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3章 最终章
仲夏夜里,连风都是热的,许淮举着袖子扇着风,在燕王府的门口站了好一会儿才走了进去。
不是第一次见朱棣,却是第一次发现朱棣如此的端肃。
之前好几次,朱棣总是自称狄竹,那时的他年纪虽稍大了些,可看起来并不像个武将,倒是更像个儒臣。
此时,朱棣正手持一柄铁剑,在院子里独自一人练的畅快淋漓。
直到两刻钟过去,朱棣身上的衣服都湿透了的时候,他才停了下来,有侍者端了水上来,他只是象征性的擦了擦手,之后便去沐浴去了。
又等了一刻钟,朱棣才终于来了。
请许淮坐下之后,朱棣才问许淮他寻来所为何事,自从上次那件事情之后,这两人之间其实已经有了些许的默契,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并不会碰头。
毕竟,这是在是……太敏感了。
许淮记得,九月份,朱元璋就会宣布立皇太孙的事,朱棣必须要在此之前,得到朱元璋百分比的信任。
听了许淮所说,朱棣却道:“既是他已经决定的事情,大约是无法改变的。”
他朱棣也是如此——他很了解他的父皇。
许淮却道:“明日午后,今上会秘密出宫,要去一趟皇觉寺,待他返回的途中会有山贼将其挟持,届时,信会送到你的手里,你只要出现去救下他就好。”
朱棣霎时站了起来:“你好大的胆子!”
许淮颇有些无语:“若非如此,皇太孙便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朱棣道:“此时一旦事发,你可知道,后果是什么?”
许淮道:“我既能做到如此,定不会留下任何线索。”
可实际上,从朱元璋做出秘密前往皇觉寺这个决定的时候,就只是在做一个局,而做这个局的人,正是许淮。
许淮往来皇宫的次数多了之后,好几次都是代替了洪世贤去面见朱元璋,见过了几次之后,才发现朱元璋实际上与历史上的传言十分不符合。
历史上的传言,朱元璋自尊心太强,自卑感太重,有着很强的支配欲极强,好猜疑,多忌讳,极端残忍,缺少宽容等等,且传这一切都只是因朱元璋为旷世乞丐,是因为他从社会最底层起家,最后登上王位,并且推行了与众不同的宗教政策,产生一系列影响。
虽然后人也都说,朱元璋的性格不能一概用“好”或“坏”一个字来评价,可到底还是落了个残暴君王的名声。
许淮第一次见朱元璋的时候是在朱标的病榻之前,彼时他脑海里存着朱元璋的这些个性,总觉得一个不小心自己就会被砍脑袋,到后几次的面见,却渐渐觉得这不过是个略微偏执的老头,和很多现代老头一样,有着自己的想法,也有着无可奈何的抉择。
一直到最近的几次,许淮越发的觉得,朱元璋不过是个身居高位的普通老头,他老年丧子,死了发妻没了老来的伴儿,以及他做出的很多选择都只不过是身居高位之时,为了保全一些东西,而做出的必须舍弃的一个抉择而已。
许淮看得出他其实还是更喜欢朱棣,或者说更想要让朱棣来继承自己的位置,只是碍于祖制,还有满朝文武的反对的声音。
许淮以退为进,劝朱元璋其实朱允炆也挺好的,只是缺少些历练,剩下的,简直就是第二个朱标。
彼时,朱元璋没有理解许淮的意思,想了好一会儿,才惊觉,许淮的意思是要给朱允炆历练。
于是他当即答应下来。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许淮给出这样的暗示,不过是想给朱棣妆造机会。
第二天就在皇觉寺里,许淮写了一封信,对朱元璋说这封信会送到朱允炆的手里,无论朱允炆用何种方法,只要他来救了他就好。
朱元璋觉得这是个十分简单的任务。
待得许淮派人将信送出去之后,朱元璋便开始默默的等着,也会拉下身份和许淮说些他觉得有趣的话题。
许淮只是应着,心里暗暗算着时间。
不多久,便又扬尘滚滚而来,四百余人的护卫队到得皇觉寺的山下,堵住了能走的所有路口……
朱棣很简单的便找到了朱元璋和许淮等人所在的位置,朱元璋诧异朱允炆为何没来,朱棣却道,是自己劫了那封信。
当朱棣说完这句话,许淮整个人都呆住了,望着朱棣。
朱棣将劫信,已经迅速领着王府的护卫队赶来营救的事情说了一遍,却是得了朱元璋的一顿臭骂!
