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说服自己,说服他人
要想说服别人,先要说服自己,然后再以自己的沉稳自信去征服他人。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工作,以至政治、金融等各行业,只要你在气势上胜对方一筹,就能做到先声夺人。
一个没有气势的人,就如“脊椎”病变的人,“屹立不倒”只能是一个神话。有气势者,在生活和工作上都一定是强者,没有气势者必将沦为弱者。机遇和命运从不会“垂青”弱者。如果你是个企业家,没有“泰山压顶而神色不变”的气势,企业也将会失去精神力量,属员自然没有安全感,最终的结局是导致溃不成军。
印尼华裔杰出银行家李文正在扩展太平洋贸易方面,构思大胆,志存高远,气势非凡。李文正在公司员工例会时不紧不慢地这么说:
“把发展事业的目标,定在高点上……最后的目标,是到世界各地去建立据点。”
李文正把目光投射到远处区域,未来领域,包含甚广,思考极远,不是唯唯诺诺、亦步亦趋的小家子气,而是大刀阔斧,敢想也敢当、敢做的宏大气势,压人一筹,令人刮目相看。
现在,我们从下面几个方面来看以气夺人的说话艺术。
商战场合需以气压人
第23届洛杉矾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尤伯罗思开创了奥运会不赔钱反而赚钱的先河。其成功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他充满自信、以气夺人的说服术。
以往各国承办奥运会,都是千方百计地说服人家往外掏钱,结果总是赞助者寥寥无几,给各举办国财政造成困难。
尤伯罗思则反其道而行之,他在要求别人赞助时,会对赞助者提出非常苛刻的条件,像不得在赛场内作商业广告;赞助金不得低于五万美元;按公司信誉、赞助款额及支付时间的顺序实行“五选一”的策略。他是抱着这种“皇帝的女儿不愁嫁”的自信态度,从纷至沓来的赞助者手中,拿到大笔的赞助。这种气魄、这种自信,可以说是他成功的前提。难道这不很值得我们借鉴吗?
在现代各式各样的社交公关活动中,若要说服他人,为自己赢得利益,就不能不靠自己充满自信、气度不凡的言词,来打动对方,赢得对方。众所周知,美国在引进人才上不惜重金。一次,为了动员一位刚刚作出重大发明的科技人员到美国工作,美国和其它国家展开了一场人才争夺战。后来,美国人不再同别国进行讨价还价了。他们直接对那个发明家说:“我们相信,你一定会来美国的。因为,不管别人给你多高的薪水,我们都会给你他们最高数的五倍!”如此的自信,如此的气势,结果可想而知。
面对邪恶时需以气夺人
气,有正气和邪气之分,但我们如果要以正气压邪气,必须要有大无畏的胆略、蔑视对方的气概,让敌人一见就心惊胆颤,最后只能灰溜溜地败下阵。
比如,汪精卫的老婆陈肇君刁钻刻薄,骄横跋扈,凡要吐痰,得让秘书手捧痰盂递上。有一次,何香凝来访,谈话间陈璧君又要吐痰,漫不经心地对何香凝说:
“捧痰盂来,我要吐痰!”
何香凝先是一怔,继而大怒,拍案而起:
“你是什么东西!竟要我为你捧痰盂?――现在我想吐痰,你给我捧痰盂来!快些!无论从哪方面说,我都有资格要你这样做!”
在何香凝的凌厉逼人的攻势面前,陈璧君只好彻底认输。
1966年初秋的一天,陈毅同志正在北京第一外国语学院主席台上演讲。几个造反派头头提着高帽子要揪斗陈老总。陈毅,这位一分钟前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以特有的幽默、坦率的言辞和颜悦色地开导着年轻人的长者,此刻突然怒目圆睁,威风凛凛,拍案而起,挺立台心厉声喝道:
“看你们谁给我戴!看你们哪个敢给我戴!”
陈老总在危急时刻,接连两声呵斥,訇然有力,以气压人,字字千钧,吓得几个造反派头头呆若木鸡,愣在那里,不知所措。陈老总这里使用的就是以气夺人的说话方式。
从以上两位老革命家的故事中可以看出,只要手中有真理,气永远都壮。如果手中无真理而气壮如牛,那也不过是色厉内茬的纸老虎,不堪一击。
比如某水泥厂厂长老任,把违反厂纪的工人郭兴来开除了。郭兴来不服,拿着寒光闪闪的利斧,杀气腾腾地来找厂长算帐。他质问:
“凭什么开除我?”
“凭你七个月不上班!”
“你开除了我,我的斧子可不是吃素的!”郭兴来恶狠狠地说,边说还边举起斧子晃了晃。
老任毫无惧色,面带威严,斩钉截铁地说:
“你要干什么?告诉你,你的斧头我见过,你想用它吓倒我那想错了。要是怕,我就不当这个厂长!”
郭兴来被镇住了,“当”的一声,斧子砸在桌子上,转身灰溜溜地离去。
这个工人因为手中无真理,看上去气势汹汹,实质上不堪一击;老任因为真理在握,一身正气,于是理直气壮,制服了寻衅闹事之徒。
声张正义时需要以气夺人
林肯是个极有正义感的人,在他当律师的时候,有一天,一位老态龙钟的妇人来找林肯,哭诉自己被欺侮的事。这位妇人是美国独立战争时一位烈士的遗孀,每日仅靠抚恤金维持风烛残年。前不久,出纳员竟要她交付一笔手续费才准领钱,而这笔手续费等于抚恤金的近一半,这分明是勒索。素有修养的林肯听后怒不可遏。他安慰老妇人,答应帮她打这个没有凭据的官司。因为那个狡猾的出纳员是口头进行勒索的。法庭宣布开庭,在原告申诉之后,被告果然矢口否认。因无证据,形势对老妇人不利,这时林肯站起来,首先以真挚的感情述说独立战争前美国人民所受的深重苦难,述说爱国志士如何揭竿而起,怎样忍饥挨饿挣扎于冰天雪地,流尽最后一滴血。讲到这里,突然间他的情绪激动起来,言词有如夹枪带剑,锋芒直指那个企图勒索烈士遗孀的出纳员。他说:现在事实已成陈迹。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老而可怜的遗族,还在我们面前,要求代她申诉。不屑说,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经有过幸福而愉快的家庭生活,不过她已牺牲了一切,变得贫穷无依,不得不享受着革命先烈争取来的自由的我们请求援助和保护,请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发言至此嘎然而止,听众的心早被感动:有的捶胸顿足,扑过去要撕扯被告:有的眼圈泛红,为老妇人流下同情之泪;还有当场解囊相助。在听众的一致要求下,法庭通过了保护先烈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林肯正是抓住了老妇是先烈遗孀这一事物的关键,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尽情渲染了人们对遗孀的同情心理,取得了辩论的成功。
从林肯这则胜辩事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在据理力争某件事时,在语气上,应讲究语势的连贯和动人的力量,选用的词语要褒贬色彩鲜明,较多地运用语气词表示各种复杂的感情,比较注意口语修辞,经常运用排比、对偶、反问、设问等句式增强语势,来表示肯定、否定、说服、证明、反驳等意思,有时还应选用一些呼语、应答语,加强对话之间的衔接,有利于渲染气氛。
人活一口气,佛烧一炷香。只要有正气,再聚理成势,以势助气,气则旺,胆则壮。有气有胆,说话才仗义,腰板才硬实,形象才高大,风格才完美。
所以,一个人以一种什么样的形象立足于社会,确实与他的说话形象和说话风格――即举止形象和谈吐风格是分不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