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新兵选拔
次日午时,赵云便将兵丁选拔以及操练之法交与凌羽手中,因为此次征兵远比当初精骑营规模庞大,所以计划也极为严谨,其上所列甚是详尽。
首先是步卒选拔要求:年龄二十至二十五岁,身强体壮,全身披甲能操作十二石的弩,身背50支箭和一柄戈,头戴铁盔,腰佩短剑,带三天粮食,半日能行一百里。(《荀子o议乓篇》)
其次是骑士选拔的标准:身高七尺五寸以上(合今1。73米)。身强力壮,行动敏捷,能在乘马急驰中,挽弓射箭,前后左右回旋,跳越河堑,攀登山坡,冲过险阻,横渡大河,追逐强敌,敢以少击众的人,才能选为武骑士。(《六韬o武骑士》)
对于这两条征兵要求,凌羽也是有所了解。其实春秋、战国时期选拔士兵,就已开始注重体质的强弱,其基本标准是能否穿着甲胄进行军事活动。能者称为“胜衣”,不能者叫“不胜衣”,如不胜衣就没有当兵的资格。到了秦朝,由于战争对士兵的体质及战斗技术要求大为提高,所以当时选拔士兵时,对新兵的体质、耐力和技艺有了更高的标准。
而秦王朝兵制的主要特点,是军权的高度集中和军队的高度统一。设有皇帝警卫军、京都护卫军、边防戍守军和郡县地方常备军四种,军队的兵种有步、弩、车、骑之分,并建立了水军。汉代兵制在秦制基础上又有所发展。西汉分设中央军和郡国兵两部分,兵种有材官(步兵)、骑士(骑兵)、车士(车兵)及楼船(水兵),此外,还建有楼船材官,水陆均能作战。东汉的军制基本上和西汉相同。
想想这些标准毕竟是历代无数名将总结千百场战役的实际经验所积淀下来的,深合时代特征。赵云以此为准,亦无不妥,只要在操练过程中融入两千年后的体能训练法,打造一支出类拔萃的劲旅不是没可能。
接着往下看是操练之法,主要亦分为两类,一是蹴鞠、角抵、手搏;二是弓矢与骑射
对于蹴鞠(古代足球),凌羽自然知之甚祥。这本是战国时的民间娱乐活动,在齐、楚等国相当流行,至西汉时,蹴鞠发展为军事训练的重要手段之一。
刘向《别录》中有云:“蹴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因此《汉书o艺文志》将《蹴鞠》25篇附于“兵技巧十三家”类中。汉初,在战争较少时,军队普遍用“蹴鞠”练兵,提高士兵的体质、速度、耐力与反应的灵敏度等,以适应战争的需要。
至汉武帝时蹴鞠仍作为军中训练的项目之一。《史记o卫将军骠骑列传》和《汉书o卫青霍去病列传》中,都载有汉军在塞外行军宿营时,在缺粮的情况下,“仍穿域(修理场地)蹴鞠”。
此外,角抵(角力摔跤)、手搏(拳技)等民间武术技巧,也都成为军中的训练项目。如甘延寿因在校阅中手搏表演成绩优秀,而被提升为期门郎中(《汉书o甘延寿传》)。
对于这三种日常训练要求,凌羽知道赵云也是费了心思的,虽说体能训练成效显著,但只是让兵士们打好基础,真正上阵杀敌,则需要过人的应变能力、相互之间的配合默契以及直接有效的致命武技。赵云在蹴鞠和角抵后面加上了手搏,便知道他是在打自己教给神风营的搏斗技巧的主意,凌羽不置可否的笑笑,接着往下看。
弓矢与骑射操练:材官(步兵)以发矢为主,其中的健者,要求能以足踏强弩而张开;骑士的训练重在骑射,兼修刀砍和矛刺等。
赵云还在两类兵中设有专司教练和考核射法的军官--仆射。考核的方法是,每人试射12支箭,中靶六箭为合格,不合格的要受处分;超过六箭的有赏,奖赏一般为“赐劳”十五日,最后根据“劳日”总数,赐钱、赐爵或提升。(居延出土汉简有所记载)
除了以上标准,最后还附有骑、乘、刀、矛等术的考核,面面俱到。并用近于实战的狩猎形式进行演习,考察士卒的训练程度及才能,以提高士兵身体素质及作战能力为目的。
凌羽看完这篇在当时算是极为专业的征兵、练兵计划后,非常赞赏,向赵云点头以示嘉许后将计划交给荀彧,荀彧看毕亦对赵云佩服之至,赞道:“子龙果然深得用兵之道,只怕王翦复生亦不过如此。”赵云闻言,连称过奖。
见荀彧也认可这份计划,凌羽补充道:“此事如此很是妥当,不过我建议所选兵士须分批前往医馆接受全面的体制检查,以免军士身患隐疾,影响训练。”
赵云、荀彧闻言深觉有理,皆赞凌羽果然处处思虑周详。随即三人各施其职,凌羽前往医馆与华佗、张仲景商讨军检,赵云、荀彧张贴告示,又是一番忙碌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