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 红楼梦之知音(2)
()在他的发现下,《红梦》这部作品的价值,完全可以和西方伟大悲剧媲美,属于全世界。他对红梦的分析,立足于叔本华的悲剧哲学观念,同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
一)首先,构成悲剧的第一层,追溯人痛苦的来源:生活之欲。
他在《红梦评论》中这样说,“生活之本质何?欲而已矣。欲之为性无厌,而其原生于不足。不足之状态,苦痛是也……”即,人生的真相是追求**,**起之于贪念,但根本是因为不满足;因为不满足,所以痛苦。
1)那什么生活之欲呢?
他又说:“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人苟能解此问题,则于人生之知识,思过半矣。男女之欲尤强于饮食之欲。何则?前者无尽的,后者有限的也;前者形而上的(精神),后者形而下(物质)。”即,人的生活之欲,主要在于生存(饮食所依赖)和男女之欲上,而且后者更重要。
他借古代谚语“人不婚宦,**失半”,说人一生,就是花费大半精力,解决这两个问题。要生存,就要靠工农商宦,而宦(当官)在中国是最高的出路;解决男女之欲,在古典的传统社会,还是靠结婚,男人尽管性自由,但也要靠结婚来传递香火。这是谁考虑的呢?当然是我们每个人。王国维为此大发感慨:“呜呼!宇宙,(就是)一生活之欲而已。”
那《红梦》怎么和生活之欲挂钩了呢?
他认为主要是靠贾宝玉,宝玉的玉隐喻了“欲”之意(这个考据上的发挥,真是神来之笔),因此,贾宝玉最重要的任务就是结婚和仕宦――显然小说以此为核心构造生活的网,一点也不含糊。
生活之欲是人人皆有之问题。故而,贾宝玉的问题,也是人人都有的问题。他比较了《红梦》和西方最伟大的悲剧之一的《浮士德》的不同:浮士德,写的是“天才之苦痛”,而贾宝玉,写的是“人人所有之苦痛”。这样来看,《红梦》的伟大性不言而喻。贾宝玉的恋爱问题,就是男女之爱(欲),是普通人的境遇。就这层而言,《红梦》更接近现实生活的悲剧,因此,能引发一切有**苦痛的人之共鸣。
3)为什么贾宝玉说的是人人所有之欲呢?
他提到贾宝玉的来历:“却说女娲氏炼石补天之时,于大荒山……只用了三万六千五百块,单单剩下一块未用,弃在青埂峰下。谁知此石自经锻炼之后,灵性已通,自去自来,可大可小。”其他都升天了,就有一块没有升天,被抛弃了,这还不痛苦吗?因此他说,生活之欲先天就存在,人的一生不过是发现这欲而已。而这欲也是自去自来、可大可小的。人的堕落,就是因这生活之欲。
再从这一段:“宝玉本来颖悟,又经点化,早把红尘看破,只是自己的底里未知,一闻那僧问起玉来,好像当头一棒,便说:‘你也不用银子了,我把那玉还你罢。’那僧笑道:‘早该还我了。’”也可看出,那“玉”,便是欲。把红尘看破,就不需要玉(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