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曹操之三十六 征讨二袁(三)

第三十六章 曹操之三十六 征讨二袁(三)

曹操攻克了邺城,就到袁绍的墓前,举行隆重的祭拜仪式。不管怎样,袁绍毕竟是自己的老上司、老战友,为共同拥护汉室江山,共同讨伐董卓,曾经并肩一起。在自己危难的时候,袁绍也多次伸出援助之手。到后来,彼此成了仇人,水火不相容,并兵戎相见。但公是公,私是私,这都是动荡社会惹的祸,不是个人所能左右的。不能因战场上的对敌,一笔抹杀个人之间的私人情谊。也许有人会认为曹操是在作秀,是在故意笼络人心。当然,不能否认这一点。曹操毕竟是一位政治家,做事不能不考虑大局,不能不考虑政治影响。袁绍在生前,不仅在河北,就是在整个汉室天下里,也是了不起的人物。宽厚仁慈的他,以一种长者的风度,吸引了不少豪杰,乐于为他奔走驱驰。曹操的这个举动,既显示了自己的应有的政治家的风范,又稳定了邺城地区的人心,笼络了天下的英雄,对日后的行动,至关重要。这也正是曹操的高妙之处,攻心术。攻心,就是征服民意,让大家看到,什么是大势所趋,谁会是最后的胜利者,从而获取大家的支持,获取最大程度的民意。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获取了大家的支持后,才能巩固胜利果实,并发扬光大。这是用武力所难以奏效的。

曹操的这一祭拜,实则是向外界宣布了袁氏势力的终结,宣布了河北的新主人。邺城是冀州的首府,袁氏在此苦心经营多年,代表了袁氏的权威。邺城的失守,意味着袁氏多年的政治产业,最终落入曹操的囊中。从此,河北一带,就是曹操的天下了。黄河以北,再也没有谁,可以称为曹操的对手了。

英雄,如果失去了对手,就会感到孤寂落寞,就会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往日的神采。在英雄的心理上,也会失去往日的平衡,甚至,可以说是一种空虚。只不过,这种空虚,是胸怀大志的人,才会具有的。英雄,往往是被逼出来的。这是一种悲哀,是胸怀大志的人所特有的英雄情怀。这种悲哀,是胜利的喜悦所无法冲淡的,也是常人所无法体味的。竞争的对手没了,就要寻找新的目标,继续磨练自己的胆识。

曹操对袁绍的家属,也予以特别的优待,不像一些“成功人士”,动用杀戮手段,用血腥的报复,对付失败者。曹操不仅向袁家退还了很多珠宝,并赠送许多日用物品,按时发放生活补贴。当然,更不会允许官兵骚扰袁家。

曹操和袁绍在起兵讨伐董卓时,曾经互相谈论自己的理想。袁绍说,假如讨伐失利,就会南据黄河,北依燕代,联合北方民族,向南争霸天下,一定有成功的把握。而曹操的回答,则是依靠天下的英雄,汇集天下的智慧和力量,加上自己的正确指挥,没有什么不可以的。两者一对比,立马就能分出优劣了。袁绍想依靠自己的武力,征服世界。而曹操,更注重的是依靠群力群策,用脑子打仗。

朝廷得知曹操攻取了邺城,立刻册封曹操为冀州牧。曹操顺便辞去兖州牧的职位。曹操下令,免去河北当年的赋税,并禁止豪强兼并农民的土地,充分重视农业生产,尽快恢复当地因连年征战,而造成的满目疮痍。老百姓可高兴了,谁给大家一条生路,谁就是好官。老百姓历来的要求都不高,只要有饭吃,有活干,就心满意足了。

曹操进入邺城后,始终有一个令人烦心的事,难以处理。那就是许攸,倚仗自己在官渡之战中,曾弃暗投明,向曹操献计,成功袭击乌巢,为曹操取得最后的胜利,立下大功。再加上曹操是自己的老熟人,全然不知忌讳,不会尊敬领导,动辄在大庭广众之下,直呼曹操的小名,并狂傲地宣称,没有他许攸的相助,曹操就进不了冀州。许攸对曹操尚且如此,何况他人?曹操其实非常痛恨这种卖主求荣之人,只是许攸确实立过大功,不是不忍心杀他,而是担心杀了许攸以后,自己会成为陈胜第二,被认为容不得故人,遭人唾弃了。留也留不得,杀也杀不得,这正是烦心之处。后来,许攸越来越离谱,嘲笑了许多人,大家对他都不满意。曹操看得差不多了,找个罪名,把他杀了。《据三国演义》所载,是许攸居功自傲,惹怒了许褚,被许褚杀了。这个说法似乎不太可信,许褚在史书中,是个谨慎精细的人,不会犯这种大老粗的错误,除非是受了曹操的指使,或猜透曹操的心思,主动替主子解忧分愁。总之,杀死许攸的幕后推手,肯定是曹操。许攸死得活该,谁叫你在袁绍原先的地盘上,对袁绍丝毫没有一点眷顾之情,忘恩负义,只是因为袁绍一时间满足不了自己的贪欲,只是一味地为了报私仇,就轻易出卖了主子,还在新主子面前,声称冀州易主,是自己的功劳。许攸狂傲得简直不知道自己是谁了,不管是曹操的原班人马,或是曾为袁绍效力,后来投诚的人,都暗地里痛恨许攸。许攸是自己在找死,怨不得他人。这也许是袁绍的在天之灵在显圣,或是许攸为报答袁绍而采取的一种另类方式。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三十六章 曹操之三十六 征讨二袁(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