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章 第一百〇九章 省劳力,打谷机秋收显威
村民好奇刘来福的几个孩子在家干什么,就让自家的孩子去打探。几个孩子到了刘家的后院,看到刘青山和刘青石正卖力大摇着一个奇怪的轱辘给稻子脱粒。几个孩子好奇,纷纷要求试上一试,他们看到只要手拉着稻杆将稻穗放进轱辘的环形木槽,转起轱辘,一会儿功夫稻谷就会从木槽下的漏斗落到等在那里的竹筐里。而且轱辘可以连续转动,只要有人不停的放稻穗就可以。原来,这是刘青山照着刘雨儿的想法捣鼓了手摇打谷机。
村民得到孩子的汇报,也纷纷过来看稀奇。他们看到短短两日的时间,刘来福家的几个孩子和张氏几个妇人已经用两台打谷机完成了五亩稻子的脱粒工作。
村民看了啧啧称奇,刘雨儿却在一边遗憾自己怎么也没想出脚蹬的打谷机,这手摇的太费力了。可村民却不这么想,以前他们脱粒是用稻桶,就是人抓住一把稻子对着稻桶甩打,费神费力。现在,虽然摇轱辘的人依然费力,可只要两个人,其他人只要送麦穗就可以了。
村民里立刻就有人找到刘来福想借用打谷机,没想到刘来福竟然提出一亩地的稻子刘家人手摇要换五个工,他们自己摇换三个工。村民听到这话,就有人咬牙暗地里骂刘来福心黑,却无人敢明着说出来。
里正和张员外心思最活,他们提出请刘青山去帮他们打造打谷机,他们家的打谷机用完后可以让刘来福用来换工。刘来福有心交好两家,自然是满口答应,立即吩咐刘青山带着两个会木工的长工去连夜打造打谷机。
刘青峰进城交作业时,向老师汇报了家里的打谷机。李康听到消息,放下公务,只带着书童李砚,骑马到了刘家圩。他在张都头的陪同下,走进刘家后院,就看到四个大汉卖力地摇着两个打谷机,十来个妇人将稻穗送进木槽,稻谷就从木槽缓缓流进竹筐。
李康亲自试了几把稻子,心中十分兴奋。他父亲是工部尚书,他自然知道这打谷机的意义。他一边让张都头派出人手通知各村能工巧匠到刘家圩学习打造打谷机,一边吩咐刘青峰画出打谷机制造图。
刘青峰早有准备立即拿出了早已画好的图纸交给老师。李康看后亲自收好,指点了刘青峰一会儿学问,又重新给他布置了功课,随意在刘家吃了一顿就回了县衙。
八月初六,张掌柜亲自到了刘家老院,交给妹夫二百三十两白银,告知刘来福三十两白银是七月鱼头汤的红利;二百两是对联的谢仪。刘来福这才知道对联的事,他对于两个孩子总背着自己干一些事有些头疼,可是又不想拒绝银子,就拿两人无可奈何。他对刘雨儿写对联的是倒是没什么想法,想当初二儿子五岁就会作诗了,女儿八岁写副对联也不足为奇。
同一天,有不少村民找到里正,说用刘来福家打谷机要价太高,希望里正出面找刘来福能一亩地换一个工。里正笑道:“我们老二家的两台打谷机根本忙不过来,各位若是觉得他要价不合适,不用就是。”
村民面面相觑。
里正又继续道:“各位莫忘了,刘来福的苞米田有大家的一成分成,别说他家要用打谷机换工,就是要求大家白帮忙也是应该的。难道你们忘了自己当初怎么说的?”
众人听了才想起当初自己说的话,不由都红了脸,只好讪讪离开。有几个人开始算计刘家苞米究竟能卖多少银子,自己可以分到多少。
今年刘家圩的秋收进展很快,八月十五刚过,几乎家家的稻谷都进了仓。就是整个下马县,也有不少村落因为刘家的打谷机受了益。
八月二十一,正和楼的主管赵老亲到刘家圩找到刘来福商量购买嫩苞米一事,刘来福一口回绝。赵老见刘来福不留半点情面,也是无法,放下七千六百五十两钱引,说是卖苞米芯的银子,便怏怏不乐地离开了。
袁放知道消息,知道刘家是恼怒苞米芯一事,只能苦笑作罢。
此后几日家里除了刘青峰以外,所有男丁在剥完苞米之后和其他长工一心帮着村民耕地,播种麦子。
张氏和陈严氏、吴丁氏三人一边忙着做饭,一边捣鼓着老苞米宴的事。刘雨儿就在一边帮忙出主意。苞米骨头汤是大家最早定下来的,煮苞米棒子肯定也是要上的,不过刘雨儿请五舅找来了红薯、山药、香芋、菱角和苞米一起凑了一个五谷丰登。吴丁氏用苞米面蒸了几回饼,味道都不怎么样,大家吃了都直皱眉,最后,刘雨儿将苞米饼做成了窝窝头的模样才勉强过了关。苞米渣和白米煮的粥和饭还算受欢迎。几个人捣鼓了还几天,还是没有整出几样东西。苞米糊不好吃,肯定不敢上。烤苞米试了好几回没有成功。刘雨儿的苞米花最终也没做出来。最后,几人实在没法,就请刘来喜带了一袋苞米粉请正和楼的师傅试着蒸几个杂面馒头,才马马虎虎凑了六样吃食取了六六大顺之意。
八月三十这天,李押司来到刘家圩告诉里正:九月初一,陵州知府齐容亲到下马参加刘家千亩荒地的正式开镰仪式,县令李大人亲自主持。红山县县令辛无病带领县衙官员也到场陪同齐大人。
里正事先得了消息,差点没吓晕过去。李押司无奈只好亲自召集刘氏族长和刘大田一干人等商量后,决定将苞米宴就放在村学,大人们也在村学休息。幸好此时天气还不太冷,所有饭食都可以做好送过来。而且齐容已经吩咐在刘家圩只吃苞米宴,其他都不用准备。不过,正和楼还是派来了大厨帮忙蒸杂面馒头。李押司在确认刘家准备的菜式之后也放了心,但还是让正和楼多准备了一些食材以防大人们吃不下苞米饿肚子。正和楼又派来了两名厨子过来帮忙。刘家圩从来没有经过这样的大事,李押司只好事必躬亲,连桌椅碗筷这样的事都要一一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