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督军的女儿

第一百三十四章 督军的女儿

这日清晨,汪寒带着大傻前往高老庄的老村长家里走去。

临近冬天了,天气也变的越寒冷。汪寒决定为村民们做些事情。高老庄有上百户人家,村里大大小小的儿童,孩子也有二三十多个。

这些孩童正是读书上学的年纪,却因为战乱的原因,没有书读,也没有地方去。就在村里的小河边,村庄里,山野田间到处闲逛玩耍。

甚至连独立大队的训练场边都有这些孩童的身影。这样既不安全,也看着令人痛惜。

汪寒决定在村里办一所小学堂。找一个场地,然后请一个老师,教这些孩童们读书识字。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这些孩童都是未来的希望,不能让他们荒废下去。

来到老村长家里,将想法提出来后,老村长非常的赞同。

办学堂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现在有两个问题,一个是场所,一个是老师。

场地还好说,高老庄到处都是空地,将村里的祠堂整理一下就可以当做学堂。

现在就是老师的问题。

老村长想了一会儿后说道;“老师的人选倒是有一个,就是不知能不能说的动那户人家。而且,那户人家还有些,有些,,,,,,”

说到在这里村长有点犹豫和迟疑。

“村长请讲,那户人家有什么问题吗?”一听说有老师的人选,汪寒不禁连声追问道。

“咱们高老庄里有户奇特的人家,就是村里最南边的苏家。苏家是书香世家,家族几代人都是读书人,还出过前朝的举人,在当地也算是是仕绅名流。

但是因为一件事情,苏家老爷子性情大变,从此不问人事,长期蜗居在家,不离村里人了。”

老村长说道。

“什么事情?”

汪寒接着问道。

“哎,这事说起来话长,那还要从二十多年前说起。”

老村长叹息一声,感慨的说道;“苏家在本地也算是少有的读书人,前朝也考取过功名。因此家境比一般村民要好些。”

这里简单的啰嗦几句,不就是一个举人吗,在农村里有那么重要吗?

古代读书人的这种心态可以理解,毕竟生活在封建社会中,尤其是家中贫寒的学子,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转变的唯一机会。

很多人一辈子都只考取了一个秀才的功名,但他们不放弃,在这条道路上一直走到黑。

哪怕已经白发苍苍,还在不懈地追求功名,清代吴敬梓所著《儒林外史》中就有相关描写,“范进中举”代表了一大批人的悲哀。

也许有人会问,那么多人参加科举考试,最终能考中进士的少之又少,为什么古代读书人还趋之若鹜,这就是笔者今天要说的主题。

这里要说明一下,古代科举考试,考中举人就有资格做官,但并不是一定能做官。

考中进士就自动拥有了朝廷官员的身份,不过我们常说的“功名”不仅仅是举人和进士身份,考上秀才也算有了功名,只不过是最低的功名。

古代读书人最基层的身份是童生,成为童生才叫读书人,古代童生也需要参加考试,而且是两级。

县试和府试;成为童生之后才有资格参加院试,院试通过了就成为了秀才;秀才可以参加在省城举行的乡试,乡试通过了就叫“举人”。

我们经常能够听到的“进京赶考”,说的就是举人,只有举人才有资格到京城参加会试,会试通过的被称为“贡士”(也叫“中式进士”)。

接下来他们要接受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

殿试之后放榜,分为三甲:一甲3人,即当科的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三甲分别赐“进士出身”、“同进士出身”。

