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删减
题记:田禾删掉了李锋芒稿子里的一句话,这十多个字很有分量,去掉就是为了保护屯里县政府相关官员,当然还有另外打算。
————————————————
正值午饭时间,但南江市是这趟火车首发站,并没有几个人来餐车吃饭,李锋芒随便找了个靠窗的位置,拿出一本书才觉着累。
他有些自责,麻强突然冒出来,尽管以辣椒酱厂的名义买了袁家摊点的辣椒,但这个袁老大的女婿真就不怀疑,就算当时含糊过了,稿子见报后呢?
打开书,好半天没有翻页,他把这两天的采访在脑子里又过了一遍,觉着自己昨晚写的没问题了,就转而思考,车返村及屯里县众多种植辣椒的老百姓怎么办,眼看着一串串辣椒都要坏掉了呀。
雷晓静出去转了一圈返回餐车径直坐到李锋芒对面,看着桌子上烟灰缸里的几个烟头笑着说:李记者烟瘾很大啊。
把打开的书翻过来放到桌上,李锋芒说抱歉啊,昨晚没睡好,抽烟提神。
雷晓静把大檐帽摘下,甩了甩满头秀发:那你就将就趴着睡会吧。
“不用了,”李锋芒说回报社还得发稿,突然想起什么就问:雷车长,是不是有冒充记者的上过您的车?
呵呵笑,雷晓静摇摇头:这趟车是去西北的,那地方就是辽阔无人,记者不感兴趣吧?南江市首发站,省城龙脊是路过站,要不是下雪,不会有这么多人的。
说完伸手当扇子在自己脸前扇了扇:三年车长了,你是我遇到的第一个记者,还是河右晚报社的。
李锋芒微笑着接着问:雷车长还知道《河右晚报》啊,我们刚刚创刊没多久。
“不要叫雷车长了,叫我晓静就行,”雷晓静调皮地看着李锋芒:我叫你锋芒好不好?
李锋芒还没说话,她自顾自就摇头:不好,“锋芒”这名字太硬,跟我这“雷”差不多,还是李锋芒吧。
两人相视大笑,随后就山南海北聊起来,李锋芒得知就是从本月起,河右晚报社已经跟龙脊铁路局签订了合作条约,每天有两千份《河右晚报》一大早跟着火车走遍全国。
很是自豪,李锋芒暗暗为田禾社长竖起大拇指。
作为一个记者,经营方面的事情是无心也无暇多问的,就像田禾天天带着一帮人在外面跑发行拉广告,报纸上的事情基本就是不闻不问——这是李锋芒的理解,其实不然,因为这是密切联系的。
第二天,田禾就到了屯里县,该县分管农业的副县长亲自在火车站迎接,随后一千份《河右晚报》就发行了。在一个几万人的县城,《河右晚报》居然超过屯里县所在地市《南江日报》的发行量,这是不可思议的,而背后就是一句话——李锋芒写在稿子里的一句话,田禾打了个电话后删掉了。
各个车厢都是人满为患,按道理雷晓静该忙碌,但她就坐在李锋芒对面聊,不急不忙,她说这车上,“人越多我们越清闲,人少了才是一堆事。”
为什么?举个例子你就知道了,“人多了车厢卫生根本没法打扫,到大站也没法检查,”至于安保及其他,差不多都是这个意思吧。
对这个“理论”,李锋芒若有所思,聊天过程中他一再走神,仍旧在想稿子的事情。
俩人很快就互相记下传呼机号,李锋芒是写在“假名片”背后的:晓静,你不是问我去南江市干嘛吗,明天看报纸就知道,当然这个“名片”其实没怎么用,也就骗了一位门房大爷而已。
离龙脊站还有一个小时,餐车开始准备晚餐,雷晓静要了两份:我请你,大记者,别嫌弃啊,一年里我要吃一百多天这样的饭。
李锋芒笑着说我就一农民,有饭吃就觉着幸福,你这一年还余下两百多天,抽出一天给我打传呼,请你吃火锅。
雷晓静说好,定了。
一年后的这个时间,李锋芒再返屯里采访,被关在黑屋子里饿了两天,就靠伸手在门缝外接点雪花湿润嘴唇;两年后,也是冬天,为了雷晓静,李锋芒写了一篇震惊全国的稿件,记者证差点被注销。
短短几个小时,俩人已经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尽管雷晓静心直口快说得多,李锋芒言简意赅话很少,但很和谐,好似一种互补。
火车进龙脊站,雷晓静戴好大檐帽,伸手:火锅准备好,我喜欢吃辣的。这一路就给你讲西北的大漠了,口干舌燥,你还得请我喝啤酒。
李锋芒也伸出手:没问题,保证你吃到最好的火锅,最干净的辣椒,最爽的啤酒。
俩人轻轻握了下手,雷晓静突然脸红了下,低声说了一句:你长得真像香港演员黄日华。
李锋芒笑了笑,松开雷晓静的手说“你不像黄蓉,像华筝”,随即提着包道别下车。燃文小说网www.ranwen521.com
这不是什么哑谜,俩人年龄相仿,对于香港武侠电视剧《射雕英雄传》很熟悉,雷晓静说的黄日华饰演了该剧主人公郭靖,李锋芒说的就是该剧中的人物:郭靖跟华筝青梅竹马,但只当她是妹子,最后娶了黄蓉。
李锋芒的意思很明确,我有我的黄蓉,你可以当我妹妹(后来俩人论了论年龄,雷晓静比李锋芒年长一岁)。
雷晓静愣了下,抿嘴一笑:靖哥哥,再见。
不知说啥,李锋芒摆摆手下了火车,这个“靖哥哥”是黄蓉的“专利”,如果是玩笑,他明白到此为止最好。
热线部的车在停车场很显眼,“《河右晚报》新闻采访车”的字样让李锋芒很亲切,进了报社大院,这种感觉更加强烈,像一个远游的孩子回到家,进电梯不由就暗自笑了,想自己不过出去三天而已。
先把胶卷拿出来给摄影部冲洗,然后才提着包去了李甫办公室,李甫正在埋头改稿子,见他进去说了一句辛苦了,随后就从旁边拿起几张纸:这是你传真过来的稿子,你看看还有没有增减,我只动了几个标点。
李锋芒接过传真纸,从包里拿出买的辣椒面:李总,这个需要马上去化验下,只是马上到下班时间,不知道还来得及吗?
