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析一件唐代秘色瓷罐

赏析一件唐代秘色瓷罐

近期内,我收藏到了一件罕见的唐代秘色瓷提梁壶,见上图!它高二十二厘米,最大腹径二十二厘米,底径十五厘米,壶为梨形,圆腹比较肥,短而较厚的流,贴于圆腹的中上部,壶的上部突显一个装饰性圆圈,圆圈上等距排列五个乳钉,盖子已经联结在壶的上部,盖子上,有近似古代青铜器的双耳,双耳间有桥形提梁,梁的一侧是壶口,口径四厘米,很小!此壶平底,底中间微内凹,底灰色,比较厚,露胎,胎骨硬朗精细,器底有小片黏沙现象和长期使用留下的磨痕!整个壶面的釉色,碧绿美丽,釉面腴厚,具玉质感。釉面遍布细密的冰裂纹,宝光若隐若现!

秘色瓷一直是古瓷研究者和爱好者的追求目标。在近千年的历史长河里,它时时被人关注着,只是没有确认的证据,又因一些典籍里所记载的文字相当有限,无法让人们真切感受到它翠绿融青的温润,让它扑朔迷离,于是它成了一个千古之谜,让宋元明清的无数文人、士大夫们、甚至清朝的乾隆皇帝,都陷入了寻找的迷茫之中。随着1987年陕西法门寺地宫的打开,十多件精美的越窑青瓷顿然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同时出土的《物账》上明确地记录着这批青瓷为:瓷秘色。于是一个争论了千年的悬案,好像有了一个了结!但是,也有部分专家不甘寂寞,他们乘胜前进,经研究和实验,他们有了一个独出心裁的结论:一千多年前,在上林湖,当地聪明的匠人们制出了一种特殊的瓷器,这种瓷器选用精良的胎料,施涂精选的釉料,在入窑前还要在匣钵上加以特别的处理,烧成了润泽如玉,盈透似水的超越窑瓷器!他们认为,只有这种瓷器,才叫秘色瓷,它是由上林湖越窑创烧出来的一个精美的独特品种!按照他们的这个标准寻觅,实际上,目前世界上根本找不到这种瓷器!与他们臆想中的这种瓷器比,陕西法门寺地宫中的越窑青瓷,也相形见绌!目前,大部分有关专家没有随波逐流,仍然认为,唐代中期至五代的众越窑瓷器中的精品,都是秘色瓷!上述的上林湖的专家们,唯我独尊,掠人之美,排挤掉大部分越窑,好像有点独断专横,且其证据和观点一样,都相当勉强!

幸好有陕西法门寺地宫中的越窑青瓷,幸好有陆龟蒙的诗为证,幸好有苏州出土的几件秘色瓷器!如果不是它们,这种独断专行的专家学者,不知要搞出多少天方夜谭!

1987年前,苏州已经出土了三件秘色瓷,只因当时缺少可靠的资料,未对其定论。1956年苏州虎丘云岩寺塔第三层天宫中发现的一件五代秘色瓷莲花碗,它由碗和盏托组合而成,通高厘米,其中碗高厘米,盏托高厘米;碗身外壁、盏托盘面和圈足均饰重瓣莲花,如浅浮雕状突起;釉面青翠、光亮如新。还有两件是1979年3月七子山五代墓出土的,一件是方形高足套盘,盘为四方体,四角作出花棱;子口、内壁斜直,可互相套叠,高圈足,足壁呈座式,四边镂有壶门,外印凸线纹,施阴刻线;器表施碧水色釉,釉质润泽。另一件是金扣碗,敞口、斜弧腹,小圈足,平底;底面有支钉痕;口沿金边,满施翠绿色釉,釉面腴厚,具玉质感。该金扣碗完全符合史志《十国春秋》、《吴越备史》、《宋会要》所记载,“金棱秘色瓷器”,“扣金瓷器”,“金银饰陶器”,“金扣瓷器”的特点。

所谓秘色,宋周辉的《清波杂志》记载:秘色器,钱氏有国日供奉之物,不得臣下用,故曰“秘色”。这种认识,影响了当时的人们,让秘色瓷增添了许多神秘的光环。赵令?在他的《侯鲭录》中说:今之秘色瓷器,世言钱氏有国,越州烧进,为供奉之物,臣庶不得用之。幸好有陆龟蒙诗:“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乃知唐时已有秘色,非钱氏始。由此可见,正是陆龟蒙的这首诗,改变人们在时间上的有关认定,而这位被苏州人称为甫里先生的隐士,一生未做过大官,一直在吴淞江边靠几十亩祖田过着清贫的日子。应当说,晚唐时的秘色瓷已经走进了苏州的寻常百姓家。

关于对秘色瓷器中釉面碧色的认识,我认为碧色,就是湖绿色!下面三图,是我以前收藏的几个秘色瓷器,拍摄有关图片时,我匠心独运,用一片樟树林为背景,茂密的樟树的绿叶中,有嫩荷色,有湖绿色,是有层次的。正如五代诗人徐夤用诗句赞颂的那样:瓷秘色,宛若“明月染春水”、“薄冰盛绿云”、“嫩荷涵露”!

作者题外话:我现在爱好收藏,偶尔写一点收藏方面的文章,发在这,趁机和大家见个面!牛bb小说阅读网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玄幻奇幻 人间正道是沧桑
上一章下一章

赏析一件唐代秘色瓷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