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伐徐

第10章 伐徐

公元前977年,在位十九年的周昭王死于意外,其子姬满继承周王之位,史称周穆王。

周穆王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富于传奇色彩的帝王,世称“穆天子”,他智慧超群,治国有方,开疆拓土,使西周成为当时的强盛大国,将西周的势力和影响,推至西域、中亚各国。

周穆王继位后,没有像昭王那样靠武力征伐四方来平息、缓解国内各种矛盾,而是一针见血指出阶级矛盾是统治阶层内部出现了问题,没有树立立国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思想。

于是,穆王任命两位高级官员,组织朝廷官员反复学习执政规范,并且按要求定期做好学习笔记、思想汇报,取得了良好效果。

在整顿内政的同时,周穆王整军习武,强化科技,改进生产工具和武器,积极扩充武力。在周穆王的统治下,周王室发展并保持了强大的军事实力,恢复宗周六师的建制,还多建了一个“七萃之士”的特种部队。

为吸取父亲昭王溺水事件的教训,穆王还从无到有组建工程部队,专事搭建浮桥。史载,征伐楚国时,周穆王的战车驶到据说连羽毛都浮不起来的弱水时,河里的大乌龟(“鼋鼍”)等自动搭起了桥让周穆王的战车通过。

这一切都说明了当时的工程部队掌握了预应力连续木结构桥梁的关键性技术。

经过十二年的休养生息和积极发展军事,西周重现昭王初期的鼎盛局面,有了扩充的实力,周穆王决定派强大的骑兵开拓疆土。

除了北方以外,其他地方都被成、康、昭三王基本平定,穆王分析天下局势,不顾众臣反对,决定北征犬戎,开通西域。

大军所指,锐不可当,北征军一口气呑并了犬戎五个部落,并对俘虏的戎人实行人口的迁移与收容政策,迁移到古太原一带(今甘肃镇原),进行有效的管辖,从而扫清了通往西域的屏障。

从当时的情况来看,穆王北征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没有把犬戎打服气,受了皮外伤的犬戎心怀怨恨,到周幽王时,直接出兵灭了西周。

北征犬戎,旗开得胜,充分满足了穆王的虚荣心,他决定要做一件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之事——征西域。

北征犬戎后的第二年,周穆王率军出阴山,渡黄河,经宁夏、甘肃、青海,入新疆,一路或战或和,一边旅游一边打仗,辗转至传说中的青鸟之所憩的地方(今甘川交界处),马上就可以见到异域风情的西域之主西王母了,穆王很兴奋,与西王母会见开场白都打了几遍腹稿。

但开场白还没定稿就出事了——徐夷来犯。

徐国(今江苏泗洪)是个极端不稳定因素,夏朝伐之,殷商伐之,三监之乱时周公也伐之,总之是个打不死的小强。

到了昭王时期,徐国首领徐诞一改原先猖狂捣乱、不成气候的姿态,认真学习领会了周文王“施行仁政”的政治主张,逐渐强大起来,江淮一带的三十六个部落全部归附,范围涉及到淮河、泗水流域的苏、鲁、豫、皖的部分地区

到穆王时期,徐国势力范围广,实力很强大,连做事不计后果的穆王都对徐国忌惮三分,承认其为东方霸主。

徐诞进一步得寸进尺,自封为王,是为徐偃王,想与周天子分庭抗礼。

穆王也睁只眼闭只眼——等收拾完其他国家再来收拾你。

穆王十三年,自信心爆棚的徐偃王不满足当东方霸主了,他想学周武王,当开国天子。于是,徐偃王趁着穆王出征西域的时候,果断出兵,照搬当年武王伐商经验,趁宗周空虚,准备快速攻下周王室核心机构。

但他忘了他没有姜子牙,殷商也没有大楚,照搬经验更是不可取的。

但徐偃王还是有信心的,因为他势如破竹一路打到了芮国(山西省芮城县),处于宗周和成周之间,但这时候他犯难了——往西可以打宗周,往东可以打成周,分兵两路可以鱼和熊掌兼得,但不保证能打得赢。

宗周有宗周六师驻防,成周有成周八师驻防,哪一个都不好惹。

对徐偃王来说,怎么打很伤脑筋。

周成王当时设两个国都还是有好处的,至少可以让盲目的人多思考一些。

徐偃王犹豫的时候,穆王也没闲着,得到消息后,单枪匹马的坐私家车从西域往家里赶,同时派快马通知楚国出兵伐徐,解徐夷之围。

史书上说穆王一天一夜时间就从西域赶到了成周,我看了下地图,高速1700余公里,过路费600余元,就算抄近路,一天一夜这个时间也有点悬。

顺便提一下穆王的司机叫做造父,为飞廉四世孙。这次造父驾车立了大功,周穆王便把赵城(今山西洪洞)赐给他,造父族就改称为赵氏,为赵国始族。造父的侄孙非子因善于养马,而被穆王二儿子周孝王封于秦地,为秦国始祖。

此时楚国的国君叫做熊胜,是一个非常能打的人(公元前970年,在位十一年的熊黵去世,其子熊胜继承楚君之位)。

熊胜收到穆王的求救信,为了弥补父亲熊黵当年没照顾好昭王,导致昭王溺水一事,立即组织大军直奔徐偃王老家。

我又看了下,从楚国到徐国也要700余公里。

两边都是长途奔袭。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穆王不通知附近的诸侯国勤王?

