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程夜澜却在此时再一次看向他,见他的样子,程夜澜凑到他耳边,“你要不要靠着我啊?”
热气喷在耳边,宋启光有一点麻痒,听到程夜澜的话,宋启光睁开眼睛,疑惑地看着他,“什么?”
“我知道你一直晕机的,晕的时候还喜欢靠着人,现在你的阿利不在你身边,我就牺牲一下让你靠着吧。”
他的态度倒是很诚恳,说是牺牲,宋启光却有一种感觉,答应他的话,简直就是送上门给他调戏。
他的话很有吸引力,宋启光还是觉得有点别扭,他们现在依然不算很熟悉,做那样的动作过于亲密了。
“不……”才想拒绝,轻微的颠簸却迫使他掩住口,没有将下面的话说出来,突然一只手搭上他的肩,身体随着那只手的力道向旁边移去,然后靠在一个人的身上。
诧异地抬起头,那个人也正好看过来,微微的笑颜含着狡黠,宽阔的肩莫名的给人一种安心的感觉。
宋启光轻叹一声,闭上眼,慢慢放松身体倚靠着那个人。
程夜澜的脸颊挨着那个人的头顶,收紧手臂让他更靠近自己。
曾几何时,想要他和自己亲近,竟然还要用上一点手段了……
飞机到达国内,程夜澜告别宋启光就和来接待的人一起回了公司,姜赫看到他很高兴,特意放了他三天的假期让他回去好好休息。
三天后,程夜澜开始上班,姜赫又给了他一个很重要的工作。
姜赫说,斯菲科特要拍一个电影,特意邀请程夜澜过去饰演第一男配,而他们这次的男主就是宋启光。
说到这,姜赫笑着问程夜澜,是不是现在已经和宋启光的关系很好了。
程夜澜叹一口气,说,还不是听了姜赫要和宋启光互相照应的话,结果在国外倒是没受到多少宋启光的照顾,净是照顾他了。他还说,最初的时候那个人不知道多任性,还要自己去给他分析利弊,而且自己对他的照顾他也毫不领情。
听完他的话,姜赫又是一笑,然后安慰他说,总之现在他们关系好了,宋启光应该会对他的态度好一些。
程夜澜只得抿抿唇,没再开口。
程夜澜和姜赫说的话,究竟有几分真几分假呢?他们在国外的事姜赫也一定会听derbidge说一些,程夜澜要说的应该和derbidge没有太大出入才是,何况,程夜澜和宋启光这半年本就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也不怕会被人发现异样。
至于斯菲科特的邀请……那部片子中会同时出现程夜澜和宋启光两个人,还真是很期待粉丝们会有什么反应。
第二天,程夜澜到剧组之前特意给宋启光发了短信,还是给他的私人手机号上,这是程夜澜费了很大功夫才从宋启光那里弄来的。
下了车,程夜澜看到了等在那里的宋启光。
这时的阳光很好,映照在那个人的脸上,配上他淡淡的笑颜,很难得地给人一种光彩夺目的感觉,如果一年前的程夜澜知道,要时隔一年才可以看到这个样子的宣,一定会将他的样子牢牢地印在脑海中。
程夜澜走过去和宋启光握握手,因为这时周围还有其他的人,他没有办法做出太出格的动作,程夜澜笑着还是用口型说了句“想我么?”。
不出意料地,宋启光没有理会他,放开他的手就带他走了进去。
对于这次的片子是宋启光和程夜澜合作的这个问题,因为影片上映之前演员信息要对外界保密,所以网上并没有人议论,但在剧组内部关于这件事的讨论早已此起彼伏。
程夜澜是斯菲科特的人,倘若程夜澜可以成为影帝也是在为斯菲科特争光,程夜澜夺走程夜澜影帝这件事也让斯菲科特的人对他心怀芥蒂。
宋启光和程夜澜的关系虽然没有对外公开,斯菲科特内部的知情人却是不少,而程夜澜的去世,大家本以为宋启光和程夜澜的关系应该势成水火才对。
即便没有那么严重,两人之间也一定不可能产生任何交集。
宋启光出国去做什么,公司的人并不知晓,程夜澜这半年也没有任何作为,其实并没有人将这两件事联系在一起。
而现在,宋启光回国拍戏,竟然会邀请程夜澜作为第一男配,让所有人大跌眼镜!
