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2章 援军入蜀
蒋继嗣场驻守临蜀郡,将士已经多年没有经历战争,所以,蒋部在临蜀郡驻军的日子中,除了训练就只剩下备战了。
魏振国则不一样,他的防区位于北方,由于鲜卑人连年南下入侵,魏部将士除了训练和备战之外,还经常参与实战。
面对游牧民族侵略,农耕民族通常来说有两种选择,同样组建一支骑兵,与游牧军进行快攻,或者,利用边境据点构建防御工事,设置一系列快速反应力量。
周地原本有条件组建一支精骑,柔兰郡有大量柔兰人,这些人擅长马术,而且,战场如果设置在柔兰郡,出于保家卫国的考量,将士们也能够认真作战。
孙立德却严令禁止军中存在成建制柔兰骑兵,不仅不能组建新部队,原本成建制的柔兰人也被采用升职专任等方式拆散。
因此,魏振国在军中大力推广弓术训练。
在魏振国的引导下,不论将士是否拥有弓箭,每个星期都会进行弓箭测试。
通过测试,待遇会得到保留;表现突出,将会获得奖励;测试不达标,待遇将会下降。
在魏振国奖惩政策影响下,汉军将士使用弓箭作战的能力迅速提升。
由于汉军缺乏机动性,汉军与鲜卑人之间,更多进行的是围困战与防守反击战,汉军的弓箭战术给鲜卑人造成很大杀伤。
王城作坊生产的弩箭虽然优先供给给伏波军和山地军,但是,魏振国还是顺利从王春处要到一批弓箭武装部队。
除了国库调拨之外,魏振国还通过一些西域商人购买了一批西域弓箭,甚至购买了西域战马。
在魏振国努力下,魏部汉军持弓率迅速上升。。
这次入蜀作战,魏振国就是带领这么一支部队进入蜀地。
和蒋继嗣预料中不同,魏振国进入蜀口关之后,没有立即进入东郡,与蒋继嗣进行配合。
他只问了章彤一个问题:“唐军主力在哪里?”
章彤告知唐军退守蜀中郡后,魏振国没有丝毫犹豫,当即组织将士南下。
魏振国行军目的就是消灭唐军主力,因此,除了行军路上必要据点外,汉军减少一切不必要进攻。
他和蒋继嗣不同,蒋继嗣作战完全依赖于汉军本部兵,魏振国作战方式却与唐人更像。
每当打破一座城池,魏振国都会征发唐军降兵随军行动。
在征战过程中,唐兵不仅负责制造器械,还在汉军扎营过程中提供外围警戒。
魏部士气高昂,在汉军猛烈进攻下,唐军城镇接连被攻陷。
汉军之所以取得显著战果,除了汉军战力较强之外,唐军的兵力调动也给了魏振国可趁之机。
孙雷对汉军第二支军队入蜀判断不足,由于蒋继嗣部在东郡征战,钟翼派出士兵向孙雷求援,孙雷因此带领唐军主力向东郡方向支援。
确认唐军主力动向之后,汉军进行分兵,其中一部由魏纪纲带领将士继续南下作战。
魏振国则亲自带领主力转向东郡,追击唐军。
汉军在东郡和蜀中郡的边界处追到了孙雷的唐军。
虽说是追击,其实更像是唐军摆好了阵势等待汉军接近。
汉军将士刚刚完成急行军,唐军将士却以逸待劳。
战争在当天中午打响。
尽管汉军兵力处于劣势,稍作休整之后,魏振国立即调整阵型,组织将士进攻。
汉军主动发起了进攻,却没有与唐军短兵相接。
汉军行军至射程范围之后便停止了行动,汉军将士丢掉手中长矛,换上弓箭对唐军进行齐射。
唐军明显没有想过汉军会拥有大量远程部队,组织弓箭手还击的同时,唐军迅速从阵后抽调盾兵到达阵前进行防御。
唐军弓箭手数量明显比不上汉军将士,而且,唐军持盾将士同样无法保护整个唐军队列,两军进行了两轮对射之后,唐军便被压制住。
单方面挨打对将士士气打击很大,唐军吹响了冲锋号,将士们开始冲锋。
利用汉军将士射击间隙,魏振国看清楚了唐军阵势。
唐军一共排成三列横队,队伍第一排将士都是装备精良拥有护具的精锐战士,队伍第二排将士都是新兵,人数最为庞大,装备却最差,唐军最后的将士同样是精锐士兵,队伍中甚至有少量铁甲步兵。
魏振国立即明白了唐军意图,对方统帅准备利用人海战术与汉军拼消耗。
根据唐军战术,他当场调整作战手段,命令将士们调整抛射角度,越过前排唐军将士,直接射击唐军第二阵。
同时,魏振国从军中抽调了一支三百人的部队,留作全军预备队。
魏振国这次出兵并没有唐军战俘随军,他把所有战俘都交给了魏纪纲在蜀地攻城略地。
没有战俘,汉军将士需要直面唐军冲击。
汉军匆匆射出两轮箭雨之后,将士们捡起武器,前排将士统一排成长枪对敌。
唐军并不是第一次面对汉军枪阵,发现汉军拥有武器优势,唐军没有选择正面突破,将士们停下冲锋脚步,对汉军进行试探进攻。
很快,唐军调整了策略,唐军充分发挥了兵力优势,将士从两翼进行迂回,试图攻击汉军侧翼。
汉军长枪不能转向,非常被动。
唐军从两侧持续投入兵力,向汉军阵型中央进行挤压,汉军阵型两侧将士开始出现伤亡。
魏振国命令预备队将士做好战斗准备,却没有立即把队伍投入战场,他选择继续等。
唐军似乎以为胜利在握,率先派出了预备队,预备队从两翼迂回过来,试图扩大战果。
派出预备队之后,唐军已经没有余力调整兵力部署。
魏振国看清楚战局,不再犹豫,亲自带领预备队进攻唐军左翼。
他挑选的方向正好是唐军老兵和普通民兵的结合部。
在汉军的突击下,唐军迅速溃败,将士们开始逃散。
魏振国顺势带兵出击,大军驱赶败军向东郡运动。
魏振国明白,汉军在东郡拖得时间越久,蜀中郡和潜龙郡的战局对汉军越有利。
因此,汉军驱赶唐军败兵,两军一前一后向东帝城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