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再战
袁浩不仅丢下了李由的部队,灰头土脸的撤出了战场,还表现极为仓皇,部队一直撤到了后方的主力队列中。
由于溃兵们来势汹汹,鼓章军的主力险些将溃兵当成了河内军的部队。
当沈正遇到袁浩和他的溃兵的时候,溃兵的身后根本就没有追兵,袁浩和他的将士们被自己幻想出的敌人追击了一路。
袁浩是沈正最信任也是最器重的将领,但是袁浩辜负了这份信任。
如果说,张村之败还可以推给运气,这一次的战败,就完全是能力问题了。
沈正对将领的不信任感再度加强,他做出了北伐之后的第一个正确决定,撤销袁浩的职务。
一名将领,连续打了太多次败仗之后,再遇到敌人,仗也就不用打了,从主将到士兵都会对敌人产生畏惧,甚至于习惯失败。
袁浩在沈正起事时给与了沈正很大的支持,沈正顾念旧情,没好意思对袁浩重罚,除了象征性的取消了袁浩的职务,沈正保留了袁浩的所有权利。
袁浩离开军队,回到鼓章城,组织鼓章城的征兵和后勤工作。
沈正命令将士们加快速度,定策城方向已经出现了敌情,留给鼓章军的时间不多了。
承担后卫工作的林松遇到了河内军的快马,如果甚至不能立即做出决定,全军将会面临被包围的风险。
沈正并不甘心撤回鼓章城,如果此时撤兵,一切都会像起事前一样,甚至只会更糟。
他决定带兵前往丰溪城,不为别的,只是因为不甘心。
这一次的战斗将会由沈正亲自指挥,他对麾下的将士们已经失去了信任。
但他也不是不识时务,如果丰溪城真的已经事不可为,他会立即向东行军,撤回鼓章城。
沈正统帅主力,很快到达战场,他遇到了在战场附近集结败兵的李由。
同样是战败,李由的表现比袁浩强太多了,作为最了解战情的将领,他的意见也会影响沈正的判断。
李由:“虽然我军战败了,但我在撤兵的时候,俘虏了一名河内军的伤兵,伤兵供述,河内军会在这里构筑防御工事的原因,是因为拖延时间。”
“丰溪城内我军的反抗还没有被平定,将士们正在和贼首蒋继嗣进行巷战,属下认为,我军现在前往丰溪城,还有扭转局势的机会,只要杀掉蒋继嗣,河内军就会群龙无首,为我军争取更多的时间。”
沈正:“消息可靠吗?”
李由点点头:“绝对可靠,伤兵原先还嘴硬,属下上了点手段,才让这名伤兵屈服,我认为,这些情报必然可靠。”
沈正仔细打量了河内军的防线,又回头检查了己方的军队实力。
简单评估过兵力对比,沈正转头看向孙云:“孙先生,你认为,我军应该怎么样击破面前这支敌人?”
孙云:“沈将军心中已经有了打算,又何必多次一问呢?”
沈正笑了笑喊来卫兵,将进攻命令传达到军中,除了后卫任务的后军,其他部队同时进攻,这一次,沈正不留后手,一出手就是主力。
只有兵力不足的时候,才需要节省着兵力使用,在这个战场上,鼓章军拥有绝对兵力优势,人海战术就是最好的选择。
河内军也不是傻子,没有硬抗鼓章军的雷霆一击。
河内军的兵力本就已经在之前的攻防战中损失了不少,当鼓章军发起全面进攻之后,将士们立即让撤出线,朝着丰溪城退却,在撤退的时候还放了一把火。
火势很快被扑灭,沈正命令李由和部将魏成才两人进行追击。
两军在追逃过程中向丰溪城靠拢。
河内军在撤退过程中发起过两次反击,却没有取得好的战果,河内军的反击被击败了,丢下了尸体和伤兵。
李由和魏成才两个人继续追击,战俘则被送到了沈正身边。
沈正审问了战俘们,确认了战俘的情报,战俘汇报的内容和李由讲的一样,河内军即使设下计谋也不可能骗过所有人。
沈正当下不再犹豫,带领部队迅速跟进。
丰溪城的战情比沈正想象的更乐观,双方将士正在东门一带厮杀,东门已经被攻破,鼓章军将士们正在进城。
看情形,大概是河内军将士带兵入城的时候,鼓章军将士跟随在身后进城,守卫城门的河内军将士没有及时封锁住城门,导致双方在城门处厮杀。
城门变成了最激烈的战场,城外的将士往城里冲,城中的将士则拼命阻击。
城头上的守军也在配合作战,滚木落石不断从城头丢落,砸在鼓章军将士们的攻城队列中。
除了城门战场,城中也有多处起火冒烟的现象,城内似乎也发生了战斗。
先头部队夺取城门,对沈正来说既是好事,也是一件坏事。
夺取了城门,鼓章军就可以把城门当成突破口,不断将兵力投放到全城。
但是,鼓章军仅仅是击败了河内军士兵,却没能把河内军的反扑打退,鼓章军将士没有在城门处取得立足点,后续部队进城速度极慢。
沈正的部队没有任何攻城武器,将士们在短时间内只能从城门处入城。
城门处的鼓掌军战士已经疲惫不堪,但是沈正无法下令撤军重整。
部队已经夺取了东城门,此时撤军,一旦后续部队不能及时补位,或者撤退时候演变成溃退,整个夺门行动将会功亏一篑。
沈正只能在原有攻城部队的基础上指挥后备部队支援,同时,集中军中所有擅长弓箭的将士,让将士们向城头的河内军发起射击,为攻城将士们提供掩护。
除了城门处的战斗,沈正还指派士兵砍伐树木赶制云梯。
侦查兵也全部派出,前往其他几座城门执行侦查任务。
沈正不愿意放弃触手可得的胜利。
被赶制出的云梯迅速投入战斗,随着攻击面的扩大,河内军开始取得优势。
城门处的入城部队也加快了进城速度,士兵们大量涌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