考取功名后,他们拥有哪些权利?最低一级的功名是秀才,除了享有免除自己的徭役赋税之外,见了地方官也不用像普通老百姓一样下跪,只要对地方官拱手作揖即可。

举人那就更不得了,地位远高于秀才,个别优秀的可以直接当官,没有当官的也受人尊敬,成为一方名流。

见到地方官不仅不用下跪,地方官还得给其赐座,与一县之县太爷平起平坐。

一家人的赋税都可以被免除,除此之外,举人进京参加考试的费用也都有地方官府承担。

至于进士,那就已经是双脚踏入了官场,不仅不用交税,还可以享受朝廷的俸禄,他们一般都会被委派到各地主政,幸运的还可以留在京城做一个京官。

正所谓“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考中进士之后便体现的淋漓尽致。

苏家世代读书,家学渊源。祖上曾经出过进士,到这代虽然略有荒废,也中了举人。

别小看只是举人,在农村里,一个举人的地位几乎就是名利双收的,令人仰望的存在。比之现在的公务员铁饭碗不知要强多少。

举人的第一个好处就是免赋税——赋税徭役豁免权。

不要小瞧了这个权利,也许举人名下没有多少土地,但是当上举人之后,很多中农甚至富农就愿意主动将土地“奉献给”举人。

当然这只是名义上的,如此操作的结果就是土地所有者少交了国税,举人老爷还能得到一笔补偿收入,受损失的只有国家税收了。

第二个好处是可以当官了。最低的也是县府的学官,县丞,主薄之类的,高的甚至可以外放做知县。着名的海瑞海大人就是由此迈入仕途的,最后追到相国。

举人的第三个好处就是司法上有了特权。

比如:见了县太爷之类的地方官可以不用下跪;打民事官司不用亲自到庭,;如果不幸遇到了刑事官司,甚至是命案,也可以不用受刑。

因此上,举人在当地,属于似官非官,但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应该成为一种“准特权”阶层。

因此苏家在高老庄也算是大户了。

二十多年前,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政府,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不久民国正式建立。

此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势力主政中国,北洋政府分崩离析后政局动荡不安,各地军阀混战,动乱不堪。

那年,村里来了一支军队,是某军阀督军的军队,驻扎治安高老庄。因为苏家的院子极大,而且雅致,督军就将司令部设在了苏家大院里面。

督军有一个女儿,聪明伶俐,美丽大方,在北平读大学。放假后来到高老庄看望父亲,也临时住在苏家大院。

一日夜晚,苏家老爷苏清杨,那时年轻英俊,一表人才,正在自己后院的吟诗朗读。

抑扬顿挫的朗读声将督军的女儿吸引了过来。

一个儒雅英俊,一个温婉秀丽,两个年轻人就此相识,然后相知到相恋。

此事后来被督军知道后,当即大怒。

自己心爱的女儿竟然和农村一个臭小子好上了,这还了得。将苏清扬抓起来就准备枪毙。被女儿死死拦住,以自己有了骨肉为由来相救心上人。

督军虽然残暴,但是虎毒不食子。万般无奈之下,放过了苏清扬。

后因战事,督军的部队开往河南参加中原大战。女儿就留在了苏家,并正式拜堂成亲。

一年后生下一个女儿,并起名叫苏紫。

本来一家人相亲相爱,生活富足,应该过得其乐融融。可是当女儿苏紫三四岁时,学会了走路和呀呀叫人的时候。

发生了一件大事件,当时的中国军阀混战,羸弱不堪。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欧洲列强无暇东顾,日本乘机加强对中国的侵略,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

中国人民的反日情绪日渐增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引发了伟大的五四运动。

本来以当地的民俗,妇人成家后并生下儿女以后,就应该呆在家里相夫教子。

可是督军的女儿早已不是普通的学生,在大学里面接受了开放的思想和革命风潮,毅然又返回学校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并发出了正义的呐喊;

“中国的土地可以征服而不可以断送!

中国的人民可以杀戮而不可以低头!

国亡了!同胞起来呀!”

后来被军警逮捕,此后音讯全无。

苏家是传统的家族,苏家出了这么个抛弃家庭的媳妇,去参加这些大逆不道的所谓运动,为家族所不容。从而将苏清扬和刚刚出生不满一岁的孩子赶出了家族。

当地的村民有些不忍,毕竟以前也受过苏清扬的恩惠,所以就将村里南边的一处房子给了苏清扬父女安家居住。

而苏清扬经此时间后,性情大变,精神抑郁。幸亏年幼的女儿极其懂事,幼小的年纪就学会了照顾自己照顾父亲。

而村里的乡绅也会送来一些粮食物品来救济和帮助这队父女,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小小的苏紫渐渐的长大。

自古江南出美女,在历史上的名气是毋庸置疑的,有几个原因很重要:一是气候温和湿润多雨,女子皮肤细腻白皙;二是物产丰富,两地自古就是鱼米之乡;

三是由遗传基因决定。父亲是书香世家,母亲是大家闺秀,苏姿延续父母良好的基因。

继承了江南水乡的温润,即使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环境下,苏紫渐渐长大,温婉如玉,淡雅秀气。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抗战之独立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抗战之独立团
上一章下一章

第一百三十四章 督军的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