李甫问重要吗?
我觉着重要,这是从造假窝点买的,据说全部用硫磺熏过,还有添加,相关部门的化验我觉着就是新闻事实。
李甫说好,听你的。东西你放下,我安排人去。
李锋芒接着把一路上的想法说了出来:我想加一段关于当地椒农的现状,毕竟在老百姓家里还是能吃到干净、质量好的辣椒。也就是把昨晚《辣椒之乡的辣椒是‘这样’辣起来的》这个标题改成《辣椒之乡的真假辣椒》,尽管咱们目的是净化辣椒市场,但深层次也是为了保护屯里县辣椒种植户的利益,您觉着行吗?
李甫给李锋芒扔过一根烟:我觉着太行了!你这成长的速度让我刮目相看啊,优秀的记者是应该这样,我们绝不是只盯着社会阴暗面。
“被夸的感觉真好”,李锋芒开了一句玩笑,随即返回办公室开始改稿子,等李甫安排人拿回化验报告,他的稿子也修改完毕,照片也冲洗了出来。
这是《河右晚报》自创刊以来,第一次为一个记者的一篇稿件腾出三个版面,外加头版头条导读与大照片。为了方便读者阅读,李甫把辣椒酱厂与车返村调查这两部分拿出来单独做了标题。
版面大样编辑做出来后,李锋芒与版面编辑拿到李甫办公室,正在这时,田禾回来了,满嘴酒气。
李甫皱了下眉头,还是把大样递过去:今天头条,你看看。
田禾伸手接过,就站在李甫办公桌前看了一遍,很惊喜:好你个李锋芒,真是大才,这稿子我得推荐到《河右日报》一起出,今天正好是咱家老孙值班,这样影响更大。
看李甫点头,他嘿嘿笑:给我一支笔!
把报纸大样放到桌上,捏起笔就从中间删了一句,又在最后加了一句。
李锋芒在旁边看得真切,删的这句是“屯里县辣椒批发市场在这个县主干道西边,正对面就是该县县政府”;添加的一句是“本报将继续关注此事进展”,有些不解,但没问。
田禾也不解释,把大样递给夜班编辑:改后再出一份,我改的这张也给拿过来。
看夜班编辑出了李甫办公室,田禾一屁股坐到沙发上,掏出手机找到一个号码拨过去:我是河右晚报社社长田禾啊,你是贾县长吧。
李甫示意李锋芒坐下,看田禾继续旁若无人或者都当自己人,对着手机的声音很大,李锋芒过去把李甫办公室的门关上才返回坐下。
田禾笑容满脸叙家常:嗯,是啊,好久不见了……是啊是啊,该聚聚了……这样吧,我明天一早再给你打电话,好的,再见。
李锋芒以为田禾喝多了,只当他真是给老朋友寒暄,但李甫却开了口:我说老田,最少两千份啊。
田禾把桌上的烟拿起来抽出一支:屯里县就那么点人,一千份不少了,一千份我保证。
就像买卖交易,李锋芒听得云山雾罩,但可以判断这个事情跟自己今天写的稿子有关系,因为田禾提到屯里县。
很快,版面编辑拿过改好的大样,田禾站起来拿上就去了孙继全办公室,李甫站起来拍拍李锋芒肩膀:删一句加一句,咱们发行量就能增加一千份,辣椒市场规范了,不法之徒惩治了,三全其美。
似乎懂了,李锋芒没有显示出高兴的神态,他从桌上冲洗出来的照片中拿出在麻强老岳父家拍的那张,指着光秃秃的树上挂着的成串辣椒,不无担心的说:如果不卖掉这些辣椒,车返村的老百姓估计今年过年都没有味道。
李甫想了想说:我也没想出好办法,总不能咱们报社的人都出去吆喝着卖辣椒吧,你再琢磨琢磨。
回家躺下李锋芒就想出了办法,随后车返村的辣椒短时间内高价销售一空,一年后他又去车返村,村里人争着拉他去家里吃饭,但也有一双罪恶的眼睛恶狠狠盯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