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利用
题记:作为记者的第一篇报道,李学锋不得不求助当年自己的追求者金媛媛,尽管他知道这位高官的女儿对自己并没有死心。
————————————————
当年,李学锋的母亲李小花完小毕业后在县城附近村子当了民办老师,后来作为县里的宣讲毛选标兵去了省城,孙继全作为记者采访了她。在省城期间,李小花病了,标兵团在各单位巡讲没时间照顾她,孙继全就伸出了援手,一来二去俩人就到了一起,正准备谈婚论嫁,河右日报内部开始“革命”。
孙继全在采访中刚正不阿,三篇报道就免掉了一个县委书记,在单位更是腰杆硬,不愿意与人交流,于是他被栽赃陷害投入监狱。李小花本来想跟省报记者一起了,就可以在省城生活,这个事情犹如晴天霹雳,她马上与他划清极限,但仍旧受到影响,回到县城被清算回农村。也就是在这时候,李小花发现自己怀孕了,且孩子大了只能生下来,她生下李学锋后告诉自己爹妈这孩子父亲死了。后孙继全平反,对李学锋母亲的绝情不能原谅,又不知道她已经有了孩子,再无来往。
李学锋在姥爷柜子里翻出的那本《世界记者采访经典》,本就是孙继全的,当年他被迫害,怕那几本书有问题,悄悄把小箱子给了李小花,她以为是啥值钱的的东西,拿回老家来看就是书,一怒之下把写有“孙继全购于北京新华书店”的扉页撕掉烧火了。
这是一个怎样的巧合啊,又是怎样的一个悲剧,在一切真相大白之前,李学锋称呼孙继全为孙总,就像叫李甫为李总一样。
五年后,李学锋姥姥病逝,正在青山县所在的临江市出差的孙继全便代表晚报班子去吊唁,尴尬碰到李小花,随即起疑。
再一年,在自己女儿孙胜蓝的确认下,孙继全与李学锋父子相认,代价是孙继全被调离报社——在李学锋完成了一个重大新闻采访后,孙继全为了自己的信仰也为了自己儿子,顶着压力签发了稿件。
毕竟血浓于水,此前孙继全也有了一次“怀疑”,全凭直觉。就是在他河右大学“最后一课”后,提问题的时候李学锋在最后一排,他也看不清楚,但出来看不远处这个孩子站着看过来,不由就心里一动。
当时他与新闻学院的院长寒暄着往外走,早已站在阶梯教室门口的河右日报社总编室主任黄一鸣笑着迎上来:孙总,李总让我过来接您,说党委会等您回去再开。
点点头,孙继全跟院长握手告别,有几个学生跟过来依依不舍,他摆摆手没有再停留,径直走向不远处的一辆车,河右日报社车队队长仇普光已经拉开车门,站在一边。
李学锋跟着学生们走出教室,作为旁听生,他没有停留直接顺着阶梯教室的墙往前,期间站住看了一眼孙继全。毕业论文通过,他要开始去找工作了,这一年的分配叫“双向选择”,说穿了就是自己去找,用人单位选择。
临上车,孙继全回头看了一眼,正好看到李学锋扭头的侧影,不知为何他就激灵了一下,心发慌,于是目光就没再离开,直到李学锋拐过阶梯教室,他才醒过神来,莫名就轻轻叹了一口气才上车。
那次党委会专题就是研究创办一张都市类媒体系列问题的,包括刊号、报名、人员等等。河右日报社社长胡添翼几个月前去南方考察报业市场,他被当地一张都市类媒体镇住了,那是一张创刊了才三年的报纸,已经有了过五十万的发行量,其广告收入已经是当地这家日报社年收入的一半还多,这都是一个内地报社想都不敢想的事情。胡添翼回来后,责成孙继全带领一个考察班子专程去了一趟南方,就是围绕这家都市类媒体做了调研,然后按要求给报社党委会做了专题报告,最后拍板也办一张都市类媒体。
这张报纸的刊号是“借壳还魂”,河右省原来有一家不死不活的报纸,就十多个人,于是就接收回来,留了三个年轻人,超过三十五岁的都安排到河右日报编辑部及印刷厂——用年轻人办报,这是孙继全考察后提出的第一个方案。这张纸命名为《河右晚报》,这是全国唯一用省名命名的报纸,算个噱头。
就是在这次党委会上,决定让河右日报舆论监督部主任田禾担任河右日报社长、周末部主任李甫担任总编辑,然后由田禾与李甫决定从河右日报抽调人员成立河右晚报社编委会。
随即谈话,田禾与李甫到岗,组成晚报编委会,接着从河右日报编采人员中选了十多个人,开始发招聘广告。
