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三章 悲调
题记:这是李锋芒最后一次代表河右晚报社说话请客,这也是他作为记者最后一次在公开场合露脸,语真意切,甚至有些低三下四。他很明白这样做单位没人知道,他也许是为自己要离开报社求个心安,但更多是为曾经并肩战斗的兄弟姐妹求未来——这比吹奏“江河水”要难很多,因为他的内心充满悲伤。
————————————
不想说,但不能不说,还得好好说。
到了酒店,时间已经过了中午十二点半,李锋芒直接到包间,各位记者陆续就都到了,十多个人倒也没怎么推让就都坐下了。
喝了口水,李锋芒示意服务员开始上菜:酒也倒上吧。各位同行辛苦,今天略备薄酒,我代表河右晚报社与大家吃个饭。
摘下墨镜,他很伤感:我昨晚几乎一夜未眠,原因很简单,大家今天上午都看到了。
有记者马上就举手想发问,他笑了笑摆手说这不是记者招待会,且今天在座的都是同行,所以不需要客套,可以随便聊。只是,我有个不情之请,刚从英国回来三四天,在那边一年多时间我几乎不讲汉语,所以呢,跟能言善辩的各位今天聚在一起,我先说几句,有不到之处,请各位海涵。
他必须尽快“堵住”这些记者的嘴,都是走南闯北、啥采访都敢涉猎的主,如果问出难堪的问题,答与不答都不合适。
“在座的除了小姚给我做过专访”,李锋芒缓缓站起来:其余的我都不熟悉,但都看过各位的大作。这样吧,我先吹奏一曲唢呐,不是给各位助兴,而是心情实在郁闷,需要宣泄。
都愣住了,旁边的服务员上前递过唢呐,他在车上就给老姚打电话,让他帮忙找把唢呐——这个老姚直接就去买了一把。
拿过唢呐调了调音,他也提前吩咐过上菜慢点,为了河右晚报社的负面影响不至于太大,李锋芒真是绞尽脑汁,这只是开场,接下来他语重心长说了一番话,没有打底稿,但有记者录下来——事后征得李锋芒同意,发到了自己的微博里,传遍全国,很多媒体人都黯然神伤。
这是一曲《江河水》,李锋芒很久没吹奏过,说起来这是一首著名的悲曲,网上有说这是史上最肝肠寸断的唢呐曲。
心情本就糟糕,想着甄青梅的未来暗无天日,想着《河右晚报》每况愈下,他站在座位后面吹奏的声音如泣如诉,悲天悯人……
这肯定不是他吹奏的最好的一次,也不是最悲伤的一次,姥姥去世他吹奏过,整个山谷都好似回荡着哭声,但这一次他也投入很多情感,所以是吹奏的最复杂的一次。
一曲终了,余音回荡,叹口气,看有几个女记者都在擦眼泪,随即把唢呐递给服务员,回到座位坐下:不好意思,给大家添堵了。但这就是我此刻的心情,很复杂,曾经的同事……
小姚率先鼓掌,随即所有人都鼓掌,从唢呐技巧上说,这没问题,但李锋芒知道在座的肯定不是来听曲,所以就是笑着起立微微鞠躬作为掌声的答谢。
“各位,我家是唢呐世家,姥爷如今九十多岁了,前年跟河右大学音乐学院合作出版了一本民间唢呐曲集,老人家登上过国家电视台,也是我们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对了,大家可能都知道吧,这个曲子叫《江河水》,我小时候在山村靠吹唢呐赚点钱凑学费,这个曲子就是白事用的,也就是出殡的时候吹奏,属于唢呐著名悲曲之一”。
扫了一圈,李锋芒接着说之所以吹奏此曲,是我的心情,也让我想起一件事——我儿子学习这个曲目的时候,总是把不住调子,音不错但情绪不对。也不能怪他,于是我就跟他看了些网上的出殡片段,效果仍不好,儿子说这都是演戏。
笑了笑,李锋芒接着说:演员也许都是好演员,但有些悲伤真演不出来,影帝也不行,除非他经历过。
“于是我就给儿子讲我当年怎么把这个曲子拿下的”,想起往事,他叹口气:我老家镇里有个老太太去世了,因为死得太突然,所以家人赶紧给外地的女儿发电报。说起来是快二十年了,那时候沟通不畅、交通不便,等这个女儿回来,已经是出殡的当天。
村里有村里的规矩,人去世放七天,第七天必须在中午十二点前下葬,我跟鼓乐班子在墓地准备吹奏最后一曲的时候,也就是这曲《江河水》,那个女人披头散发跑了过来。
这是个非常孝顺的女儿,到跟前直接就昏倒在棺材前,村里帮忙的人赶紧上前掐人中,悠悠醒来,这女人喊了声:让我再看我娘一眼吧……
“这不可能”,叹口气,李锋芒说村里规矩第六天移灵就要盖板钉棺,然后任谁也不可能再打开,这女人哭嚎着,突然直接一头撞在棺材上,只见一行鲜血顺着她的脸颊往下流,滴答在黄土地上……
“也就这时候鼓乐班子开始吹奏,我流着泪吹完了这首《江河水》,自此每次吹奏都能想到那个场景……”
都静静听着,听着叙述很是悲伤但觉着莫名其妙,这位闻名全国的优秀记者,河右晚报社的总编辑,讲这些干什么?唢呐确实吹得不错,但这跟今天这个事情有关系吗?