事后,许淮才惊觉,朱棣本来也是个铁耿耿啊!让他撒谎,还不如实话实话……朱棣却似乎早就预料到了这样的结果,并未去与许淮追究,只是,许淮想要跳过建文朝,阻止削藩,阻止靖难之役的计划彻底宣告失败。
朱棣虽是未去追究许淮,可依然起了生事之心,从皇觉寺回去之后,带领一帮亲随去了太子宫,称怀疑今上遭绑架,然而朱允炆却并不知情。
朱棣来太子宫的原因便也是怀疑此事并非许淮所为,而是一场由太子拥趸党的阴谋。
因朱棣的到来,朱允炆对这位原本十分尊重的似乎产生了敌意。
叔侄两人的战争由此便已经埋下了种子。
朱元璋回宫之后召见朱允炆,前去召见的人却遇见了在太子府的朱棣,于是便两两人一起带回了皇宫。
朱元璋大发脾气,一来觉得朱棣破坏了自己考验朱允炆的计划,二来觉得朱允炆没有一点魄力,是将来的皇储之人,却要被自己的叔叔训斥,实在是不应该。
可到底朱允炆还没有被立为皇太孙,朱棣作为长辈,说教也却是没有错,于是朱元璋便将所有的脾气洒在了朱棣的身上。
面对一连串的发问,朱棣根本答不上来,十分憋屈的离开了皇宫。
此时的许淮也十分的郁闷,自己的计划被破坏,自己还被卷入了无端的纷争里,他实际上是支持朱棣的,可事态的发展以及朝着不利于朱棣的方向狂奔而去。
朱棣出宫之后在宫门口等待着朱允炆,把刚才在御书房,朱元璋问他的问题全部问了一遍给朱允炆,朱允炆也哑口无言,根本什么都不知情的朱允炆意识到了朱棣的反常,感觉朱棣是在制造时段,两人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恶化。
九月二十二日,朱允炆被立为皇太孙,朱棣也被遣回封地。
许淮觉得是自己的过失去找朱棣,朱棣却表示无所谓,他从自己的怀里拿出一本小册子来。
许淮这才发现,自己找了好几天写满了未来之事的小册子被朱棣拿了去。
朱棣表示自己只看了第一页,却对许淮的身份表示好奇,许淮没有说出自己的身份,但却已经释然,告诉朱棣,自己本想要改变什么,可挡不住历史的滚滚洪流,当历史的尘埃落在人的肩头,都会变成一座大山。
许淮告诉朱棣自己错了,也让朱棣放心,未来几年里,他会成为朱棣很好的左膀右臂,愿意辅佐他成为举世的明君,即使,他与朱棣相隔千里。
朱棣表示信任许淮,之后返回封地。
洪武二十六年,蓝玉西征班师回朝,许淮按照历史的走向,密告蓝玉谋反,并担任了审讯之职。
对于忽然冒出来的一个人,蓝玉表示一定不会放过许淮,可彼时的许淮已经想明白,他决定不再去改变历史,只是顺应历史,是历史的车轮继续往前走去。
他写的审讯词为:“蓝玉同景川侯曹震、鹤庆侯张翼、舳舻侯朱、东莞伯河荣及吏部尚书詹徽、户部侍郎傅友文等谋为变,将伺帝出耪田举事。”
审讯之后,十月狱具族诛。
许淮凭借自己的影响力尽可能的减少坐党夷灭的人数,让历史上的三万人减到一万五千人。
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傅友德因为蓝玉伏诛而惶惶不可终日,冬宴只是,宴饮未尽,傅友德直接站起身来,朱元璋以为其不敬于他,便令其召来了他的两个儿子。
傅友德理会错了意思,再来之时,竟拎了两个人头来。
朱元璋大惊说:“你为何如此残忍!”
傅友德抽出袖中的匕首说:“你不就是想要我父子的项上人头吗?”
言语落,傅友德自刎与殿前。
不过十余天之后,王弼也自杀而亡。
二十八年二月初三日,冯胜也被召还赐死。
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初十日,本就身患旧疾的朱元璋喝了酒,突发疾病,危在旦夕。
近身伺候的陈公公派人去传唤所有皇子重臣进宫,陈公公拿来遗诏,不过朱元璋还没碰到遗诏便已咽气。
事实上遗诏早已拟好,上面写着传位给皇长孙朱允炆。
朱允炆继位后,无意中发现了许淮伪造的三个锦囊,朱允炆以为是朱元璋留给自己的,打开第一个,上头写着让朱允炆去争取朱棣辅佐自己。
因两人本就有矛盾,朱允炆不敢抱希望。
登基大宴结束之后,朱棣准备回北平,但又对许淮说朱允炆大概不会轻易让自己离开。
此时许淮已在黄子澄等人的保荐下,成了朱允炆的谋臣,许淮建议朱允炆微服访朱棣,结果吃了闭门羹。
朱允炆回到宫里,有大臣来报,说朱棣想要回北平,所以已将燕王府包围。
黄子澄也认为不能让他离开京城,但朱允炆始终犹豫着。
这时,他想起朱棣不肯答应辅佐时可打开第二个锦囊。
锦囊里写着:“削藩王,保江山。”?
但黄子澄和齐泰等人极力要求朱允炆杀掉朱棣。
许淮告诉朱棣,可以装疯脱身,骄傲的朱棣不屑于这样做,待朱允炆来时,因治国之道和削藩之事,和朱允炆大吵了一架,朱允炆觉得自己要做的的确很过分,其中最最不起的便是四叔朱棣。
所以他给了朱棣一个晚上的机会。
朱允炆走出燕王府,对众人宣布:“燕王疯了”,之后,强行下令撤走所有官兵。
朱棣回到北平,即以“清君侧”之名起兵,发动了历经四年的夺位之战,即为历史上著名的“靖难之役”。
靖难之役后,朱棣邀请许淮继续做自己的谋士,许淮选择拒绝,变卖了所有的京师产业,带着家眷拿着这些年的积累归隐山林,从此,一家人过上了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