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澶渊之盟
()听马小知说完赵思睿小王爷的决定后,王管家与孙机两人都吃了一惊。王管家皱眉道:“小王爷怎么会出此下策?”孙机却长叹一声:“为天下苍生着想,掌门还是输了吧。唉,难道我永嘉派该有此一劫?”
马小知不禁摇头:“叫我如何咽得下这口气?我已经计划好了一切,眼看着就可以对高万峰动手,将玄武派彻底铲除,拨掉我永嘉派的这颗眼中钉,刘掌门却出来打了我个措手不及,唉。”又对王管家道:“我请你来,就是要问问你,小王爷赵思睿究竟有无把握做上太子的位置?若是他有十分的把握,我倒不要再烦这个心。”
王管家苦笑:“我以前就说过,目前谁也说不准。”
马小知道:“难道皇上全力帮他,也没有用?”
王管家道:“我已对你说过,皇上为宰相吕云起大人所制,越来越觉得力不从心。这事你到现在大概还是不信,嘿嘿,皇上要是能在朝中予取予求,那当初就不会招我们这些带兵的文官入朝了。招我们入朝,一是做小王爷的后盾,二是制约吕云起宰相的。不过我大宋祖制对禁军的约束颇多,不得带兵干预朝政就是一条,因此我们这些带兵的在朝中所起的作用也是十分有限。”
马小知苦恼道:“如果小王爷赵思睿没有争到太子之位,真的要从辽国借兵。那成功地把握有多大?”
王管家皱了皱眉:“以如今的情势来看,成功的把握倒是很大。若不是这样,小王爷也不会想出借兵这一招。小王爷入朝后,皇上大概是为了辽国的那位公主与辽国来往既方便,又不被人察觉,已将北方防军的将领换成了小王爷的人。”
马小知道:“难道皇上就没有想到小王爷黔驴技穷后,会狗急跳墙。跑去找辽国的舅舅帮忙?难道他一点儿没做防备?就是个普通人,也应该想到这一点地。”
王管家叹了口气:“只怕皇上觉得不需要防备。在他看来。自己是真龙天子,做什么事都能做得成,立小王爷为太子,自然是小事一桩。嘿嘿,以前他年轻,自然是这样,可现在他年老多病。吕云起宰相又趁机把持着朝政,他做起事来,就没年轻时得心应手了。
只是形势虽然变了,但皇上以前的那种感觉还是没变。既然小王爷登上太子之位是十拿九稳地事,他又怎么会想到小王爷会有其他的心?又怎么会想到防备这种事?至于朝中的大臣么,他们倒巴不得辽国人打过来。”
马小知一楞:“巴不得辽国人打过来?这话怎么说?”
王管家笑道:“这样我大宋才好反击啊。”
见马小知与孙机两人都有点不懂,王管家就道:“此事说来话长。自从前代的石敬瑭自甘无耻,为了从辽国借兵。将幽云十六州割让给辽国后,我中原就失去了屏障,那辽国大军就可长驱直入,横行中原。我大宋开国后,锐意进取,想收复那幽云十六州。奈何天不助我,最后只好与辽国人订下了‘澶渊之盟’。
若不计前事,仅论当时的情况,那‘澶渊之盟’,倒是让我大宋占了便宜。辽国人不但将幽云十六州中的瀛莫二州还给了我大宋,还将辽国当时已占的我大宋其他数十州全部归还。”
马小知心中奇怪:占了便宜?自己学地历史书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啊。
王管家继续道:“只是‘澶渊之盟’中有三节一直为朝中士大夫诟病,一是那幽云十六州本来全是属于我中原的,如今按照盟约,却成了辽国的,在大家看来。不能收复前代的失地。就和割地没什么区别。”
马小知心道:什么辽国的、大宋的,以后全部都是中国的。以后不但大宋人,就连那辽国人也是中国人,以后大家都是兄弟,闹个什么劲啊。哎哟,不好!王管家说要灭掉西夏,其实那西夏以后也是中国地,西夏人也是中国人,这个自己要不要对王管家讲?叫他不要闹了?只怕自己说了王管家也不会听。
王管家又道:“二是按照盟约,两国皇帝世世代代永为兄弟。嘿嘿,自古以来,蛮夷就该是我华夏的臣子,现在却与我华夏同提并论,朝中的大臣,自然咽不下这口气。第三么,我大宋每年还要给辽国银子十万两,绢二十万匹。”
马小知心想,自己学的历史书上都说赔了款,原来赔的这么少啊,不要说朝廷,就是我永嘉派也负担得起啊,和打仗死人相比,花这么点钱买和平,倒也值得,只是奇怪,这辽国人胃口怎么这么小?于是问道:“这么点钱,辽国人怎么肯了?”
王管家笑了笑:“我大宋当时的底价是一百万两,当年地寇准寇大人暗地里对前去和谈的人道:‘若是超过了三十万两,我以后一定千方百计地找你的岔,把你处死。’故而和谈的人就咬住三十万两底价不放,再加上我大宋派出去的人嘴上功夫了得,那辽国人不是对手,次次都被说得哑口无言,最后只好同意。
和谈的人回来后,皇上问要出多少钱,那使者当时竖了三根指头,皇上以为是三百万两,不禁皱眉:‘不过能将被辽国人占的地要回来,也是不错。’后来听说是十万两银子,二十万匹绢,不禁失声而笑,当即就同意了。”
马小知心中不禁觉得好笑,原来嘴上功夫在两国谈判时也能派上大用场,早知道这样,还不如让自己去呢。
王管家接着道:“那盟约中还有一条,两国须在国境上设立专门的地方,供两国商人贸易用。我大宋的商人头脑灵光,做生意自然精明,故而每年从辽国人身上赚回来的银子,远远超过了三十万两。虽然我大宋在钱财上没吃亏,但名声上实在不好听,自古只有蛮夷向天朝进贡,哪有天朝向蛮夷进贡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