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4章 分洪
继续与王亨就江东水情聊了一个多小时,二人在雨中前往大桥视察。
由于洪水和暴雨缘故,施工已经全面停止,却是藏不住茫茫大雨中大小雄伟的身姿。
“郡王,这桥真大气,难以置信长江上能建如此壮观铁桥。”
汪宁飞感慨不断,沈云卿一样感同身受:
“换做四十年前,谁也不曾想到能有今日壮举,此桥一旦通车,天堑将变通途,从此打通南北,不在受到长江阻遏。王亨大人。”
“下官在。”
“泰德二十三年下半年,此桥能否按计划修通?”
“如果没有意外,泰德二十三年年中就能竣工,验收监测能在下半年完成,泰德二十四年可以通车。但是下官担心此番水势凶猛,恐对桥墩造成影响。”
“如有影响,以安全为重,不要强行抢救。”
“是。”
桥墩插入河床后,需要承受水流长期的冲击,桥墩抵抗水流冲击除了依靠桥墩自身的重量和桥墩桥桩结构,其实很大程度上更依赖坐在桥墩上的桥体结构自重,给桥墩施加压力,从而坐稳在河床内。
现在桥墩全部完工,桥墩上层的钢结构的搭建刚刚过半,王亨担心桥体自重结构强度和自重都不足,不足以稳定桥墩,导致上游水流湍急,冲垮了桥墩,导致桥体垮塌。
这个可能性不是没有,不少桥梁都是在汛期期间给冲垮的,朝廷第一次建设大跨度的铁路桥梁,这种情况也无法避免。
因此汛期期间经常会给桥梁压重,在桥梁上大量停靠载有石方的卡车,从而增加桥梁自重,或者向铁路桥上方停靠载重的火车车厢,都是为了增加桥梁静压力,提高桥梁自重,从而增强抵御洪峰的能力。
但现在铁路桥尚未完工,这种加压措施就无从谈起,无论是否会发生垮塌,当下以人员安全为第一位。
截止到今年,铁路大桥主体施工完成百分之七十五,该论证的工程理论基本大都完成论证,因此建造工艺和理论上没有问题,即便被大水冲垮,也不意味着是施工工艺和理论的问题。
相反通过建设铁路大桥,朝廷积累大量工程经验和数据,日后建造其他大型桥梁就有足够的信心和实力。
但如果因为抢救桥梁安全而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尤其是工程师、设计师、技术人员的伤亡,损失要比单纯摧毁一座桥梁的代价更大。
人才就这么些,一旦损失了人才,再想要恢复,需要一个周期,这是目前损失不起的代价。
在工地停留一夜,翌日清早依然暴雨,沈云卿乘坐铁船逆流而上前往九江。
从孟津出发的两艘一万五千石铁船还没赶到,现在还在淮北境内,受到暴雨和洪水影响,通往江西的铁路已经中断,道路、桥梁被大量冲毁,目前抢修跟不上,坐船去江西是最快的工具。
而且幸亏了有机动船,否则帆船需要逆水行舟,航速非常之慢。
江面两岸可见大量帆船与明轮船结队前往两湖,都是户部调集的民船赶赴两湖救灾和沉船。
截止到今早,荆州决口仍未堵上,并且再次被洪水冲开,决口再次扩大到一里地。而九江方面现在音讯全无,完全不知到任何消息。
船行四天到九江,险些触礁开到岸上,长江已经漫过九江大堤四尺多,码头全部被淹,民房全数冲毁,只剩下一个灯塔还在竖在江边上。
沈云卿换乘冲锋舟赶往九江城,九江城已经筑起麻袋垒成的临时堤坝,数以万计的百姓日夜守在坝上,即便如此,江水依然通过临时堤坝在透水。
沈云卿乘坐冲锋舟来到九江治所,九江城已经淹没在水里,赶到九江治所时,九江治所已经塌了一半,是给水泡垮的,刺史吴晨阳等人已经转移到法曹府上办公。
因为法曹府是新建的地方司法部门,地方大,建筑新,所以比较结实。而刺史衙门都是几十年前的老建筑,虽然返修了了很多次,但是地基就是那个样,水一泡肯定就垮了。
“九江刺史吴晨阳率九江官吏参见海郡王。”
“诸位都快免礼,不必如此拘礼。”略作寒暄,沈云卿继续询问水情:“九江龙湖(赤湖)决口现在如何了!”
“呃,这……”
吴晨阳不言,沈云卿意识到肯定是没堵上,非但没堵上,可能还恶化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
想到这里,他说:
“但说无妨。”
“是。实不相瞒,龙湖决口已经无封堵可能,下官等人拼尽全力也无法封住决口,为保百姓安全,只得放弃封堵,撤离百姓,故而未能封堵决口,都是下官等人无能,还请郡王治罪。”
“什么,为何无法封堵?”
