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第六十八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九一八事变之后,日本为了转移国际视线,并迫使南京国民政府屈服,日本侵略者于1932年1月28日晚发动的进攻上海中国守军的事件。日本称上海事变或第一次上海事变、淞沪战争。

此时大上海的战事进行的如火如荼。日军从一开始放言4小时占领上海,结果被有着铁军渊源的19路军奋勇抵抗。

小日本虽然有着飞机大炮,战船战舰的绝对火力优势,但在铁军血脉的19路军的无惧生死的拼杀之下,日军所谓24小时占领全上海就成为了一个笑话。

小日本恼羞成怒,数次增兵。原来战争主力以日本海军为主,结果上海日本海军陆战队被打的溃不成军。后又增派军舰兵力,任然是遭到强烈抵抗,损失惨重。

最后不得已请求陆军支援,日本军部又调派日本陆军“上海派遣混成旅团”,被击溃,再次增兵,派遣第9师团增援上海。而中国方面也派出了由中央教导总队,警卫一师,警卫二师等国军精锐组成的第五军驰援上海。

在中国军队最精锐的第五军投入到战场上后,小日本再次败北。

这次日本人坐不住了,上海战事是他们先挑起来的,企图一举占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从而碾压中国人的抗日热情和抗战信心。

结果战事一直处于胶着状态,战打成这样,大大的丢了大日本帝国的脸面和大日本皇军的军威。

所以日本军部这次决定无论如何也要打赢上海的这场战争,在本来兵员紧张的情况下,日军几乎是下了老本,又从日本本土调来了第十一和第十四师团两个常备师团。

因为当时日本总共才只有17个常备陆军师团,5个已调去东北和朝鲜,上海来了3个半(半个是指久留米混成旅团),国内剩下另一半得用于看家,从兵力上已经相当捉襟见肘了。

为此国内总动员,小日本砸锅卖铁,将日本国内的青年男子紧急招兵从军,又将日本海军的几乎大部分主力都调派到了上海。

计有日本海军陆战队,日军第三舰队,混成第24旅团,日军第九师团(金泽师团)加上从国内抽调的十一师团(善通寺师团),第十四师团(宇都宫)师团等。

至此日本在上海的军队有三个半师团,加上海军陆战队和特遣队,驱逐队等等总兵力已达到十万之众,而派来上海的军舰有日本海军的象征,日本当时最大最强的战舰,日军第三舰队旗舰臭名昭著的“出云”号。

两艘重巡洋舰。分别是“那智”号,“妙高”号重巡洋舰。

四艘轻巡洋舰。分别是“龙田”号,“鬼怒”号,“那珂”号,“由良”号轻巡洋舰。

二十五艘驱逐舰。分别是

“峰风”号,

“岛风”,

“滩风”号,

“睦月”号,

“如月”号,

“弥生”号,

“卯月”号,

“长月”号,

“菊月”号,

“三日月”号,

“望月”号,

“夕月”号,

“白雪”号,

“初雪”号,

“矶波”号,

“浦波”号,

“敷波”号,

“朧”号,

“曙”号,

“涟”号,

“潮”号,

“晓”号,

“夕雾”号,

“朝霧”号。

“势多”,“比良”,“保津”,“坚田”,“热海”,“二见”号等几十条炮舰。

不光如此,日本军部还将海军当时仅有的三艘航空母舰的两艘和一艘水上飞机母舰都派来了上海。

航空母舰“凤翔”号,航空母舰“加贺”号,水上飞机母舰“能登呂”号,一共能搭载作战飞机数百架之多,由此可见小日本这次是下了血本,拼了老命要打赢这场战争的。

此时前期奋勇抵抗的19路军也已伤亡不小,已经被增援而来的第五军接替了防守阵地。

而日军在来了援军以后,加上增援过来的军舰炮舰和航空母舰的飞机轰炸和舰炮的轰击,如同打了鸡血一般,拼命的向国军阵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坦克,装甲车,飞机大炮狂轰乱炸,几乎将防守方的阵地碾成平地,到处是残垣断壁,附近的房屋大都被炸毁或震坍。

在炸毁的建筑物残迹中,受伤者被压在下面,呻吟惨号。炸死者血肉模糊,肢体残缺,战争的残酷由此可见。

前方战场上,以19路军,第五军以及默默无闻参战后以独立旅名义加入抗战的国民政府财政部税警总团在正面抵抗。

后方,以上海民众反日救国义勇军、复旦大学义勇军、邮电义勇军、市商会义勇军、童子军团义勇军、华侨义勇军等无数上海市民自发组成的上海民间义勇军也加入了这场保家卫国的战斗。

