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吐哺
潼关之外。拥挤着成千上万衣衫褴褛的难民,他们中间绝大多数都是为了躲避王世充的征兵令才逃到这里来的。
这些难民们个个面容憔悴,枯瘦如柴,只是浑浊的双眼中还透露出对生存的渴望。
只要走进潼关,就是大唐国境,那里有无际的良田、联排的桑麻、粼粼的湖泊、广阔的牧场。
大唐皇帝李渊,奖励农桑,招徕移民。各方百姓,只要是从事生产,不论是耕种、放牧、捕鱼、狩猎亦或是制造、贩卖,只要不违反大唐律令,他都欢迎。
对于难民们来说,只要走过了潼关,就意味这条命算是保住了。
听说潼关涌来了大批的难民,李渊特命兵部尚书屈突通和户部主事三人急赴潼关主持难民的接纳事宜。
李渊是仁慈之主,他本意是直接开关放行,发粮救饥。可陈国公陈叔达建言,王世充此时在加紧备战,如果他在难民中安插奸细,不得不防。
于是,李渊命屈突通带兵把住关口,对难民盘查之后逐个放行。
潼关之内,户部的主事们给饥民们分发干粮给他们充饥。之后,他们将饥民登记造册,询问年龄、职业、技能等信息后,根据他们的意愿给他们安排好的去处。
关内的城墙上,贴满了告示——大唐皇帝令:兹尔民众,来投我大唐,既为我大唐子民。自今之日,朕保汝等衣食,汝等保朕大唐河山!生死与共,誓不相负!
在场识字的人将告示大声宣读之后,饥民们无不感动地留下了滚滚热泪。
开关盘查整整持续了三天,临近尾声之时,眼尖的屈突通一眼就瞅见了两个身材魁伟、体型健硕的年轻人。
他知道这两个肯定不是难民,就命士兵将他们逮来相见。
谁知,这两个年轻人并不挣扎,平静地跟随士兵来到了屈突通面前。
为首的年轻人虽然破衣烂衫,但掩不住他逼人的英气。屈突通定眼一看,顿觉此人非同一般。
果然,来人从怀中掏出一枚令牌,上书‘大唐黎阳留守李世勣’几个字。
他一面将令牌递给屈突通,说道:“大人还请见谅!我是李世勣,他是我的副将郭孝恪。我二人也是为了防止被王世充捕获,才做如此扮相。”
屈突通接过令牌,在令牌的背部发现了吏部刻的秘印,确信了眼前人正是李世勣本人。
他于是惊讶地说道:“李将军此刻不是在窦建德处么?怎么来到了潼关呢?”
“我二人是偷着跑出来的。我们听说大唐打赢了河东之战,心里激动,想要回到长安,在大唐军中效力!”
屈突通眼见面前的年轻人,不由得从心底暗暗钦佩起他来了。他与李世勣素未谋面,但对他的事迹,却是早有耳闻。
据他以往的所作所为,堪称忠义之表率;而今日的表现,则可以看出此人非常善于把握时机。
而且他是如此的年轻,将来前途必是不可限量……
这个李世勣,原名叫做徐世勣,是瓦岗军名将。李密被王世充击败之后,徐世勣仍然镇守在黎阳。李密向西归附了李渊,徐世勣未决去就,李渊写信让魏征带给他,让他归附大唐。他却将黎阳的土地人口籍册汇总起来,送给李密,并回信给李渊说,城池是李密打下的,应该由李密决定黎阳的归属。
李渊对他的举措非常赞赏,认为他为人忠义,不背主,不徇私,特意下诏赐给他皇家的李姓。自此,徐世勣改名叫做李世勣。
李密在熊耳山身死之后,无人为其收尸,李世勣不仅为他收尸,还披麻戴孝,为他发丧,将之隆重下葬。
不久之后,窦建德攻破黎阳,李世勣成为了俘虏。但窦建德对其为人非常赞赏,因此厚待于他。
不过,李世勣终究还是想回到长安,为大唐效力。……
屈突通为他们二人准备了一桌酒菜,待他们酒足饭饱之后,又让他们沐浴更衣,并给了他们两匹快马,他们即刻向长安进发!
李渊听说李世勣来到了长安,高兴的不得了。这个人,虽然年纪轻轻,却是李渊向群臣树立的忠臣之楷模。
他连忙放下手中的公务,特意安排御膳房精心准备一场晚宴,并呼唤左仆射萧瑀、陈国公陈叔达、中书令宇文士及等大臣共同前来赴宴,好为李世勣接风洗尘。
太阳渐渐西斜,黄昏的余辉洒落在雄伟的皇宫外,拖在地面上一道长长的灰影。
李渊忙完了一天的政务,命内侍收起玉玺和奏章,呼唤在偏殿等候的臣子们一起来参加晚宴。
武德殿里,一队队的宫女,穿花拂柳,迈着小碎步,端上一盘盘的美味珍馐。
不一会儿,案几上摆满了鹿肉、熊掌、螃蟹、象鼻、乌贼、天鹅、蛇肉、蜣螂、莴笋、菠菜……菜上齐后,太常寺的乐工舞女进献技艺,令人赏心悦目。
李渊端起高昌国进献的葡萄酒,频频举杯。李世勣的归来,让李渊异常高兴,他情不自禁地开怀畅饮。
有了乐舞助兴,酒过三巡的李渊高声唱起了魏武帝曹操的《短歌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一曲唱罢,李渊感慨地说道:“李世勣将军是我大唐的英雄!不忘故主,公而忘私,公忠体国,识大体、顾大局!如此英雄归来长安,何愁我大唐不能天下归心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