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章 曹操之五十 平定关中(五)

第五十章 曹操之五十 平定关中(五)

成功地平定关中,是曹操取得的一个伟大的军事胜利。曹操自从兵败赤壁后,总结了惨败的教训。孙权与刘备不是好惹的,只能先解决北方的问题,然后逐步地先除去弱小,最后再决战东南。

北方的关中地区,地利环境特殊,如果不能彻底控制,很有可能,会葬送自己已经到手的一切。但攻打关中,确实不易。关中地形特殊,汉初三杰之一的张良,对关中是这样概括的:“夫关中左?、函,右陇、蜀,沃野千里,南有巴、蜀之饶,北有胡苑之利,阻三面而固守,独以一面东制诸侯。诸侯安定,河、渭漕挽天下,西给京师;诸侯有变,顺流而下,足以委输。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可以说是把关中地区的地利重要性全都囊括进去了。秦朝与汉朝的发迹史,在极大的程度上,都是从关中开始确立的。这意味着,谁夺取了关中,就等于夺取了天下。

曹操在出兵关中之前,先是虚张声势,要进攻汉中。实际上,曹操拿不下对关中的控制权,就很难深入汉中。表面上进攻汉中,实际上就是逼着关中诸军造反。曹操逼反了关中,可就能将一个大逆不道的反叛罪名,扣到关中军的身上。自己好有个堂而皇之的理由,以朝廷的名义,讨伐关中。曹操也就顺理成章地可以奉辞伐罪,站在正义的一边,号召天下人,声讨关中。果然,关中军被激怒了,大家联合起来,一起屯兵潼关之下。曹操的第一步,逼反关中,也就宣告成功了。

但曹操面对的关中军,占据了充分的地利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曹操的第二步计划,就是要改变这种现有的地利状况。曹操先派曹仁,抵住关中军的出关,自己到了八月份,才迟迟地派大军前往前线。这里面,又暗藏着玄机。什么呀?关中军的士卒,不打仗时,就是农业生产者,而且是从事农业的主力军。曹操在三月份,就将这些人,逼到了前线,实际上,就是破坏了当地的农业生产,让关中军没有充足的粮草供应。而曹操这方面,只是用少部分的兵力,就起到遏制关中军的作用。曹操自己,却像没事人一样,等到收好粮食后,才姗姗而来。曹操首先,将大部队拉到潼关脚下,摆出一副要大决战的样子,看住了关中军的主力。实际上,曹操这是在“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目的就是让徐晃率先从蒲阪津进入关中,从而赢得了大部队安全进入关中的机会,避开了地利上的劣势。“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曹操就是声东击西,成功地跨过了黄河天堑。

曹操进入关中,又和关中军打起了心理战。曹操尽量避免和关中军正面交锋,步步为营,向渭河推进。在推进的过程中,做好严密的防守,沿着黄河,修造甬道,让对方误认为,自己没有进攻能力。就这样,曹操一直将部队,开到渭河北岸,同时,又将关中军全部挤到了河对岸。曹军与关中军隔河相望,一直在寻找机会渡河。经过多次努力,曹操克服了渭河南岸,地上沙多,难以建营的困难,终于建出了一座沙城。有了这座沙城,曹操将部队全部转移进来,依旧保持低调,克制自己,只防守,不进攻。这样一来,关中军可就被迷惑了,以为曹操没有进攻的实力,滋生了轻敌的情绪。关中军甚至懒得修筑堡垒,放松了戒备。《孙子》中的“能而示之不能”,“卑而骄之”,曹操可以算是做到了。

曹操的第四步,就是用反间的策略。曹操知道,关中军各部之间,没有隶属关系,也没有绝对的统一领导,他们之间,缺乏有效的管理机制,不是一个有机体。说白了,他们就是一盘散沙,只是为了避免被吞并的命运,才临时走到一起,凑合成一台组装机,没有进行有效的磨合,一运作,就容易出故障。他们相互之间,协调能力很差,缺乏合作意识,更别说什么团队精神了。曹操在关中军的内部,不断地给他们制造矛盾,让他们产生不信任感,分散了他们彼此之间的合力。特别是马超与韩遂两大军事集团之间,更是隔阂很深,不再互相配合。这就等于给曹操,创造了一个使用各个击破的战术机会。分开敌人的兵势,就是消弱了对手的力量,从而控制了战争的话语权。

该做好的都做好了,曹操敏锐的觉察到,可以发出总进攻的号令了。曹操拉出阵势,在与马超打得难解难分之际,派出奇兵,将马超一举打败。马超一败,其余的关中各部人马,只得逃命去了。“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曹操一气呵成,一点也不拖泥带水,非常干脆利落地解决了战斗。秒杀成功!

曹操在这场战斗中,也多少挽回了一些脸面,消除了赤壁之战带来的战争阴影。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十章 曹操之五十 平定关中(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