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独孤谊点头,苦笑道“仲兄猜的不错。”
“因为害怕汉人用火器来对抗他们,所以那群人销毁了前一个汉人王朝的火器技术,军中以冷兵器为主,火器寥寥无几。然而,一群远在还在的夷人也研究出了火器,因为地小民穷,物产不丰,他们又从商队的口中听说了古老的东方大国,遍地都是黄金宝石,在哪里就连最贫穷的人家都能用得起精美的瓷器。他们扬帆出海,带着火器和发财的梦想来到了东方。”
那简直是一场灾难,独孤谊无力的抓紧了手里的汤婆子。
“夷人不通礼教,性情野蛮,此来绝非寻常通商,来者不善呐。”王琰冷静的分析,“只怕又是一场浩劫。”
“是啊,那些夷人沿途每到一处就插上自己国家的旗帜,不管哪里有没有土人,都会宣称那块土地是他们国王的领土。仲兄应当知道,南洋那边的小岛上时常有还停留在上古部落时代的土人,虽然排外,但因为我大齐商船常年在南洋活动的缘故,也并非不能教化。那些夷人到了南洋之后,因为圈占土地惹来当地土人不满,竟然大肆捕杀土人,有许多土人甚至被灭族。”
王琰听出了独孤谊的不赞同,竟然破天荒的有些心虚,“利益相背,手段激烈一些似乎也无妨?”
独孤谊好笑的看了王琰一眼,自然明白他为什么这么说,从晋至齐,藩王想在九州之外立国,西域和南洋一直是首选,大齐现在还有一位公主,不对,现在是亲王了,在南洋那边开疆拓土吞并了不少小部落呢。
“妹妹岂是迂腐之人,只是看不惯他们的强盗之举罢了,双方无冤无仇,就算真的想要无缘无故占领他人土地,也应当先下战书,出其不意大肆屠戮算怎么回事。”
王琰恍然大悟,“原来二娘你喜欢王道。”
“想打你就打你,打你之前先说一声吗?”独孤谊玩笑道。
王琰配合的说道“那霸道不就是想打你就打你,连个理由都没有吗?”
说完两人想对大笑,独孤谊直叹王琰孺子可教。
玩笑了几句,两人之间的凝重的气氛悄悄缓解,独孤谊接着道“他们就是这么个作风,而且因为他们都信教,总觉得不信仰他们的神的人就是迷途的羔羊,需要他们的拯救。他们那个教里边有一本书,有精通汉学的传教士给那个书译了个汉名,叫圣经,把他们的神成为上帝。他们用这个圣经从土人手里换走了金银宝石,就这还觉得自己是救世主呢,因为他们觉得不信上帝的人都是要下地狱的。”
“这是什么邪教?!竟然敢如此霸道?!不信他们的神就要下地狱,怕不是什么邪神吧?”
王琰打小就处在一个极为宽松的环境里,大齐的各种教派也称得上是百花齐放,除了占大头的道教和佛教,还有许多不入流的教派,许多地方的百姓秉持着朴素的实用主义思想,见到什么神都拜,反正礼多人不怪,拜的多了,也就无所谓信不信了,不识字的乡野小民尚且如此,更何况出身皇室的王琰。
读多了史书,见了许多人造祥瑞,王琰对于鬼神之事的信任是很低的,虽然平时照旧敬着,但真到了必要的时候,鬼神算个什么东西,该利用还是得利用。
儒家对于汉人的影响还是极深的,说实话,走在大街上骂老天骂神仙,顶多有老人出来说一句口下留德,你要是走在大街上骂一声祖宗,能让人把你给打死。
独孤谊对王琰的话深以为然,吐槽道“其实他们的国内的教士,行为极不检点,甚至利用职务之便豢养孌童,勾搭妇女,还说什么为了给他们的神唱歌,就把一些唱歌好听的少年从小去势,反正是个极为霸道的教派,他们还有个教皇,因为很多人疯狂的信仰神,教皇就是神在人间的代行者,所以他们的国王也要听教皇的。”
“这么说起来,但是和天竺那边挺像,举国信教,宗教的最高领导者也是实际上的最高阶层。”王琰试图从里面提取出一些有用的信息,问道“他们的神叫什么名字?”
“耶和华。”
“怎么听着这么像那个早些年从西域传过来的景教?”王琰心道,“莫非这梦还与现世有关?”
王琰掩下思绪,把话题拉回了最初的问题,“你接着说,那群夷人到了中国之后都做了什么?”
独孤谊被王琰的称呼糊了一脸血,纠正道“仲兄莫要再提中国二字,彼时国号为清,清明的清。”
王琰的称呼不能算错,中国二字往小了说就是指中原那块地,往大了说,也能代替整个华夏,可在她心里,能配得上中国二字的只有她的祖国母亲,清还是老老实实的称国号吧。
“彼时的清还算强盛,再加上被他们灭掉的前朝在和那些夷人作战从未输过,夷人对他们还怀有敬畏之心,客客气气的递了国书说想要通商,但是清廷自诩天朝上国无所不有,根本没打算开海禁,夷人无功而返。”
王琰敏锐的听到了一个词,“海禁?”是他理解的那个意思吗?
“因为清人入关以后前朝移民占据了流求,又时常有倭寇骚扰沿海,他们干脆下令将沿海百姓内迁,民间片板不许下海。”
王琰快要被清廷的骚操作气笑了,发出了来自灵魂的三问,“那渔民怎么办?商船不出海了吗?就任由倭寇肆虐沿海?”
独孤谊给了一个无奈的表情,说实话,她因为清朝的缘故,对于古代社会一直印象不怎么好来着,哪怕因为专业知识知道有些观念是不对的,可长久的偏见哪是那么容易就改掉的。也就是突如其来的穿越到了大齐,她才知道正儿八经的古代是什么样子。虽然这个世界已经是被穿越者魔改过的世界可了,可穿越者毕竟是少数,经过那么多代土著的统治还能有如此光景,只能说是因为清朝太辣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