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告 曹雪芹道路

公告 曹雪芹道路

由于众所不知的原因,本时间和适合更新的心境,是写不出好东西的。即使不求写好,只求少许差强己意,也无可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则不过是终究鸡飞蛋打,代价深重。对此我早已有所体会。譬如本书第二卷已经更新的相当部分的内容,都是在一种极端苦涩的心境下写出的,就不免读起来甚为青涩突兀,令人齿酸,如未曾见熟的青果,虽营养丰富,但口味不佳,令人不忍卒尝。

前车之鉴,不愿覆辙重蹈,只好委屈隐忍,以求日后万事俱备,方才回归征途。

但是如果什么都不做,则书同死书,人同死人。

因而不得不多此一举,声明如下:

1、我将尽量以最快的速度努力恢复更新,具体时间大约在本月中旬开始正式章节的修正和更新工作。本书尚未完成的部分,大致是第二卷结束部分约10万字,第三卷开头部分约5万字和第三卷结尾部分约45万字。在未来的半年时间内应能更新完毕。

2、眼下为了不致人走“书”凉,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只能暂时提供一些原始材料的内容已正式章节的形式发布,而后会在原章节上修正,修正时另行通知。所以读者朋友可以放心订阅,不会给你带来损失。这么做还有一个很现实的原因:为了打击盗络盗贴--也无能为力,还请原谅作者苦心。

3、作者保证,本书第三卷将是熟透了的果子,特别的美味可口。

本书早期构思中,因为出版的缘故,字数受限,所以在情节上把主角大一、大二、大三总共三年的内容都糅合到了大一发生,所以第一二卷内容写的过于紧凑,并且不合情理。

而第三卷则是改写和扩写。应该说是两个版本。情节有所重合,但更多的是不同。

本书现有简介是描述本书第三卷内容的,后面的章节内容将会按照这个简介发展,且非常精彩。

第一、第二卷仍然适用于原有简介,也就是那首小词:

卜算子

衰阳映浊影,残梦仍伤情。垂首欲眠睡不成,恍惚愁恨生。

风紧雪纷飞,幕云莽原平。痴意寻春春不见,空留纸上声。

因为出版需要,第一、二卷写的字斟句酌,可谓字字珠玑,含金量颇高,只得细细品味。但与此同--大部分读者口络阅读的要素恰恰不需要细嚼慢咽。

而第三卷以后的内络读者口味了。虽然目前的vip游的内容,可能会有人觉得不值得看,其实这部分是后面精彩内容的必要铺垫。而且还是相当有可读性的。

****

曹雪芹道路?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在世界小说史上都应占有重要位置,其本人不愧为伟大的小说家。尽管他花了十年的功夫,只完成了的前八十回,尽管也有一些学者怀疑是集体创作。但这都不能否定曹雪芹本人的伟大之处。因为似乎就成了中国小学史上最不可逾越的巅峰之作。

正是如此,让中国人一提起中国文学,就会认为该是中国公认的最有资格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只可惜瑞典文学院不把奖项授予身已作古的作家。有了曹雪芹的存在,中国文学就好像有一块石头悬在头顶,让其他的作家心里堵得慌。一部,就足够让中国的理论家拿着放大镜研究几百上千年。文学现状的低迷,加上在日益商业化、市场化的环境之中,文学家容易失去操守,文学也日益沦落为泛娱乐化的“调味剂”。当代作家想比肩曹雪芹写出不朽作品就更像是黄粱美梦了.

这样的情况下,还有哪个作家能耐曹雪芹式的寂寞,花掉大好年华去做一件不一定能有个人好处的事,去写一部残书?我想,曹雪芹是一位真正了不起的作家。正是从曹雪芹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泛娱化时化的中国当代文学的宿命。为什么这么说?

一是当代中国作家,都不可能仅仅为了一种精神去写作。曹雪芹那个时代,小说还是很民间化的东西,小说家和戏子的地位并没有多大的悬殊。因而写小说,更是一种自我精神的表达,要么就是自我娱乐的方式。能花十年时间,青灯苦旅,去写一部不一定能给自己带来经济收益,也不会为当时官场认可的小说,这是中国当代作家能够做到的事吗?我想不大可能。也许,有人会拿时代变化了,来给当代文学找开解的借口。但我想,时代可以变化,一种写作的精神却不可以变化,精神的沦丧就只能注定中国当代文学的宿命。中国当代作家,作品还未写出来,就要出来炒作自己,作品构思之前,就要考虑怎样和影视、市场等结合起来,写作变成了一种手段,一种谋求个人虚名和经济利益、政治利益的手段之后,写作本身就会成为让人唾弃的东西。写作的商业化色彩变得越来越浓厚了,说得不好听一点,是不是写作已经越来越妓女化了?

