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三个男人的合作(二)

第三十一章 三个男人的合作(二)

()时间就是金钱,效益就是生命;办过厂的德林、小桥和当过四年多的支书的二龙雷厉风行般地按计划进行了。村民们知道他们也要在村里合作办个“养殖场”而且是特种养殖业,个个夸奖他们是“英才聚会”,将来定发大财。

别人说别人的,我干我的事,三人没把过早的褒奖放在心里。现在还是“打草鞋缠密头早着哩!”是骡子是马得要拉出来遛遛才知道呢!

这天的天气有点干冷,如果下点毛毛细雨会结上冰来。二龙和德林选场址步行到下莫组的“莫家山”坡下看了看,又在岭脚组的“后山”和“牛背岭”山脚下看了看,觉得都不太理想。他们在选址上是很有要求的,关键是要辽阔,因为有了好的环境,才能为稳定的立足打下基础。

二龙和德林没有选好合适的建场地址就找小桥一起再商量。小桥是有心计的人,虽然多年不在家现在也不便出外探看,但在远处看有些山脚下虽然已建了房子,建场的山地还是有的。他的意思要把场地建造在村民们十年以上不使用还能扩展的山地上。凭借当年年少时放牛和玩耍时的记忆,他认为“莫家山”与“端岭上”交界的山脚下最好。一是此地有一农业学大寨时大队小学的“农场”起码有五亩地宽,两边也较平坦;二是离周边组不远也不近便于管理。二龙听了后直拍着脑门说:“那里确实不错,我怎么没想到呢?”德林也认为狠好,于是这地就成为了首选。

原大队小学校的“农场”和周边山坡是属下莫组和老屋组的。当下确定了这地为选址,当天下午三人便急着下组找权属人。说来也巧,这个地方归属三户所有人,一是下莫组的莫荣梅和莫荣松,二是新屋组的张运禄,他三人都是年长之人,年龄最大的是莫荣梅老汉已七十四岁,莫荣松和张运禄俩位也六十七八岁了。这其中莫荣松和张运禄是村里的老党员,话一提到要租建“养殖场”就二话不说应承了下来。莫荣梅生有四女一男,女儿已早嫁儿子已住进了城里,家里的山地空着也是可惜,也没讨价还价答应了愿意出租。小桥怕他们夜晚枕头垫高了会想出鬼点子来,就要与他们商量签订合同。

莫荣梅三人虽然自己同意出租,但还是有点怕儿子媳妇们有意见不答应立时签。二龙也想趋热打铁,就要了他们儿子的手机号码来一一联系。经过再一次协商,他们也认为是件有意义的事,都同意自已的父亲可以代表签订“出租合同”。

第二天上午他们进行了山地丈量。在签订合同时,二龙说要请大家一起吃个团结饭,一是好在一起方便签合同,二来表示点谢意。

二龙付了钱,晚餐是在莫荣松家吃的。因他儿子在县城搞房屋装修去了,现只有老伴、儿媳和一个小孙女在家。这时的一桌人都不喜欢喝酒,很快就吃完了饭。为了赶早把事情办好大家好休息,张运禄就提出来把“合同”尽早协商签了。莫荣松见大家都是本村人也不要太过硬就建议简单些,只要说明了租用面积、租金和年限就行了。小桥巴不得如此宽容,很快就把合同写成了。经出租方看罢“山地租凭合同”都表示同意,随即都一一签了字并按了手模。

二龙他们共计租用山地面积三十亩,租期暂为十五年,每亩每年租金四十元,年用年付。出租方在合同中让出了这样一步:如中途租凭方失利不再租用出租方同意退出。但甲方(出租方)中途不得变更,必须年满十五年甲方(出租方)才可提出要求。

二龙三人很是高兴,说这是三位老人给了很大的支持和宽容了。莫荣梅三人则说,你们给村里人带头创业作样板,这点支持也不算什么。其实,村里有些老年人巴不得年轻人在家里干出点名堂来,年轻人的大量外出己使他(她)们在生产、生活上有些力不从身而且有些孤单和寂寞。他们是想利用小桥和德林在外办厂十多年,重新又回家创业的举动来吸引其他外出的人们。二龙和他们签订了合同后,莫荣梅老伯再三“叮嘱”他们要搞出个样子来,要充分地证明家乡的土地也会生产“黄金”,要让一个个年轻人回乡发展,特别激励二龙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你是村支书又是年轻人,切实要带出个好样头来!”