原因有两个,第一个很简单,其他诸侯国打不过。其二,顺便试探楚国。

仔细分析第一个原因,徐偃王当时非常强大,强大到拥有三个集团军的穆王都对他忌惮三分,其他诸侯国去了也是当炮灰,还让其他蛮夷有机可乘进入中原。同时,穆王对驻守宗周和成周的周六师和成周八师的战斗力还是很有自信,一时半会还不至于亡国,但时间拖长了也难免出现意外。

第二个原因,楚国在昭王的扶持下,肃清了长江流域,一跃发展为一线强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其真实实力连穆王都不是很清楚。让楚国勤王,一是考验楚国的忠诚,如果楚国按兵不动,穆王平息徐国叛乱后,首先就要组织兵力讨伐楚国。二是摸摸楚国底细,楚国出兵伐徐,即可以见识到楚国军事实力,又可以让两国两败俱伤,西王室也可坐收渔人之利。

穆王没有考虑如果楚国打败了徐国怎么办,因为他根本就没往这地方想。

出征在外的徐偃王也没往这地方想,因为他的国都围墙有十二里长,比镐京的还长三里,并且守备精良,士兵和百姓同仇敌忾。

不知道比镐京还长三里的围墙发挥作用了没有,但是楚国的战斗力出乎穆王和偃王的意外——直接灭了徐国。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什么楚国出兵那么爽快?

熊胜是一个善于把握时机的人,对于昭王的要求自然要拿捏后决,见机行事,绝对不会用鸡蛋去碰石头的,是一个很贤明果决的君主,更不会为了弥补昭王之死而贸然出兵,很大一个原因就是看中了徐国富饶的土地和长期积累的财富。

亏本的生意熊胜绝不会干。

得知徐国被楚国灭了,徐偃王除了大吃一惊还很伤心,对正在交战的穆王说自己的国说没就没了,要回去看看,发扬仁义的精神来安抚百姓,没心情打了,等好点再来。

穆王也很生气,好不容易赶回来,你说不打就不打?

于是穆王大起成周八师之兵,趁徐军动摇之际杀了徐偃王,将他的儿子徐宗及其遗民北迁至彭城(今江苏徐州)封国。

楚国对徐国一战收获颇丰,实力不断壮大。

不过穆王也很恼火楚国,虽然楚国勤王有功,但灭掉了一个封国太简单粗暴,有违礼法,楚国又在班师回国过程中,打着穆王的旗号沿途烧杀抢掠,得了不少实惠,一分钱都没上交,全部中饱私囊。

关键是楚国得了便宜还不卖乖,每年进贡还不见人影,连苞茅都不见一根。仇恨便深深的扎根在了穆王心里。

徐国对楚国灭国一事更加耿耿于怀,几百年后,齐国约徐国一起伐楚的时候,徐国挽起袖子冲在了第一个。

公元前946年,楚君熊胜去世,其弟弟熊杨继承楚君之位。

通过几年的观察,周穆王觉得熊杨为人善良、忠厚耿直,关键一点是不会打仗,于是周穆王准备向楚国下手了,下手的方式也很文雅——打官司,具体执行措施是在楚国强行推行《吕刑》。

《吕刑》是中国流传下来最早的法典,由穆王命吕侯所做,故称《吕刑》。该刑法将礼、刑、罚三种手段结合起来,开创了的一种全新的法制模式,丰富了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和法律制度,并且极大地影响了中国的国家司法体系。

简要来说就是遵从“刑不上大夫”这一“礼法”,规定犯了事的贵族可以拿钱买命,或者买身上的某一部位,明码实价,童叟无欺。

周穆王决定在楚国强行推行《吕刑》,就是看中了楚国几十年的财富积累,尤其是二十多年前伐徐一战中,收获累累,而给楚国定的罪就是谋杀周昭王,根据《吕刑(草案)》相关条款,穆王要楚国出钱来赎抵谋杀周昭王的罪,要不然就要砍下楚君的头。

由于《吕刑(草案)》还处于草案阶段,没有经过各级诸侯讨论通过,并且穆王要价太高,加上周昭王的死与楚国没有直接关系(有间接关系),楚君熊杨强烈表示反对。穆王觉得首次推行《吕刑(草案)》必须铿锵有力,为日后的普及铺平道路,于是率殷九师伐楚,以儆效尤。

熊杨一如既往的继承了先辈“恐周症”的光荣传统,被穆王打的晕头转向,最后被迫签订停火协议,被穆王罚的倾家荡产,积攒起来的老底子全罚进去了。

这件事也间接的导致了后来的楚国与周朝决裂。

但是熊杨也很有个性,一口气活过了穆王之后三任天子(恭王、懿王、孝王),他才撒手人寰,从这一点上来说,熊杨也很争气的。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大楚二三事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大楚二三事
上一章下一章

第10章 伐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