二是当代中国作家,还会有人敢于批判现实吗?前苏联的文学出现了许多大师级人物,法国甚至一些小国家都产生了许多了不起的作家,甚至是中国新文化运动之后,也产生了一些有较大影响力的人物。纵观历史,这些作家身上最可宝贵的精神就是敢于把握历史的真实。我们说:文学来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如果我们连生活的真实就不能把握的话,又怎会开掘出高于生活的文学新境。显然,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理念化的创作、概念化的创作必定是矫情之作。就像外国人临场学唱京剧,只会有娱乐效果,却不能带来那种纯正的艺术享受。中国作家为什么乐于活在故纸堆中,要么活在武侠等重虚构的作品之中,要么就纯粹地风花雪月一番。我想,当代作家已经在生存竞争的自然法则中,变异成丧失了批判精神和勇气的精明的生意人,这也能让作家在市场中讨得一些虚名,甚至是一夜暴富,这也注定了中国当代文学的没落。

三是写作变成了谋取功利的手段,比钞票本身更容易变脏。钞票可以经过任何人的手,可以在任何场合参与交易。据检测,钞票是最容易带菌的物体。这文学写作一旦与功利挂上了勾,就比钞票本身更容易变脏。在当代泛娱化的形势下,文学早己成为一种泛娱乐化的脚本,文学性成了一种增加娱乐效果的“调味剂”。诸君不难发现:现在的作品中,要么片面的标新立异,一厢情愿地想通过文本形式的创新,让人称道自己的才华。要么在作品中加入情色之类,能够调起读者欲情之念的东西来增加读者量。要么随意乱改、随意串烧情节,混淆是非来吸引眼球。所以说,中国当代文学,在泛娱乐化的情势之下,许多都天生具备了垃圾的性质。片面地俗媚,甚至一味地媚俗,快餐式的创作方式,使更多的作品,变成粗制滥造。写了官场、社会家族生活的脏乱差,但作品却是如此的洁净,想想,都觉得曹雪芹真是一个灵魂净化的大师,而现在的作家,无论作品的形式多么华贵,但骨子里的风尘味却怎么也掩盖不了。

四是所谓的生动精彩其实是文学创作的又一大误区。人们在浮躁的心境中,是很难去读懂以生活化的笔调,来铺写社会、官场、家庭、人物,表面看似平淡,但细细品味,却有数不胜数的精彩。而当代中国文学作品,表面可谓极尽先声夺人之能事,只要看一看那些惹人眼目、甚至一看题目,就可让人有非份之想,这些作品,也可成为一时的畅销书,但都会是昙花一现,瞬间就成了过眼烟云。第一次看还可以,第二次看觉得平常,第三遍、第四遍就觉得十分的生厌了。为什么那些流行畅销的作品,却往往最终会受到如此的礼遇。我想,文学是一种崇高的东西,是蒙娜妮莎的微笑,而现在的事实是,我们将之变成了风尘女子,尽管风尘女子表面看起来,也有风情也有回眸一瞥的惊艳,但当你花钱办了事后,你就会觉很脏。文学不仅仅只是故事的精彩、也不仅仅只是语言的美妙和炉火烘烤式的煽情。在那些增强可读性的一些元素和手段之外,文学最根本的还是一种精神,一种自我境界的绝无仅有的抒写,一种从灵魂深处的思想开掘,一种对人类社会存在、人类生存、自我发展问题深层的具有绝对勇气的探索。而这些,恰恰是当代中国文学最难做到的。

我想,小才情止于风花雪月式的自我翻炒,而大才情是胸境和勇气的结合,是一种具有自我献身精神的付出。只要我们问一句,曹雪芹写图的是什么?也许真正能回答这个问题的人,只有和他一样伟大的人才有这个发言权。回过头来,问一句,是不是真的是曹雪芹挡了中国当代作家获得诺奖的路?我想肯定不是,而是我们正在或已经丧失了大师身上所具有的宝贵的精神元素。\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情圣物语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都市青春 情圣物语
上一章下一章

公告 曹雪芹道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