也就是说,河右晚报组成人员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河右日报的正式员工,这些人来了就是担任领导职务的,社长总编部门主任,毕竟没有办报经验是绝对不行的。其实跟李学锋一批进来的还有几个是别家报纸精英跳槽,但他们跟李学锋一样,需要从头再来的一部分。
培训结束后并没有分配具体部门,而是按照自己意愿及编委会安排,三十六个人分成记者与编辑两部分,李甫本来想让李学锋去当编辑,但李学锋坚决要求的是记者岗位,李甫也就没有坚持。
在这培训过程中,李学锋也了解到田禾与李甫都是笔名,叫了多年后,他们的本来名字河右日报社能叫上的真不多,也就管人事档案与财务报销的寥寥几人。李学锋在大学时期当校报编辑时候也用过一个笔名,锋芒,于是就决定在河右晚报上继续用下去。
有条不紊,河右晚报一天天走向创刊,创刊号的头条“告读者”也已经反复修改,但整体稿件的分量李甫不太满意。315中文网www.315zww.com
距离创刊号出版发行就剩三天,李甫把李学锋叫到办公室,同样是扔过来烟不客套:“你想办法联系一下卫生厅,风闻省城明年要搞几个大的医疗改革,这个是走在全国前头的,只是没有确切的新闻来源,你是学医的,去想想办法吧。”
李学锋马上想起一个人,但有些不好意思自顾自摇了摇头,李甫皱着眉头问:你这摇头是说自己采不来?
“不是不是,”李学锋有些脸红:李总,您放心,我去弄。
从李甫办公室出来,李学锋进了厕所点着根烟,想起李甫在入职培训上的话语:我们是创业,不要把自己当什么无冕之王,这是人家给的称谓!只有长大了、变强壮了、举足轻重了,人家才会把你当人物、当王。所以,现在出去采访要把身子降低,要千方百计想办法拿回重要新闻。你们给我记住——面子不值钱,稿子才值钱!
咬咬牙,李学锋回到临时办公室,拿起电话斟酌再三还是给金媛媛打了传呼:“免贵我姓李,李学锋,请她回这个电话。”
金媛媛是李学锋医科大的同学,追过他两年多的女同学,但他选择了张文秀,为此金媛媛差点抑郁。张文秀来自地市,父母都是当地医院大夫,说起来家庭不错,但跟金媛媛比还是有差距:龙脊市人,父亲是省卫生厅副厅长,母亲在外搞医疗器械销售,前途、“钱”途都厉害,所以同学们给金媛媛起外号“金元宝”。
电话似乎转瞬就响了,李学锋伸手拿起话筒,但酝酿了几遍的话却又说不出来了。
金媛媛语气平稳:“李学锋吧,有事你说吧。你在哪儿呢?”
李学锋“嗯”了声仍旧语塞,金媛媛揣摩了下又问:“是找工作的事情吗?需要你开口,我给我父亲谈谈先去实习然后想办法留下就行。”
突然觉着愧疚,大学里的一幕幕回放在脑海,李学锋略带愧疚将要办的事情复述了一遍。
金媛媛听完后沉思了几秒钟:“你到报社工作了?我还以为你要去大点的医院呢。这样吧,我给我爸说下,你等我电话,问题不大。”
本科毕业后金媛媛保研仍在河右医科大,听她这么说李学锋连声道谢,金媛媛淡淡说了句“你跟我需要这么客气吗?”
李学锋脸不由一红:“嗯,不用。”而后语速加快:“这个要的急,能尽快联系上你爸最好”。
放下电话,李学锋先去李甫办公室汇报说稍晚才能联系到卫生厅领导,李甫很高兴:“好好!你晚上加个班弄出来,我给你改!”
再扔过一根烟,李甫说其实想联系我跟田禾打个电话都行,但你们尤其是你需要锻炼,理论上的东西是实践多了才积累出来的。
李学锋嘿嘿笑:李总,您这是说先有鸡后有蛋。
“孺子可教,”李甫点着烟:你去采访吧,我还得写评论呢,编委会决定咱们报纸二版以后就是评论版,要有自己的声音。
出来李甫办公室,李学锋看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如坐针毡,但他知道金媛媛是个言出必行的人,只能等待。
晚七点,传呼终于响了:金女士说资料拿到了,请您回学校找她。
张文秀回老家了不会碰到,但去了学校碰到这个那个都得打招呼,太耽误时间,李学锋想了想回复传呼台:我姓李,学习雷锋的学锋,就说要的比较急,请她拿到学校东门口。
金媛媛很快回复:东门口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