“龙湖决口当日,决口就已扩大至三里地,等到下官率民众赶到,江水已经漫过大堤半丈还深,根本无法封堵决口。此后决口进一步扩大,彻底撕裂龙湖,现在龙湖与长江完全融为一体。九江湖(八里湖)也已朝不保夕,九江城现在危在旦夕,下官正与众人商议,是否需要撤离九江百姓。”
“如此重大消息,为何不向金陵报信。”沈云卿大怒,这都是什么时候的事了,到今天才知道。
“回郡王,电话、电报断绝后,下官已经多次派人走水路、陆路向金陵告急,怎奈路上险象环生,水路数次翻船送信未果,下官已经向两湖告急,但尚未得到回复。”
“现在鄱阳湖水情如何?”
“全线超警,沿岸五十里内全部淹没,豫章江也危在旦夕,恐将影响东岭、岭南两道。”
九江现在通信断绝几成孤岛,按吴晨阳说法,派人路上送信,遇到山洪泥石流送信人被埋,水路送信遇到洪峰,送信人翻船,通往江东的水路、陆路交通全部受阻,他只能向两湖道求救,但两湖道现在自身难保,哪里可能救九江。
“这样吧,立即随我去龙湖查看水情。”
“是。”
龙湖就是后世的赤湖,与长江就隔着薄薄的一层皮,朝廷修九江大堤,重点修的是九江城东段和湖口,因为那里水流湍急,容易冲垮。
而龙湖按计划这两年也会开始修堤,并且要把龙湖和九江湖打通,并在九江的南部洼地挖掘河道,打通洼地,一旦江水灌入九江,也是先被洼地稀释。
现在计划赶不上变化快,龙湖先给冲垮了,江水会像桌布一样席卷整个江西北部地区,从而打通鄱阳湖,最后整个江西将变成江西湖。
带着吴晨阳与九江水工火速坐船前往龙湖决口,沿途可见长江已经漫过九江湖,一旦龙湖东部陆地被水彻底淹没,就会很快接通九江湖,形成两湖联动,从而变成第二个鄱阳湖。
抵达龙湖时,龙湖与长江已经没了陆地边界,完全没在水下,投入铅垂测深,深度一丈一尺,超过四米。
“这水太大了,怎么会有这么深的水。”
沈云卿大感疑惑,长江居然漫堤四米,而且还只是堤坝上的水深,如果是决口处,至少水生八九米,十多米。
这时吴晨阳欲哭无泪说:
“下官在江西任职二十余年,也是第一次碰上如此大水,在此之前就从未见过如此滔天洪水,靠人力根本就堵不住呀。”
“现在柴桑、瑞昌、洪县、德安、湖口各县受灾如何?”
“柴桑已经全淹了,瑞昌十分不妙,其他各县尚可。”
“现在优先保鄱阳湖长江口大堤,调集百姓在九江湖长江沿岸与龙湖之间筑起堤坝,绝不能让九江湖与龙湖合拢,否则九江城将腹背受敌。”
“可如此一来,九江治下就得被淹没一半,下官恐怕承担不起呀。”
“一切后果本王承担。”
这就是现实,地方官吏承担不了损失和责任,朝廷派员南下就是来背这个锅的。
沈云卿即刻给神都拍去电报,通报了九江实际情况,并把部署详细告知朝廷。
女帝受到电报后大吃一惊,立即宣见王曦照与工务、财务两省。
“据海军来电,九江龙湖决口已无封堵可能,要求迁徙九江以西百姓至高处,放弃就将以西,全力保住九江以东鄱阳、长江口,诸位爱卿可有其他良策。”
“启禀陛下,如果海郡王所言为真,那现在已经别无他法,只能先保九江城与湖口县间的长江堤坝,如果堤坝溃坝,整个江西北部将成泽国,后果不堪设想。”
王曦照赞成沈云卿放弃九江西部,全力保东部方案,但是财务大臣楚岳涛不同意:
“陛下,九江人口大都在东部,如若放弃九江,就是整个九江尽毁,损失巨大。而且九江西部一旦敞开,就会威胁湖南境内,臣不赞成。”
“湖南已成泽国,如鄱阳湖决口,江西也将成泽国。现在将水引入九江以西,可藉此稀释大量江水,从而渡过洪峰。但如果鄱阳湖决口,就是整个江西淹没。孰轻孰重,楚大人难道看不出吗。”
王曦照严厉驳斥,但女帝不懂水利,一听说九江放水,会殃及湖南东部,女帝就跟着着急。
“王相,楚爱卿所虑可有道理?”
“回陛下,眼下已经九月中旬,只要再坚持半月或是一月,上游来水就会减弱,因此在九江以西行洪虽然会对湖南东部造成一定影响,但不会造成严重危害,只要做好疏散安置,影响不是很大。
但如果鄱阳湖长江堤坝决口,将是整个江西全数淹没,长江水量灌入鄱阳,就会导致豫章江暴涨,进而淹没江西南部,一路冲进岭南、东岭两道,后果更不堪设想,请陛下明鉴。”
“就别无法发了吗?”
“陛下,九江现在只能保一半,如果保不住,江西保不住,江东更保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