宋启光为什么会这么做?想要程夜澜这个影帝为片子增加人气?不像,宋启光如今在影坛的呼声未必会弱于程夜澜,程夜澜以前的粉丝和宋启光原本的影迷都十分期待他的作品,何况,按宋启光的性格,他绝不是那种见风使舵的人,他讨厌一个人的话,全世界都喜欢那个人也没用,他也未必会看得起程夜澜这个影帝。
那么,难道是程夜澜用什么办法勾引了宋启光?也不像,程夜澜从前和宋启光没有任何交集,如今也不应该有什么关系,如果说是因为程夜澜的死而让程夜澜感觉自己对宋启光有愧意的话……程夜澜实在不像是会这么想的人,宋启光不待见程夜澜,未必程夜澜就会把宋启光放在眼里。
所以没有人想得通究竟宋启光的做法原因何在,甚至还有人猜测说,不会是因为程夜澜长得好看,宋启光现在又没了爱人就看上程夜澜了吧。要是那样的话,程夜澜还真是死不瞑目,宋启光也太让人不齿。
就是在这样的猜测中,程夜澜和宋启光的第一次合作也拉开序幕。
宋启光带着程夜澜进入剧组的拍摄地点,见到了这次的导演,杨帆。
杨帆导演是斯菲科特公司最出色的一位导演,他的总体实力相对于夏林山、陆思远那些要稍差一点,但他也是程夜澜很尊重的一位导演,程夜澜和宋启光提名金鹤奖的片子都是由他执导。
杨帆导演如今也有五十岁的年纪,比陆导还大一些,他的身材有些臃肿,笑容很慈祥,他的眼神不像夏林山那样让人捉摸不透,也不像蔡阳那样锋芒毕露,杨导给人的感觉是慧黠内敛,当他用那种探究的目光注视你的时候,你的感觉会像被蛇盯住一般毛骨悚然,你会想这个人一定在想什么阴谋诡计来捉弄你。
杨导对程夜澜的态度算是一般,例行公事一般握个手,不亲切也不至于给他脸色,饶是现在公司里对程夜澜议论纷纷,杨导也从没有开口说过一句,这其中的理由,只怕和当初宋启光对程夜澜的看法一致。
现在的程夜澜在杨导面前,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微笑与自信都让人产生一点好感,他对眼神的处理很到位,情绪的掩藏与展露控制得十分良好,他不想让人看见的心情,只怕还真的没几人能够看到。
程夜澜这一年内参演的三部片子杨导都曾看过,每一部中,他的眼神都极为传神,将属于那个人物的个性特点发挥的淋漓尽致,真的让人认为那并不是电影,那就是生活中真正存在的人,他们的事迹并不是凭空虚构。
然而,此时的杨导却在程夜澜眼神中看到了一点绝大多数人都未必会看到的东西,这些感情隐藏在他的微笑背后,却是真正的引人深思。
其一就是沧桑。沧桑?这个念头闪现在杨导的脑海中,连他也有些不可思议,一个仅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搞不好还会在父母面前要零花钱请女孩子吃饭,竟然会有阅尽世事的中年人才有的沧桑么?杨导又仔细看了一下,没错,真的是沧桑。这个人应该有着很丰富的人生阅历,见惯了世间的人情冷暖,体验过无数的喜乐哀愁,由此沉淀下来的便是一种深邃的无奈和伤痛,这种感情并不明显,却让人心头升起一种感触,短短二十几年的岁月,这个人竟然就经历过这么多事么?
