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以不变应万变
君无殇飞快的跑到院子,只见小家伙率先跑了出来,朝着他扑来。
“爹爹……”
“呵呵呵,小兮儿乖不乖啊,又没有惹娘亲生气哦?”君无殇一把将她搂在怀里,在她的小脸蛋上吧嗒的亲了一口。
小家伙咯咯笑着,
“小兮儿肯定听娘亲的话哦,就是那两个小屁孩一点也不懂事,一点也不乖,就知道吵闹呢。”
她才多大,还不是一个小屁孩,就开始教育她的两个弟弟了。
君无殇哈哈大笑起来,抱着她大步流星跨入房间,只见陆灵正躺在床上,身边有两个哭闹的孩子。
“娘子,辛苦了。”
陆灵笑道,
“你还有脸回来啊,不是说好了要第一个看到孩子吗?现在孩子都出生了两天了,也不见你回来。”
“是是是,为夫在此给娘子赔礼道歉了。”君无殇有模有样的拱手作揖,一把搂住她的腰,看着那两个小不点努努嘴,“真小,我还以为刚出生的孩子会很大呢。娘子,可为孩子取好了名字了吗?”
这两天,陆灵也是绞尽脑汁想,可是就是想不出更好的名字。
毕竟现在的君无殇是以
“君”姓,而他的本姓是“轩辕”。
陆灵坐起身来,两人一人抱着一个孩子,
“这不是等你回来吗?你现在是隐姓埋名,朝廷上还有很多人不知道你的真实姓名,不过这是咱们的孩子,若是用假名,不大好把。”
“我隐姓埋名十八年是为了躲避追杀,现在已经不必要了。”君无殇摸着怀里的孩子的小脸蛋,笑道,“轩辕袭,轩辕权。”
这就是他的两个孩子的名字。
恢复了本姓,不再使用
“君”姓。
陆灵看着他的眼睛,意味深长的说道,
“决定好了?”
君无殇微微颌首,
“也是时候做一个了结了,明天我便出发赶往西岐,属于我的我一定会夺回来。”
“不论你做出什么决定,我都会支持你。”
一旁的小家伙看着他们两个一人抱着一个孩子,自己没有了位置,嘟着嘴一脸憋屈。
小家伙朝着君无殇的怀里挤,
“小兮儿也要抱抱!”
霸道!
君无殇呵呵一笑,将她搂在怀里,
“咱们的小兮儿也知道吃醋了,好,抱抱抱抱。娘子,这段时间就有劳你好好的照顾咱们的孩子,等我取胜回来,再接你们回去。”
“杨平哪里说好了吗?”
君无殇揉了揉小家伙的脑袋,笑容满面,
“娘子放心,该做的事还是要做的。你在这里好好的,不用为我担心。”
现在孩子已经有了三个了,而西岐的危险还时不时的传来。
华福不在了,可是华清蕊却是活动频频。
轩辕辰还是没有下狠手,让她继续作恶,而轩辕渊也是慢慢的受到了华清蕊的鼓舞,开始有了变化。
西岐国内。
楚国大定的消息传来,让华清蕊极其不安。
现今,君无殇手底下有五万精兵强将,倘若君无殇领兵杀来,又是一场战争。
君无殇已经决定了以真实身份回到西岐,西岐二皇子轩辕殇!
“渊儿,你可不能再这样懦弱了,敌人就要打到家门口了。”华清蕊唉声叹气,“你现在已经完全取得了你父皇的信任,那就应该有所行动!你舅舅已经不在了,可是他手底下的那些死士还在,为今之计只有一搏!”
轩辕渊目光冰冷,就像是换了一个人似的,
“儿臣知道,轩辕殇已经在回国的路上,只要他一回来,我定叫他有来无回!”
华清蕊眼里含着笑,
“这才是母后的好儿子,你父皇现在把军政大权交给你,你呢,这些天也拉拢了不少的文武大臣,这一次咱们断不能输!”
装傻充愣卖亲情的日子已经过了,轩辕渊的凶相毕露。
这一年来,他想尽办法让皇帝相信他的懦弱,让君无殇也以为他就是一个好兄长,期待着他的回来。
可是谁又想到,轩辕渊假借皇帝之手除掉了华福,同时取得了朝臣的认可,还得了上千名死士。如今的他已经不需要再隐藏,不需要再装懦弱。
轩辕渊冷笑道,
“好不容易把他给召了回来,绝不能再让他活着离开!母后,你马上召集死士,以不变应万变!儿臣会在朝廷上部署好,只等着他回来。就让他尸首异处!”
华清蕊当天便离开了皇宫,鬼鬼祟祟来到了华府,哪里有华福训练多年的死士,如今已经是如数被轩辕渊继承了过来。
不费吹灰之力,便拿下了主动权。
皇帝在得知轩辕殇要回国的消息,喜不自胜当即便让人打扫君妃宫,同时下诏昭告天下,恢复君无殇的名位。
张公公见皇帝神采奕奕,笑道,
“陛下一下子年轻了许多,二皇子就要回来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应该普天同庆才是。”
“你这张嘴可真是巧,朕怎么忘了,马上下旨昭告天下,朕与明日正殿上接见殇儿,同时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必须到场。朕要让天下人都看看,朕的皇子回来了!”
对于失而复得的皇子,皇帝喜不自胜。
然而他们却不知道,一场更大的阴谋正在酝酿。
京城内张灯结彩,清扫道路等候着皇子轩辕殇回朝。
东宫之内聚集了一些文武臣子,都在商议着该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变故。
“殿下,虽然皇上一直想要让二皇子回国,可是您毕竟是当了将近二十年的皇太子。一旦二皇子回国,您的地位岂不是要受损。”
“是啊,殿下微臣听说了,这个二皇子在楚国可是家喻户晓的人物。就在前几天还打败了楚国楚王杨创,使得楚国一片太平景象。如今他回来怕是要与殿下夺位,这可是对殿下大大的不利啊。”
“依我看,二皇子这么多年不回来,突然回来肯定是要有所作为。咱们都是殿下一手提拔起来的,绝不能允许这样的事情发生!”
众人七嘴八舌的,都在为太子轩辕渊鸣不平。
轩辕渊听着他的愤慨,知道时机已经成熟,可又担心这些人中还有皇帝的人,不得不小心谨慎的进一步试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