义勇军的组成突破的行业界限。几乎包括了所有行业,如学生,工人,店职员,商人,难民,自由职业者,农民,在野军人等等。

突破的地域界限。上海本地约占一半,另一半的外地义勇军来自广州,南京,北平,天津,武汉,无锡,嘉兴,东北,四川,湖南,湖北等全国各地。还有来自海外的华侨义勇军。

突破的年龄界限。有年逾花甲的68岁的老人,也有稚气未脱的15岁的童子军。

突破了党派界限。有中共领导的抗日义勇军,也有国民党退职的爱国军人为主的中华民国退伍军人义勇军,和其他党派组织的义勇军。

突破了阶级界限。有社会名流,政界要人,普通商人,人工苦力,甚至还有被认为没有加过观念的地痞流氓。

这些来自不同党派,民族,地域,宗教,年龄,阶层和行业的义勇军空前的团级在一起,共同反抗日本侵略者,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万众一心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

虽然“一·二八”淞沪抗战中的上海市民义勇军,从正式组建到解散仅120多天,但他们不畏艰苦、置生死于度外,浩然正气,永载史册。

“九一八”的枪炮声,“一·二八”的炸响,人民的怒吼,义勇军的壮怀激烈,汇合成一支时代的最强音——《义勇军进行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章有点啰嗦,对不起尊敬的书友。我会将两章合为一章,感谢一直以来观看此书的朋友,作者在这里深深的拜谢了!祝福你们身体健康,事业有成。

赵小强将最后的心事有所托付后,再无牵挂,心如止水的来到上海义勇军敢死队的驻地。

这个特别的义勇军敢死队也称“救国绝死队”,是青帮大牢杜先生组织的一支特别的队伍。

这支队伍是怎么来的呢?

这里不得不提一个人物,杜先生。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黑道起家的上海青帮老大杜先生在上海滩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虽然干了许多杀人越货、贩卖烟土之事,也曾帮助国民党追捕共产党人,但在抗日民族大义上,应该得到国人的肯定。

1931年“9、18”事变后,杜先生参与组织了的“上海抗日救国会”,发起抵制日货运动,使上海的日本货物堆积如山,无法销售。

组织上海米店、煤店不卖粮食、煤炭给上海的日本人,并多次组织青帮弟子与侨居上海的日本人械斗,曾有一次上百人之多的日本人举行游行被打得作鸟兽散,狠狠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还发动各界为抗日捐款捐物,同时自己也慷慨解囊。

在日军即将攻陷上海之际,杜先生还通过恒社等团体发出通告,号召愿意参加实际抗日工作的恒社社员踊跃报名加入武装抗击日军的活动。

淞沪会战的爆发,上海华界成为中国军队和日本军队的主要交战场地。而上海公共租界和法租界则暂时成为缓冲地,舞照跳马照跑,依旧是歌舞升平,花天酒地。

老上海闸北。闸北一词,源于苏州河上的两座水闸。清代康熙年间在附近的吴淞江上建了一座水闸,就是后来所称的老闸。雍正年间在老闸西面三里外的金家湾又建一水闸,称为新闸。

嘉庆年间,因吴淞江上船来船往,贸易兴旺,在老闸和新闸周围形成了两个市集,新闸市集为吴淞江下游航运的主要舶船地,集上有船作、铁铺和商肆,市面较盛,而市集附近的吴淞江北岸区域大多仍是田野。

上海开埠以后,新闸、老闸北面也开始发展,闸北之名开始出现。1927年置区时,称“闸北区”。

王二在家门口的草棚下,独自喝着闷酒。王二在家里排行第二,原来上面有个哥哥,下面有个妹妹,父亲没有什么文化,就给他起了个王二这个名字。穷人家的孩子名字也没什么讲究,男孩叫狗蛋,女孩叫妞妞的比比皆是。

可惜后来,王二的哥哥生病因为没钱看病,病情耽误下来,最后不治而亡。妹妹因为营养不良也夭折了,家里最后就剩下王二一个孩子活了下来。

在那个黑暗的年代,穷苦老百姓家庭一般生下来好几个孩子,最后都因为条件有限,生存压力以及卫生条件等原因,最后存活下来的孩子一定是命最硬的那个。

王二的母亲因为两个孩子的离去,悲痛欲绝,整日以泪洗面,最后双眼失明。而父亲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最后抛弃家庭和孩子离家出走,最后不知所踪。

