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李左之争

第三十八章 李左之争

京师的七月天,依然是如此的燥热,让人不禁产生烦躁之感。

京师东堂子胡同南侧,原为清大学士赛尚阿的宅邸,后来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现在大清的外交部治所,更给人一种闷热感觉。

外交部的东半部为中国最早的外语教学机构京师同文馆,西半部为各部院大臣与各国使节进行外交活动的场所。

在下午茶时间,大清外交部衙门内,李鸿章正在自己的办公房内来回踱步,显得异常的烦躁不安。

这时的李鸿章真是思潮起伏,难以平静啊!

凭什么那左宗棠可以在新疆建功立业,在《大清日报》上,几乎是隔一天就上军事头条一趟,还获得全国称颂?!而我虽然成为了第一个汉族军机大臣,还管着外交部这个极其重要的部门,却因现在大清声威日下,自己在外交谈判中每每落于下风,《大清日报》就发文辱骂我是奸佞小人,丧权辱国,还真的以为全都是我的错?!

原来他此刻心中正愤愤不平呢!不过这也难怪,自从他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起家后,就开始飞黄腾达,手握淮军军权,并在洋务运动中表现出众,现在更是甚得醇亲王和恭亲王两大亲王的倚重,掌管外交事务,势力发展壮大了不少。

原本他身为洋务派,为了和保守派对抗,暂时依附于恭亲王,不过现在保守派几乎被打压得奄奄一息,名存实亡了。现在他虽然表面上依然是还属于恭亲王一党,不过事实上早就准备另立山头,完全脱离恭亲王只不过是迟早的问题,可谓风头一时无两。

可惜他心中有一根刺——左宗棠!

李鸿章和左宗棠相争,是研究清朝末年历史时一个不得不留意的话题,他们两人相争,在历史上几乎牵扯到清朝的命运,无论海防和塞防的争论,还是收复新疆的问题,亦或者是中法战争的战和问题,最终左宗棠吐血而亡,才落下帷幕,不过两人相争的‘余荫’还影响着甲午之战,甚至更远。那么两人何以弄到如此不死不休的地步呢?!

李鸿章和左宗棠两人的矛盾其实早在当日镇压太平天国的时候就开始了,当时正值乱世,可谓人才辈出,曾国藩、僧格林沁、胡林翼、李鸿章、左宗棠和彭玉麟几人最为出众。僧格林沁和胡林翼都死得早,所以李鸿章和他们都没有什么矛盾,而曾国藩是当时的‘一哥’,李鸿章还当过他的幕僚,对他是极其钦佩的,对曾国藩比自己威名显赫,是毫无怨言的。而彭玉麟管的主要是水军,和他冲突不大,而且彭玉麟为人低调,不好名利,两人基本都是和平相处的。

但是他和左宗棠就是合不来!这是因为两人同为曾国藩的得意门生,可谓不相伯仲,这就有一个简单却根本无法回答的问题,就是——谁强?!这是在当时和后世都有人议论的。事实上李鸿章是一心想压下左宗棠,但是偏偏左宗棠文韬武略都不在他之下,而且还是个犟脾气的家伙,对李鸿章的挑衅,从来都是不肯轻易罢休的。左宗棠不给李鸿章面子的,李鸿章当然是极其不满的。

但是由于曾国藩的调和和当时的形势,两人还算没有闹出太大的事情,在太平天国和洋务运动中算是共同进退,当然两人暗中较劲是无法避免的了。不过两人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较劲来较劲去的,都是不相上下的局面,这就让问题最终激化了。

曾国藩的死是转折的开始,此时洋务运动又开始步入正轨,两人的矛盾开始公开化,此后两人在很多政府重大决策中都唱起了反调,这当然不是仅仅的私怨,还夹杂着两人思想上的重大偏差,而这次收复新疆就是异常激烈的一次。

在李鸿章的眼中,新疆乃化外之地,茫茫沙漠,赤地千里,土地瘠薄,人烟稀少。乾隆年间平定新疆,倾全国之力,徒然收数千里旷地,增加千百万开支,实在得不偿失。依他看,新疆不复,与肢体之元气无伤,收回新疆,更是不如不收回为好。

更何况新疆牵涉到英国和俄国的利益,而李鸿章这位仁兄,是很常明白西方列强的强大,所以他是不愿跟英俄动武的。如果左宗棠领兵挺进新疆,俄国人,甚至英国人,后可能悍然动武,最终导致大清和英俄开战,他担心打不过这些西方列强,最终不但讨不到好,还得给人家割地赔款。而且思虑到日本正在逐渐强大,加强海防才是当务之急!

