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九章上得山多不怕虎 入海就要擒蛟龙
()岳不平一路安步当车,迤逦而行,不是为了收几个徒弟,也不是心中有多闲适,而是他于祭炼太古殒银刀时,触动灵机,想到了如何祭炼镇山袍与涵玉带,这二件得到手上,却一直用不上的仙家宝贝。
这二宝得自遁神自解的炼气士赤霄客,岳不平也曾用北冥真气试过,也曾注入百谷王神变真元,如石沉大海,二宝毫无反应。
及至祭炼太古殒银刀时,神念与真元打成一片,炼成剑元道人所说的“法力”,祭刀小成,能凭神念自如运用。方知自古炼气士炼器用宝,为何能离手发出,千里取人首级,盖因法宝之中,注满了使用者的法力,始能收发入体,变化自如,非复凡俗之象。
寻了处幽静山谷,近有绿树成荫,远有小溪潺潺,三个徒弟率人分守八方,更无打扰。
岳不平手托镇山袍,趺坐静默,法力源源注入袍中,镇山袍内在的结构不断显现,初看如线似网,缠如乱麻蛛网,随着法力的强盛,蛛网渐渐变大,如崇山峻岭一般,纵横交错,也不知有多少道山峦,多少座雄峰险岭,密密麻麻,浩如繁星。
岳不平看傻了眼,好似进了一处山的迷宫,向前是否在向后,往上是否在下降,彷徨无助,恰似太空行走。
心中电光一闪,这种感觉,与殒石的历史何其相似。视峰如星,人即殒石,体种种外力,察自身轨迹,庶几可行。
岳不平灵机触动,依心而行,神念感应之中,果然峰峰不同,山山迥异,内中自有脉络,贯串上下八方。岳不平随意行去,神意观照,于识海重建模型。行之既远,模型渐丰,其浩繁复杂处,已使岳不平陷入麻木之中。
他识海之景,海天一色红日高悬之外,于日外虚空,前日里又多了一幅殒星冲天图。却是他将太古殒银刀的历史,观想于自家识海。
宝刀多祭炼得一分,这殒星冲天图就多完善一分,待得这图尽善尽美之时,将他岳不平放到太空之中,作殒石之游,他也能牵星挪力,遇星而无害,经火而不焚,自如自在,超然天外。
此时识海中红日之下,大海之上,又多一图。图中山山相连,簇拥而不杂乱,粗看如星空,细辨却分一百单八层,其数何止亿万,山形各不相同。
那图中有高山,有矮山,有险山,有缓山,有金山,有铜山,有龙山凤山麒麟山,有虎山龟山鲲鹏山,有拳头山手掌山五指山,有刀剑山宝塔山,有水滴山松柏山,有火焰山石头山,山山迥异,更无类同。
岳不平运法力罩定一座大雁山祭炼,法力如流水,从山顶而至山脚,一无阻碍。正喜得计,山中气脉流转,无数通道洞开,法力一泄如注,流入不知道多少座山峰中去,后源不继,消散无形。
岳不平自度付尽全身法力,也不能水漫亿万山峰之一角。此时幸好是在识海推演,若在镇山袍中,法力耗尽,神念必然受损,后果如何,无法预知。
他虽能神念观照山形于识海,法力却不是没有尽头,一如人能行于山中,却无法一座座搬动,不能运使如意,便不算祭炼成功。
岳不平细思平生所学,是否有哪一门神功,能够解决目前困境,种种推演,无一成功。
岳不平修得心境无际无涯,也不心焦,只是静静注视着识海,放开思绪,惟以心照,等候那电闪而过的灵光一现。
如此不知多久,蓦地里作为识海之基的大海现于眼中,岳不平福至心灵,心念动时,那群山之图往下只一沉,万山星坠,化作海岛,水漫群山,最是自然不过。
岳不平居高临下,群山收入眼底,正欲有所作为,忽地那海中群岛自动一变,高低尖锉,肥瘦雄峻,参差有度,化作一阵,阵中氤氲大起,云霞雾霭,似如仙境。
岳不平也曾求学高夫子,六十四卦青出于蓝,却也认不得这阵何名,有何功用。但是一般阵势,都有阵眼,岳不平灵感如潮,一一寻去,果然发现一处,青龙白虎为先锋,玄武朱雀作后盾,雁翎为翼,鲲鹏为骨,正是阵眼所在。
岳不平大喜试演,正是:海大为棋盘,山多作棋子,我为松下客,悠然演天机。
法力大肆灌注,犹如百川入海,镇山袍上七彩如虹,一闪而过,复又沉寂,仍是一件无纹无饰,不华不美的普通黄袍。岳不平振衣而起,哈哈一笑,镇山袍浮空而起,往他身上只一扑,转眼之间,一件黄色西装已穿在身上。
再一动念,又变为宽袍大袖。神念罩定前方一块大青石,微露心意,大袖飘飘,自动刷出一股如山劲力,无声无息间,青石往下一落,碎成无数粉粒。
“师尊好掌力。”闻声赶过来的王离黑大赞一声,岳不平笑道:“你这次可拍错了地方,这却是镇山袍的能力,我只动了下念头而已。”
旁边齐贝接口道:“师尊,这镇山袍为何有如许能力?”岳不平道:“你们修行还浅,现在说这些,也听不懂,以后再说。”大手一挥,“走了。”带头前行。
这镇山袍内藏奇阵,阵有一百单八层,阵势千变万化,激活之后,能自纳灵气,护身攻敌,无不如意,实为仙家至宝。其中功能,一时哪里探索得尽,岳不平也只能留待以后,现在且将万鳄岛诸人安排了,自己轻轻松松一个人,快活走天涯去了。
路上尽依前法,又将涵玉带祭炼,这却是个储物仓库,内中亩大一处空间,零零散散放了几样物品,却是赤霄客遗物。
其中一册,名“五行阴阳辨”,岳不平大致看了看,似为赤霄客修行功法,却没时间仔细揣摩这等正宗修真法门。
自太湖而向东北一百七十里,再怎么拖沓,十来日过后,也终于到了司空原。
一行九人正自行走,耳听得山谷空鸣,和风习习,岳不平神念之中突闻禅唱阵阵,若有若无,却直达心底。
这禅唱若断若续,着意去听,修真与凡俗之辈都无所得,须当无意之中,心无所住,就这样也还要炼心有成之人,方能听得片言只字。
岳不平初时还不在意,及至注意到齐贝孙五罗等人都无察觉,一如平常,情知有异,招呼一声,起到空中,往前遥探,大惊失色。
远方有一山,长四千丈,高三百三十三丈,白云之下,也无甚奇异,凡人在山脚下观瞻,也只见一山高耸。
岳不平身处半空,视角大为不同,却见那山座东南朝西北,悬崖为头,大耳西张,如听西方妙典。双肩对称,峭壁作厚背,乱石为袈裟,左臂半截,端然趺坐。
恰如身残志坚心不换,东南孜求大佛法的一个大和尚。
高低起伏,似永无中断的禅音,以这“大和尚”为中心,四面八方传送出去,岳不平法眼看去,只见山放金光如清晨初阳,明亮却不刺目,强烈还显柔和,无远弗界的禅唱声声之中,衬得“大和尚”温润如玉,似佛祖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