在这样环境长大的王二从小就性格孤僻,冷言少语。但是却对自己的母亲极其孝顺,每天都帮母亲做好饭菜亲手端到跟前,和声细语的哄老人家吃饭。有时母亲心情不好,王二还一勺一勺的亲自喂母亲吃下去。

别看王二在家里对母亲孝顺,老实温顺的像哈士奇一样。但是在外面,王二却是以凶狠残暴出名。

小时候隔壁的孩子欺负他的小妹,王二拿起一块板砖就照人头上拍去,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撵得四五个都比他大的熊孩子满巷子跑,熊孩子家大人出来制止,夺下他的砖头。

本以为这事就此过了,谁知当晚那几个熊孩子家的老房子半夜失火,因为老巷子道路曲折,无法及时扑救,半条街巷的老草棚子被一烧而光。

虽然事后大家怀疑可能是王二干的,但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有这样的胆量和狠劲?街坊邻居们心里都有疑问也不敢说出来。

因为他们从小看着王二这个孩子长大,阴冷,凶狠,残暴,护短,打起架来不要命。如果得罪这个小霸王,说不定哪天自己家的房子就被点燃了的。

那时候的闸北都是棚户区,京沪铁路沿线挤满了逃荒的难民,苏州河边一带居住着老上海最贫穷的人家了。是最贫穷最暴力最底层最阴暗的上海了。

小小年纪的王二在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环境里长大,不得不以暴制暴,以凶狠对凶狠,只有这样才能保护自己,保护自己没有父亲和双目失明的母亲这样一个残缺的家庭。

渐渐的,王二在闸北也算是有了一点名头,街坊邻居都对他敬而远之。王二不会理会旁人的看法,只要照顾好生病的母亲,管别人怎么看自己。但是要给母亲治病看病,这些都是要银子的。王二手底下也聚拢了一些小弟,开始沿街道商铺收起了保护费。

那时候的闸北可以说是鱼龙混杂,三教九流的什么人都有,不是一般的乱。想收保护费的人那可是要打出名头出来的。

王二凭着一股狠劲和不要命的拼搏精神,打垮了当地的几股地头蛇,又和上海滩最大的帮会干了几架。大名鼎鼎的斧头帮和风云一时的青帮都奈何不了王二的这帮闸北狠人,最后算是达成了默契,以老闸北和新闸北划界。

老闸北的老市集化为王二的地盘,新闸北航运的新市集由青帮帮会管辖,从此王二在闸北闯出了名头。

其实并非是斧头帮和青帮他们的实力打不过王二他们。而是王二这帮人都是土生土长的闸北人,熟悉地形。

加上打架干仗王二都是冲在最前面,打得过就狠打一通,打不过大喊一身“风紧扯呼”瞬间钻入当地的小街小巷,或者潜入河道,浜洋,转眼不知所踪,极难对付。

所谓强龙难压地头蛇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王二最后还算凭借“稳准狠“终于打下了一块地盘。

本来在淞沪中日交战之战前,王二和他的一帮兄弟们小日子过得还算可以。每天上街收收保护费,街坊邻居以及商铺商户都还认这个闸北一霸,生意好的多交一点,生意差的少交一点,没生意的还可欠着,以后再补交。

从这点来看王二为什么在闸北混的风生水起,起码不是强打恶要,所以当地人也算是守规矩。交给谁都是要交,至少王二在当地虽然有恶名但还算讲点江湖道义。

不料“一二八”淞沪会战爆发后,日军对上海华界大举进攻,还完全不顾国际道义,派飞机轰炸民居及老百姓居住的南市,闸北,江湾等中方地界。

开门做生意的一下子被毁了,连命都快要保不住,还怎么做生意?所以闸北地区的商户大多关门的关门,歇业的歇业,为躲避战乱,整条街道门前冷落,没有什么人烟。

王二等人没有了收入,一下子陷入了困境。以前收的钱财都是今天有酒今天醉,明天有钱明日休。从来没想到存钱和积蓄,现在没有了收入来源,十几号兄弟的吃喝着落都成了问题。

家里还有生病的母亲每天还要吃药,王二愁的几乎想砍人,可是现在到处都是炮火连天,中日军队在华界打成一团。就凭他十几个小弟,出去也是送死,可是不出去也是等死啊。

这时从旁边的棚屋里走过来一个女孩,面貌清秀,一头柔顺的长发用一根红头绳扎在脑后,一双美丽的大眼睛清澈透明,但是却仿佛空无一物,有一种圣洁的光辉拒人以千里之外。

上一章书籍页下一章

抗战之独立团

···
加入書架
上一章
首頁 军事历史 抗战之独立团
上一章下一章

第六十八章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