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8章 想升官,得分权
“那孟庄主当年屠灭苏家庄时,可有发现异常,为何跑了苏家姐妹和奶娘?”
“此事孟某说了多次,并不知苏家姐妹如何逃脱。”
“那本王告诉孟庄主吧,是因为苏家地下有一条密道。”
“什么!”孟曾泽吃惊,遂即忙说:“苏家庄有密道!”
“不错,孟庄主事先就一点不知情?”
“丝毫不知。但我当时命人在附近放哨警戒,就是为了防止苏家有密道,经由密道逃出活口,怎能让他们从密道逃脱。”
“首先,苏家这条密道只有苏家几人知道,其他人完全不知。其次,这条密道共有两条通道,一条向西。相比孟庄主当时派人向西去了林子里警戒,防止苏家人遁入树林逃窜。但还有一条路孟庄主恐怕想不到,苏家有一条密道,一直通向万御山庄,苏家姐妹正是经由这条密道逃脱。”
“这……这不可能,苏家庄距离万御山庄少说三四十里地,如何能挖掘如此长的地道不被发现,不渗水,不塌方。”
“问的好,但如果这条密道是三百年前朝廷修的密道,被苏家偶然发现了呢。”
“什么!”
孟曾泽大惊失色目瞪口呆,显然想象力再丰富,也想不到会有如此离奇的巧合发生。
“万御山庄与苏家地下,被一处长达三十二里的密道相连,从苏家密室可以直通万御山庄。而据本王调查,万御山庄是苏家暗中购买的房产,但一直没有启用,处于空置,因此你攻打苏家庄当晚,奶娘就带着姐妹逃出了苏家庄去了万御山庄。”
“那为何苏世贤、苏迅风父子不从密道一起逃走。”
“因为苏家父子自知逃不脱,所以留下掩护苏家姐妹逃命。如果父子二人都跑了,你们还不把苏家地皮翻过来。苏家没你想的那么怕死,苏家其实一早做好了死的准备,相反苏家父子一死,苏家姐妹更安全。
好了,今天的谈话就到这里吧,孟庄主如果想起了什么,可以告诉本王。”
董达当初决定留着孟曾泽暂时不杀,现在看来有先见之明。孟曾泽虽然是不是密党创始成员,但是他知道的花边消息非常多,很多事情经由孟曾泽能还原出真相。
之后几天沈云卿重新梳理了这次襄阳的收获,期间女帝让人调出了孝德帝时期全部的库档和密档,一连查了数日,沈云卿惊奇的发现,孝德帝和当时的大文豪“玉圣笔”,也就是沈云卿的祖先沈闻关系非同一般。
之前只知道孝德帝欣赏沈闻的文采和墨宝,但是从史料和密档上看,所有迹象都显示,孝德帝和沈闻的关系非常密切,沈闻当时无官无职,就是一个游离在皇权官场和闲云野鹤之间的散人,但是与孝德帝的交集非常多,这显然不是正常现象。
从历史上大文豪的结局来看,要么就是王羲之的结局,要么就是唐伯虎、苏轼式的人生,沈闻从目前来看,沈闻更像是王羲之的结局,基本是善终的。
但是,沈闻当时与孝德帝有着这么好的关系,沈闻的子嗣为什么突然一下都沉寂了,没有延续沈家和皇室的特殊关系,也没有因为这层关系受到皇室的荫蔽,这不是很奇怪吗?
然后沈云卿又命人去细查了族谱,沈闻之前的内容不翼而飞他是知道的,但族谱上却没有记录到沈闻的夫人,甚至连妾室都没有,沈闻的两个儿子就好像是凭空冒出来的,显然是沈闻有意隐去了配偶,绝对不可能是漏写。
一连串的反常无不在暗示孝德帝时期,一定发生过什么不为人知的内幕,否则不可能出现这么多反常现象。
而且沈云卿发现,孝德帝时期的君侧录有删改和重修的迹象,很多地方前后接不上,和史料有出入,不少日子甚至完全一笔带过,很少记录内容,这意味着孝德帝时期不像表面上看的那么风平浪静。孝德帝时期太后垂帘到孝德帝三十九岁的特殊权力关系,一定有什么内幕。
十二月初十,沈云卿随驾抵达神都,沈云卿潜水十多日后终于现身,之后先走了个一个过场,去见女帝做了一些汇报工作。内阁官僚也不消停,沈云卿刚一露面,回家屁股还没坐热,各路电话接踵而至,桑劲川与户部侍郎楚岳涛更是找上了门。
“呵呵,海郡王此行车马劳顿很是辛苦,本官前来叨扰很是过意不去呀。”
“哪里哪里,都是为陛下与朝廷效力,累一些也是应该的。不知桑大人与楚大人此来何处需要本王效劳。”
“岂敢劳烦海郡王大驾呀,呵呵……”
桑劲川哪里敢劳烦沈云卿帮忙效力,能不折腾他就算不错了。
放出官制改革消息不久,官僚们就发现始作俑者沈云卿居然提前跑了,可见是早有预谋的阴谋,这让官僚很是恼火。
略作寒暄后,桑劲川打开天窗说亮话,直截了当说:
“海郡王临行之前放出消息要动官制,可海郡王这么一走,让我等很是为难啊。”
“有吗,大家都升官发财,百官还会为难?不能吧。”沈云卿挑着眉毛讽刺说。
桑劲川顿时有些尴尬,这时楚岳涛说:
“海郡王您手段了得,神都的京官是都升官了,可地方上却要戳我们的脊梁骨,这不是让我们为难吗。”
“楚大人,这话说的不对呀。本王的方略中,下到主簿县丞,上到尚书宰相,无不升官,难道小官升官一级还不满足,那要升几级。”
“大家都升官这不假,可要让地方上让出一半的乡给中枢放缺,地方上岂能同意。”
“这升官和中枢放缺是一回事吗?”沈云卿反问,遂即又说:“中枢放缺是天经地义,朝廷的官,朝廷不放缺,谁放缺?让地主老财放缺?这什么道理。
更何况说,朝廷行政只到县,确切的说,只到县令一级,县令奔下的县丞、主簿、属官、县尉,日后都将收归朝廷任命,由各部自己放缺。各县下的乡,一半仍由各部放缺。全国一夜多出数万十数万的缺口,地方上还不满足啊,这个道理说得通吗,我都替这些当官的脸红。”
升官谁都欢迎,但是要分权,一个个都寻死腻活不乐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