥褛浑身黑得只能看到两个眼睛转动的汉子,柴雨晴就问着妹妹。
“不知道。”刚说完,柴雨林突然大声喊了起来:“爸爸,爸爸。”
爸爸是哪一个啊?
柴雨晴大窘,生怕她喊错了人。
结果,那六个人里就有一个冲着两姐妹一笑,露出了一口白牙。
那就是挖煤炭的爸爸!
柴雨晴鼻子一酸,爸爸真是太辛苦了。
“你们等一下,我去洗个澡就回家。”柴满山对一双女儿道:“别走远了,很快的啊。”
煤炭工人分为正式和临时工,像柴满山和柴满柱是属于临时的。
下班后是也可以就餐,只不过要花钱。
他们为了节约钱,从来是回家吃饭的。
看着柴雨林捡的煤炭柴满山很高兴,说妹妹比姐姐更厉害。
“姐姐不认识煤炭,下次就会比我厉害了。”柴雨林虽然很骄傲,但是她也知道给姐姐留点脸面。
父女三人回到家时,阿婆说三婆来了,正等着大家吃饭。
“我真是怕了你们了。”三婆是叔婆,和阿婆是堂妯娌,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但是女儿嫁得好,是县里一个当官的:“姑爷调到安检局了,要管煤矿。只要一想到满柱在挖煤炭,我就听不得他说哪个矿出事了,你们倒好,又跑一个去,除了这个难道就不能混饭吃。”
“这个挣钱,也有时间管理家里。”柴满山不好意思的说道:“没事,我们会小心的。”
“没事就好,我就怕有事。”三婆没好气的说道:“以前这么穷都过来了,你们现在好歹也吃得起饭,为什么就要往下面钻。”
吃得起饭,那也是稀饭,还得还债还得给柴雨晴治病,还要供两个娃娃上学堂。哪一样不是钱呢,说得轻巧,吃根灯草。
听说两个孩子还去煤场捡炭后,三婆又是叹了口气。
“我们家那两个孩子一会儿说这样不好吃,那样不好看,要是看着你们这两个孩子,都不知道会怎么想了。”三婆对柴雨晴道:“我这次给你们背了些你二姐穿过的衣裳,你们要是不嫌弃可以穿。”
捡表姐的旧衣裳穿,上辈子也有这样的经历。
那时候,还觉得没什么感觉,如今想来三婆真是一个老好人啊。
三姐本就是城里的人,长得又快,还很挑剔,哪怕是旧衣服,都比自己家的粗布料好看。
夏天背一背篼,冬天背一背篼,一年四季里都不缺衣服,只在过年的时候才能穿上阿婆自己缝的新衣裳。想想三婆也是给家里减轻了多少经济负担啊。
三婆有一个爱好,就是喜欢吃泥鳅黄鳝和青蛙,泥鳅黄鳝比较难抠,青蛙倒是好打。
柴满山每次都会去田坎里打一些来招待她。
只不过,现在是春天,青蛙还没有出来。
但是,她来了依然有吃的。
“你三婆自带的肘子呢。”阿婆笑道:“有好几个,都只把中间的瘦肉扣了的,够我们吃好些时候了。”
“姑爷还说我给你们怕你们嫌弃。”三婆笑道:“我想着你们都是做力气活的人,胃口好应该吃得下肥的,所以就给带来了。”
“不嫌弃不嫌弃,有吃就好。”不管肥瘦,有肉就是好事。这样的肉也不是家家户户都能吃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