老人的一席话,让二龙这个村支书听了,觉得任重而道远。

山地确定了,二龙他们三人商量先行着手砌好四周的围墙。这砌围墙的事德林找到了小林,要小林帮忙找砌工师傅,因他新建过“养殖场。小林存过砌墙师傅的手机联系号码,一拨通就有了回音,经过通话协商,师傅答复先来看看现象再议。

砌围墙的师傅第二天早上就来到了小林家,小林把他带到了德林的家里先做了个初步的协商。后来德林把他带到工地去丈量了总长度,回来后结合三米高的围墙算出了总的平方面积。德林说要甩干全包给他,师傅认为是吃不了亏的事就高兴地答应了。这价钱的事德林是一巧不通的,就打电话叫来了二龙。可二龙对这事也并不懂,但又怕说出来被师傅蒙了,就先开价说:“基脚用大砌灌浆,三米高,内外用水泥砂浆粉面,二十万元让你包了算了!”

“什么?二十万元你想砌个什么墙?”师傅不高兴地说。

“24墙!”德林说。

“哈,24墙?24墙一个平方要128块红砖!”师傅认真了起来。

二龙示意德林出外俩人又故算了一下后,二龙回屋又对师傅说:“就二十万成交,干不干?”实际上他并没谱,只是俩人的粗算。

师傅知道他俩不懂这行,就耐心地跟他俩预算了起来:“一块砖的尺寸是240*115*53,围墙的总体积是800*3*0.24,水泥做简单的算法是基本上350块砖一包,河砂1000块1.4方,人工是一个平方1.6个工日。还有抹灰的水泥、河砂、石灰等的费用。我给你一个中间价,136块钱一平方按实结算怎么样?”

他俩人考虑到没时间去管理,德林问:“你说要多少钱?”

“二十一万,少了免谈!”师傅吸着烟说。

因心急要尽快把事情办好,德林打通了小桥的电话经求了一下意见又与二龙商量了一下后,只得同意了。

下午就签订了合同,限期四个月内完工,否则每超十天扣除承包资金两万,以此类推。

场地已暂不管它了,二龙、德林和小桥就决定立即进行人员培训和建场设计等事情。还是德林做了个安排,因小桥残疾在行动上不便,就去学习养殖野猪技术,因人手不够就派二龙的妻子张华去学习养殖野鸡技术,自己和二龙出外参观人家的养殖场的设计。

话说玉林自愿留在广东的电子厂负责扫尾结束后,经结算还可每人分得八千元。这年年关将近,玉林向魏艳说要回家过年,顺便把余款带回给德林和小桥。可魏艳听了这话后,大骂他“猪脑袋。”玉林不知何意,便讨个究竟。她说:“他们不问了,你还充什么直佬!有钱不会用呀?再说我们生孩子正要奶粉钱呢!”玉林说这样不好,都是十多年的兄弟了,小桥为了赚钱还致残了呢!可她不听这些,说小桥腿残是天命,命运早安排了的,与挣钱无关。

玉林生气了,说她是广场上的铜像没心没肺的。可魏艳却说是为了俩人和肚子里的宝宝争钱,反倒被说了个不是,也很是来火。于是俩人一来一往、数前数后、扯南拉北、翻老底子数新帐地舌来唇往了一通后,玉林有些心烦了,晚饭都没吃就上床躺着。

魏艳象个战场上的凯旋者一样,自个吃罢饭后也上了床的另一头睡了下来。这时玉林根本没睡着,见魏艳吃了饭也上床睡下了,就说:“我今年是得要回家过年的,你愿意回去的话就跟我走,不愿意的话就回你自已家!”

魏艳先是没理会,可后来忍不住说:“你回你的,我玩我的!你前脚一走,我后脚就上医院打胎,反正我已看穿了你这种男人了。”

她这句话可把玉林被镇住了。他是怕她的,他怕她说得出也做得出。可魏艳也把准了玉林的“老虎舵”,稍有不从或让她不满意就一哭、二闹、三打、四走来应付。虽然俩人还没办理《结婚证》手续,可魏艳并不着急。玉林见魏艳在婚姻上是一紧、二松的态势,不知道她那葫芦里究竟是卖的啥药。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莫家村的留守女人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莫家村的留守女人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一章 三个男人的合作(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