叹口气,李锋芒心里明白在座的这些记者想什么,于是接着说:我给我儿子讲了这个故事后,听他再吹奏此曲,调子好了很多。
“唉,好好吃个饭,听我唠叨这些”,李锋芒端起一杯酒站起来:我是想说,只有心里有悲伤,吹出的唢呐才有悲调!只有心里有“记者”这两个字,写出的稿子才会不辜负这个称呼。
来,大家共饮此杯,今天法庭上我们“送别”了一位记者,一位同行,她走错了路,受到了惩罚,希望她能改正,只是这个改正的过程太漫长太痛苦。
纷纷起立,有喝的有抿的也有端饮料的,李锋芒喝干杯中酒然后摆手说大家坐下吧,我实在不想再说关于报社,关于记者,关于这个庭审的话了,可,大家能来吃着饭,目的是想从我这里知道些什么,所以又不能不说。
自顾自倒酒,李锋芒叹口气:
说什么?说无冕之王到普通人,到新闻民工,到很多人防着?
说什么?说凝视深渊久了都变成了深渊,说面对恶龙时间长了都变成了恶龙?
说什么?说新闻记者是一个伟大的理想,为此做什么在所不辞?还是说这就是一份职业,养家糊口辛苦赚工资?
说什么?说纸媒江河日下,说我们不知道该如何面对?
说什么?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也是记者,我知道此时此刻该问什么,如果今天法庭被告席上站着的是诸位报社的同事,这么大的事情这么大的轰动新闻,我知道怎么写,也很想问问贵报的总编辑,她到底怎么了?
“只是这个所谓新闻的点是什么,是因为甄青梅是报社副社长才这么轰动吧!都是记者,都是报社的人,这样的新闻点大家真的很重视吗?采访的时候真觉着是身外事”?
端起酒杯,他动了感情:今天谁敬酒、我都干,我敬酒、诸位随意。我很明白一醉解千愁只是暂时的感觉,等酒醒会更加地难受,只是,我想醉……想我从业十多年,写过那么多批评报道,那么多调查报道,但从没想过要给一个同事来解释过程回答细节,回答内幕,回答此时此刻的心情。
“我当了这么多年记者,面对任何困难我都没有退缩过,今天我很踌躇,因为站在法庭被告席那位玷污了‘记者’这个字眼这个职业,而她能够编辑稿件是我教的、当创意策划部主任是我的提携、竞聘晚报副社长我点头了”……
这都是没有任何隐瞒,李锋芒泪流满面但也没去擦拭:“唉,来吧,第二杯大家随意,我干了”。
喝了这杯酒,他话没停:从记者到主任到总编辑,从医学院本科毕业到新闻传播博士生,我好像越来懂得越多,更好似越来越不懂了。在英国这一年,我不快乐,除了跟导师一起做学问,我随时随刻都在想未来,我的未来、记者的未来,纸媒的未来。
“也许我想我跳出固有的环境,可以当几天旁观者,因为旁观者清,但我错了,也许我在理论的路上越走越远,但在现实的轨道里却越来越不知所措”。
看了一圈,李锋芒倒了第三杯酒,再次站起来:诸位不要动,这是我的家乡,所谓“大义灭亲”,我曾写过这里很多负面报道,也很欣慰看着我的报道让很多错误纠正,但今天我需要给各位求个情——从小倔强,我没求过什么人,家贫如洗为读书我挖野菜吹唢呐,只为成长为一个堂堂正正的男人。
“现在,得求一次。为我在采访中曾差点丢掉的命,为河右晚报社三百多为活着在努力的命,为这张河右省内影响力最大的都市类媒体的命,我求大家写这个稿子的时候,手下留情——希望大家能够隐去《河右晚报》这四个字,这四个我视若生命的四个字;希望大家能够隐去‘报纸记者’等字眼,这是给予我很多,我也为之自豪的事业”。
“不强求”,他举杯一饮而尽:好了,我们当地酒桌规矩是共饮三杯,然后各自为战,接下来哪位想问什么就问吧,我保证知无不言。如果没有问的,咱就喝酒叙情谊,为再有机会见面,彼此能笑着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