其二是,执着。他的沧桑并不是消沉,丰富的人生经验凝结下来的感情并不是自暴自弃,他的眼中隐藏着一种坚定,这种坚定源自于一种深切的热爱,因为爱,便不会想要放弃。这种爱是什么呢?杨导能猜到,应该是对演艺事业的钟爱,还有对某一个人的挚爱。
其三是,温暖。这种温暖来自于他的眼底,他的微笑也在这温暖的映衬下变得很自然,这个年轻人必定会很乐观,他经历过很多事,却依然热爱着生活,热爱着事业,也热爱着他一直珍藏心底的那个人。
杨导曾在网上见过,从程夜澜参演的《迟来》播放以来,他的粉丝增加不少,骂声也从未停止,不少人都说这种靠后台抢别人影帝的人演出的片子简直是垃圾。杨导当初对这种说法的态度是平静,不赞同也不会反对,现在的杨导却有些为程夜澜不平。
程夜澜的人品真的有问题么?他没什么绯闻,没什么风流史,没有任何女星说有了他的孩子,他没有在网上发表过任何引人公愤的言论,也没有传出他做过什么没素质不仗义的事,他在公开场合展现的形象向来是温文尔雅,帅气中含着一点忧郁,令万千粉丝痴迷。
然后就是金鹤奖的那件事,说起来,杨导也认为这件事不应该是程夜澜的问题,在某些时候,你的上司要给你荣誉,你不要也不行,程夜澜一个人如何能和东盛做对。
从前的杨导从未喜欢过程夜澜,现在却对他有种很深的同情。
几个人寒暄之后,程夜澜参演的剧情拍摄也正式开始。
这是一部古风的电影,却不同于之前的《霍羽传》,这部电影充满江南水乡风情,是言情的题材,因此片中人物都是古风的装束。正式拍摄之前,杨导让程夜澜先去化妆。
穿上白色古风长衫,手握一把玉扇,头戴紫冠,脚踏长靴,程夜澜落在众人眼中的样子当真让不少人心跳加剧,有几个女孩子,甚至不可抑制地惊呼出声!
宋启光的反应倒没有他们那么夸张,此时的他也化妆完毕,天蓝色的衣衫,散落的头发,面色有些苍白,嘴唇也没有血色,看起来就像个病弱公子。
程夜澜的长相本就优于宋启光,加上如今两人截然不同的打扮,众人落在宋启光身上的目光和程夜澜比起来就显得逊色不少,唯有程夜澜看见宋启光的样子却是掩饰不住的喜欢。
还是第一次看见这个样子的宣,及腰的长发让他的表情显得柔和,天蓝色的衣衫更显得长身玉立,因为剧情的需要,他的脸给人的感觉是那种苍白和凄惨,可程夜澜却认为别有一番韵味。
说起来,今天是片子的第一天拍摄,即将拍摄的这一幕也是整部片子的开头部分。
这时,片子的女主人公也化妆完毕,出现在众人眼前。
她是灵莎,斯菲科特的当红女星,曾经也同程夜澜宋启光合作过几部片子。灵莎是一个美丽的女人,或者更应该称她为“女孩”,她给人的感觉不同于莉莉安的孩子气,也不是陆潇的那种成熟,灵莎像是大学毕业后已在公司工作一年有余的那种女孩,有一点社会经历,却还是保持单纯。
此时的灵莎一袭古风的粉色轻纱,落在程夜澜眼中的样子是别有一番韵味,她并不妩媚,却很清秀,像是古代大户人家未出嫁的小姑娘,如今的程夜澜看到灵莎,心中的喜欢如同对妹妹一般。
因为外景的拍摄此时还未开始,而最初的剧情又是在西湖之上,杨导采用的办法是在一片人工湖上先将剧情拍摄下来。
此时程夜澜和灵莎已经来到湖上,各种道具也准备完毕,摄影师和灯光师各就各位,随着杨导一声“action!”拍摄正式开始。
荷塘映目,青泥石板,风骨长堤,一艘小船随着流水幽幽飘荡,清风拂面、树影骄阳,颇具古风雅韵的场景,犹如画家随意泼洒的水墨画,聊聊数笔便可勾勒出江南水乡的动人风姿,这就是此部电影开场的一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