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曹植(二)
第一百二十八章曹植(二)
曹植的才气,使自己的声名,远远盖过了曹丕。在家里,曹植是父母的宠儿;在朝中,曹植的身后,也有一批死党。其中,以丁仪、丁廙兄弟俩为代表,坚决支持曹植,为曹植营造声势。另外,有一位重量级才子杨修,在幕后,也经常为曹植出谋划策,鼎力扶持。
这些人,可不是冲着曹植的文才来的,而是要辅佐曹植,争取打败曹丕,取得太子的地位。他们多为政坛上的少壮派,资历不深,经验不多,但都具有敢作敢为的风格,能力也不低。他们的成员不是太多,但都是后起之秀,除了文才上的优势,他们对处理政务,也是干脆利落,深得曹操的重用。在朝中,他们也掌握着实权。
前文在介绍曹丕时,已经对丁仪、丁廙兄弟,做了一些简介。丁仪兄弟,就是因为与曹丕有了过节,想通过辅佐曹植上台,使得自己也攀龙附凤,登上政治舞台的高层,才能有机会,对曹丕实施报复。丁仪虽是有才,但心术不正,目的就是要公报私仇,想把曹植绑架到自己的战车上,作为为自己报仇的工具。
曹植手上的王牌,可以说就是自己的父母了。曹操在圈定继承人上面,可是关健中的关键,一句话,一个动作,就可以决定最终的结果。
母亲呢?虽说不能直接干涉政治,也不便直接参与曹家的家业传承大事,但并不代表卞夫人就没有文章可做。她不需要直接站出来,表明自己的立场,但总可以通过“曲线救国”、旁敲侧击、以及耳鬓厮磨、卿卿我我、枕头之上、床第之间,就很自然地将自己的意向传达出来。卞夫人也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套出曹操的一些相关信息,及时向曹植透露。
曹操一开始就对曹植钟爱有加,也就是说,曹操想在百年之后,将自己的事业,一把交给曹植。但喜欢归喜欢,如果曹植真的有能力去继承大业,曹操就会毫不犹豫地决定下来。但玩政治,不是靠文才,而是要有一定的政治手腕,才能应对各种不可避免的政治考验。
对于文学,这需要天赋。没有天赋,是绝对做不好文章的。因为文章,只有靠自己的谋篇布局,斟酌字句,才能成为佳作。这完全是个人的创作,运用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文笔的功夫。就这点来说,旁人是很难帮上忙的,除非是抄袭或代笔。但曹植文才,不需别人代劳,何况,也没人敢在曹植面前班门弄斧。曹植的下笔成章,可都是绝对的原创,也都是绝对的传世名作。
曹操自身也喜欢文学,不仅会吟诗作赋,还精通古学。而对于政治,曹操原先也不是很内行。年轻时的曹操,也是凭着一腔热血,不顾官场的潜规则,险些葬送了自己。好在做政治工作,更需要的是经验,久病成医,百炼成钢。曹操就是在一次次的政治危险中,从死里逃生,到不断适应,最后成为一位游刃有余的政治高手。
玩政治,不是一个人就能玩好的,还需要有一批忠实的支持者。只要玩转了部下,或者是让自己的部下,愿意死心塌地,不离不弃,效忠于主子,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也就是说,政治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只要曹操愿意培养谁,谁就有能力,成为合格的政治家。
曹操本身就喜欢曹植的的才学,几次要立曹植为太子。但曹植这个人,对政治不感兴趣,成天与一帮文人在一起,吟诗作赋,醉生梦死,不思进取。要是让曹植做个文化部长,倒还不成问题。
一个愿意教,一个却不愿意学。曹植就是太喜欢文学了,以至于不愿和政治搅在一起。碰到这样的学生,再有能力的老师,也是无能为力。但曹操并没有放弃对曹植的栽培,多次给自己的儿子们一个个考验的机会,看谁的能力最强。当然,这种机会,只是留给曹植与曹丕。
在多次的考核中,曹植与曹丕互有胜负,但总体上还是曹植占有上风。
前文中说过,曹操每次出征,曹植都能出口成章,口才极好,很受曹操喜欢。曹丕呢,可能嘴巴笨了一点,文才又比曹植差了一大截,再加上不讨曹操喜欢,一紧张,就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了。越是这样,越是紧张,越是没词可说。
后来,支持曹丕的大臣,劝曹丕在碰到这种情形,干脆就用痛哭来掩盖自己的弱项。果然,这一招很奏效,使得曹操在心底怀疑,曹植是不是有些作假。
哭,有时更能打动人心,就像一段感人的音乐,能胜过美妙的歌词。曹丕的演技较高,再加上很多大臣为曹丕说话,夸赞曹丕的孝心,是真诚的自然流露。曹操在一时之间,哪能识破曹丕的诡计?曹操虽是鬼灵,但在父子感情上,还没有把它完全纳入政治范畴,还是保留了一些感彩。
曹植是不是真心,不好说。但这文采,确实不赖,要在这种场合下,毫不怯场地表达出来,没有超常的能力,是做不到的。就这一点来说,曹植还是能上得了台面的。这可是政治家必备的能力之一。曹植的出口成章,就像一个即兴的演说,这也是政治家必备的能力之一。想这样的文采,对于他人来说,可能有一些造作,但对曹植来说,可就是顺理成章,浑然天成了。他不必要造作,他有能力表达自己的内心。
可惜,曹植的文才,却敌不过曹丕的眼泪。有谁又会想到,曹丕的眼泪是挤出来的,是一种名副其实的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