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节 详细解读农民阶级

第五节 详细解读农民阶级

()洪秀全、杨秀清和冯云山都不约而同的认为,我们,马上就会成功了。

在我看来,这个信心是完全没有源头来源的,更是没有事实战役可以作为证明。

因为,之前的紫荆山一带战役实在是太过惨烈,我这支不太灵光的笔也七进七出,不断在战争场面中打转,而那些战役,在历史上的名气极小,却又不得不写,这些大大小小的战役见证了一代名将的慢慢产生,或多或少,令人铭记,这是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最为重要的原因,我写这些,是想表达点什么。对,没错,为什么太平军的状态如此起伏,胜仗不少,溃败也如影随形,这对于一支初具规模的起义军而言是不能理解的。更何况,还有杨秀清和韦昌辉等人压阵,出谋划策冯云山也是一把好手,为什么会这样?

很多年前,我认为这叫做人品。

后来的我渐渐明白,这叫做气运。

二者有何不同?前者属于自然环境所影响,无法更改(所谓的“攒”只是心理安慰);而后者属于自身影响,先天决定的,同样无法更改。相较而言,后者影响更大。

没错,太平军的气运就注定这支部队起伏会比较大,他们的自身特点,永远无法更改,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农民阶级。

关于这个词汇,或许无数次会在口中嘟囔,但其真正含义恐怕没几个人知道,所谓阶级,是指人们在社会上由于所处地位不同和对生产资料关系不同而分成的集团,而农民阶级的另一个名称,也就是“农民集团”。

再深究也没意思,也不符合我的通俗风格,关于所谓的阶级完全就是一大类人的总称,如果这个分类只是局限于两种的话,那么就是平民阶级和贵族阶级这两种。

平民和农民,一字之差,平民的范围更大一些,农民也属于平民的一种,整个平民阶级中,农民阶级大约占了百分之八十。

而整个太平天国的人通通划分为农民阶级,或许你要问了,像韦昌辉、石达开和胡以晃这些财主地主也算吗?

自然算得,封建社会的土地私有制,就完完全全界定了贵族和农民之间的差距,所谓雇佣了好多农民的地主,不过是农民上的农民而已,也是要开垦荒地,种粮食(只不过是他人代种而已)。只有完完全全家里不种地,靠着老百姓的税组来吃饭的,那才不是农民。

分清楚了之后,我们来讨论几个名词的影响,两个名词,很简单,信念和信仰。前者多是扎根于心间,不需要任何教义和思想的改造天然在心中形成的,一般而言,一个人行动的驱使多是由信念决定的;而后者,多是后天灌输了大量的思想教材辅以无数次教义熏陶而渐渐成立的,普遍,如果遇到更好的教义容易被改变,不太牢靠。

先,我们来说,信念。拿之前所说的几个种类做类比。

农民上的农民,比农民高一个等级,其觉悟和理想抱负也高,一般都可以混到领导阶级,他们的信念普遍不是为了吃饱饭而是更进一步的建功立业。

而人数真正占多数的普通农民,他们的信念并不高远,就是普普通通的吃饱饭。

他们跟着天王闹起义,完全是为了日子艰苦实在过不下去,讨口饭吃。这样的信念决定了他们的行动――没吃饱,拼了命的起义打仗杀敌,讨口饭吃,这时的士气达到最高点;吃饱了,没什么还要打呢?反正都能吃饱何必再去杀人呢?慢慢消极,士气下降;吃饱了又挨饿,那闹起义还有什么用?都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的主,不干了,士气跌至冰点,战斗力丧失。

综上,这就是信念都士兵的影响。所以,太平军最害怕的不是打败仗,而是粮食短缺,支撑他们打下去的东西会瞬间沦为泡影,泡影之后映衬的是跑路。

信念上如此,行动上就不牢靠,就是如此。若是刨根问底追寻改变信念的方法,那我只能回答,基本没有。或许,有些人会随着事实的变迁而潜移默化的把信念改变,但都知道,那是少数中的少数,一百个人中才能出一个人,指望大规模的改造信念,不可能。

于是,信仰出来,希望淘宝网女装天猫淘宝商城淘宝网女装冬装外套www.taobar8.com淘宝网女装夏装新款淘宝网女装夏款淘宝网女装夏装新款裙子能够从客观上干扰一下信念的执行。

拜上帝教就是如此,与其说是洪秀全为了招揽更多起义队伍,还不如说是洪秀全为了更好奴役手底下的士兵。

信仰,视教义的好坏思想的高低而决定可靠程度,就现在的拜上帝教而言,可靠程度极低,基本上是灵光一现极为不靠谱的东西。(也有高的,比如三大宗教,又比如从产生就很牛的XX党,影响深远,没人不信。)

信仰程度低下,那么信仰也就失去了功效,于是“通天之术”,“小天堂”思想产生,它们都是为了更好改造教义思想的产物,也取得了一定成效。

但是,天才的教义和思想都是灵感一现的浑然天成之作,对于本身一般的教义而言,多次整改,或许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不会长久。因为信徒渐渐对本来神圣无比的教义产生了怀疑――如此神圣,为何日日整改呢?

而且,教义这玩意儿一般都是比较虚幻缥缈的,说的天花乱坠实则一文不值,广大的农民阶级没读过书,所以不擅长幻想美好,就喜欢踏踏实实的吃饱饭。

综上,信仰并不能左右农民阶级的判断,影响他们的只是那点小小的信念。当你满足他们那点小小的信念之后,他们就会拼了命的杀敌,当不能满足时,就甩手撂挑子不干了。还有附加的一点,当满足了他们太久之后,他们会形成一种不劳而获思想,即已经完成信念干嘛还要继续奋斗呢?坐享其成往往带来的毁灭性打击(在后来的日子里,终将得到证实)。

如此种种,即是农民阶级的气运,无可避免,是优势所在,又是局限性之根源。农民起义一般是很容易号召,呼啦几下,就号召了一帮子人,而真正获得成功的农民起义,却屈指可数。

这就是我想说的,与其同时,我还想多总结点,就是太平军所代表的广大农民阶级的特点:

士气忽高忽低,视吃饱饭而定,这是其一,也是重要的;

战斗力忽上忽下,乘胜追击能力强悍,一败涂地本领丝毫不差;

长期享乐放纵之后萎靡持续时间长,基本上丧失战斗力;

以上三点,在战争起义初期,依靠着领导人的出色的掌控能力,暂时不见什么崩盘迹象,若是长久之后,当领导人去掉“出色”二字之后,便也是这支农民队伍覆灭之际。

或许,没有或许,领导人不可能永远出色,归根结底还是他们自身的问题。此是废话,不提也罢。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走过太平天国的那段日子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走过太平天国的那段日子
上一章下一章

第五节 详细解读农民阶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