而左宗棠则恰恰相反,他是对国家领土的执着是李鸿章无法想象的,他的心中自己国家的每一寸土地都不能丢失,他的眼中天山南北两路不但不荒凉,反而是粮产丰富,瓜果累累,牛羊遍野,牧马成群。煤、铁、金、银、玉石藏量极为丰富。所谓千里荒漠,实为聚宝之盆。而且他认为新疆的失去,不是对大清毫不相干的事情,而是关乎整个国家,甚至会亡国灭种的大事。

而他对西方列强态度和李鸿章也有所不同,他不是对这些武力强横的国家没有顾忌,只不过他认为新疆是自己国家的,无论如果都要收复,英俄肯让步就好,不然的话,别人欺负上门,自己就将他们拒于国门之外。对海防和塞防的问题,他是认为海防重要,但是陆防也不能放松一分。收复新疆是燃眉之急!

可见两人的矛盾几乎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

在两人相争激烈的当下,李鸿章是处于下风的。左宗棠现在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名扬天下,而他反而声名受损,现在他和左宗棠真是一个天,一个地啊!他当然不甘心,这也是他在左宗棠收复北疆后,出来阻挠西征的一个原因,当然他更多的是想在新疆之事上见好即收,免得真的惹恼了英俄两国。

现在的李鸿章心中非常的不舒服,昨天的廷议,他和恭亲王的意图都没有实现,还被文祥当面指责,真可谓颜面尽丧。而且在伊犁问题上更是被醇亲王*得不能退让,现在正都不知道如何和俄国这只蛮不讲理的北极熊交代呢。这一回他真可谓吃不了羊肉,反惹得一身骚啊。

李鸿章心中越想越气,“啪!”李鸿章一掌击在办公桌上。手中的疼痛才让他在沉迷中惊醒过来。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了一阵脚步声,一人走了进来,“少荃,怎么了,还挂心那件事啊?”这是一位老者,留着长长的白胡子,话语不温不热,样子看上去相当沉实稳重。

李鸿章望见来人,苦笑一下,“原来是荔秋,那事能不劳心吗?你也不是有自烦心的事?这些烦事还是别提了,你的事应该还没有忙完,来我这,有什么事吗?”李鸿章说这话明明有点有气无力的。

而这荔秋是谁?其实这人就是陈兰彬。

陈兰彬,字荔秋,广东省吴川市黄坡村人。咸丰年间中进士。1872年,陈兰彬以留学生监督身份,率领第一批留学在30人赴美。1878年,陈兰彬以太常寺卿身份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为我国首任驻美大使;后奉调回国,历任兵部、礼部侍郎及会试阅卷大臣等职。

陈兰彬这个人可能不太为人所知,不过他在历史上也是很有成就的,自1872年,首次带留学生赴美开始,先后率领四批共120名少年。带留学生,赴美留学这事意义重大。这批学生中如詹天佑、伍廷芳、唐绍仪、梁敦彦等均成大器。而且陈兰彬在任美国留学生总监期间,受任出使古巴,调查华工被虐待情况,为争取华工的人身自由与合法权益,作出了不懈的努力,与古巴签订了改善华工待遇的《古巴华工条约》。1875年,清廷又命他为驻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公使。期间,他与秘鲁诸国周旋,力揭其诱买华工肆意虐待的事实,议订佣工期限及款待条目,海外众多赤子皆脱苦海。

此时陈兰彬见到李鸿章一副落寞的神情,也没有过多言语,李左之争他早就看在眼里了,但是这个他管不了,也不想插手,而伊犁的事他又帮不了忙,所以也不再这个问题上追问,只是细声道:“外面有‘贵客’到了,看来我们要去‘迎接’呢?”

“贵客?”李鸿章一怔,神情疑惑的望向陈兰彬。

手机阅读请访问wap..com,手机小说更新最快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光绪帝国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光绪帝国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李左之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