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贞观四年四月,大将军归朝
李宽自那一天进入温室大棚,时时刻刻都待在大棚中。
速度必须加快!
这一天,李宽下达了三个命令。
第一个命令:护卫队的人午后驾着楚王撵驾进入长安城,阵仗跟昨日一样,不用管其它,今日跟昨日一般即可。
第二个命令:下令让皇庄的农户开始整理一大片土地,这是之前留存的一百亩土地,这一百亩都是种植新的农作物。
第三个命令:薛仁贵带着护卫队继续巡视皇庄。
仅此三个命令。
李宽就单独这一天下达命令之后,其它的时间都呆在温室大棚。
至于护卫队的情况,他们都听从李宽的命令,继续霸占朱雀街,缓慢的在街上走着...大部分时间都在朱雀街及其东市。
午后之后,当楚王的撵驾出现在朱雀街,第一时间被金吾卫的发现,可楚王护卫队不闹事,金吾卫不敢怎样。
对于其它人发现也不能怎样,楚王很是规矩,不打人,不伤人,就是几乎霸占了整条街。朱雀街虽宽五十二丈,可也经受不住这般的霸占。
长安城是第一城,但人口很多。
一天还好,可承受不起楚王带领护卫队天天在街上巡视。
第一天护卫队的人单独巡视。
第二天之后,护卫队的人遇到金吾卫,或者其它巡逻的士兵,会跟他们说,让他们小心一点,有人刺杀楚王。
楚王之所以这般光明正大,正是为了钓鱼,让幕后之人暴露出来。
这...没人相信。
可对于长安城的百姓而言,难免不会作为茶余饭后之谈。
“听说了吗,有人要刺杀楚王。”
“谁要刺杀楚王呢?这是大唐王爷,谁敢呢?”
“不清楚,但据说楚王在以身犯险,自己作为诱饵钓鱼。”
“那钓出来了吗?”
“应该没有把。”
“...”
这般的茶余饭后之谈在很多地方议论。
......
朝堂上。
自从第一天开始,楚王抗旨不遵之后,士族为代表的官员都一直在弹劾楚王,让陛下将楚王抓进宫中。
对此,李世民一切以他在皇庄管理,为了粮食大计为由押后。
可随着时间的推移...
楚王的撵驾每一天都在朱雀街行走,在长安城十二条街上行走,着实扰乱了秩序。
只要不是步行的百姓,其它权贵、商贾都受到了影响...可有不能奈何丝毫,楚王的撵驾并未违反规矩。
于是乎,一天天,弹劾也多了不少。
对于李宽而言,一切都不在乎,除了第一天去将朝堂大臣的马车砸了之后,他一直待在皇庄。
除却开始的几天在温室大棚,其余时间都在皇庄田野间视察。
最主要的是他一直在预留的百亩之地上开耕,种植新的农作物,土豆、番薯、玉米、辣椒...等十二种农作物。
这一次农作物并非是全部。
第二个锦囊(黑色背包)中的农作物几十种,准确来说是六十四种。
这一次种植的农作物才占比五分之一。
李宽每天都走在田野之上,看着皇庄的农户忙活这种植...李宽亲自教导他们种植,还有后续管理、施肥等。
眼下,对于农作物才是一等一的大计。
大唐只有吃饱饭,才能说其它...这是对于李宽而言。
毕竟民以食为天下!
......
晃眼间,时间已经来到了四月初。
自从李宽进入皇庄之后,他没有离开皇庄一步,一直都在打理皇庄。
每一天楚王撵驾出现在长安城,这也成为了长安城的一大景点,没有人能奈何...即使发现楚王不再,王大牛也将楚王交代的话推搪了过去。
这一天,李世民派人来皇庄,让李宽别去朱雀街,直说今天是大将军归朝之日。
对此,李宽来了兴致...可想到这一次大将军归朝之后,一直都待在府中,没有大事不出府。
功高盖主...这一点大将军清楚,他也必须要这样做。
可对于李宽而言,不然。
大将军等武将归朝,也是李宽的拯救计划...医治为一,其它为二。
大将军归朝的这一天,李宽也没有让皇庄的护卫队去朱雀街装模作样,让他们守护皇庄,或者继续训练。
这一些都与李宽无关。
大将军归朝这一天,李世民亲自出城迎接,朝堂大臣也亲自一同前去,至于长安城的百姓,那更加浩浩荡荡的跟随皇帝的御撵同去。
长安城,三十里外。
皇帝御撵、朝堂大臣,金吾卫、禁卫军都来了,还有随性的长安城百姓,都出来迎接大将军归朝。
百姓在轻声议论。
“大将军大胜仗回来了,听说还带来了颉利送往长安呢。”
“的确如此,我大唐兵力真强盛!”一人赞叹一声。
“这一次大胜,大唐还会再次出兵吗?”
“应该会吧,前朝不是出兵征战高句丽,陛下应该也会出兵征战吧...”
“非也,出兵征战是必然,但短期内不会出兵,大唐暂时耗不起。”
“敢问这位兄台何以见得?”
“这又何难,这不都是以往的经验之谈吗?”
“敢问兄台大名。”
“...”
百姓在议论,朝堂大臣也在私下议论。
“大将军此次归来,陛下会怎样封赏呢?”
“礼部官员不是商议出来了吗?”
“并未商议出来,毕竟大将军他们身居高位。”一名官员说道这,嘿嘿笑道:“楚王不是想改革吗?正好大将军等武将归来,看一下他们的反应。”
“封赏是土地的话,那么改革就基本没用了。若是其它的,大将军等武将会答应吗?”
“这与改革挨不上吧。”一人皱了皱眉头。
“谁说挨不上,正好挨上...”一人笑了笑,“不管能否挨上,不都是我们说了算吗?楚王不是选了好时机吗?正好我们也借此机会看一下陛下对于改革的决心。”
“大力改革的话,那么就看一下大将军等人...”
“再者还有大将军刚打下的东突厥,或许可以做一做文章。”
“你们说,让陛下改封楚王的封地在东突厥那,是否可以呢?”
“东突厥?”
“这不妥吧。”
“有何不妥的呢?”
“...”
另一边,李世民与长孙无忌、房玄龄几人站在最前面,遥望远方,当看到远方士兵出现之后,李世民很是激动,大声说道:“大将军回来了,准备。”
“是!”
礼部官员领命一声,开始吩咐下去,将一切礼仪布置到位。
咚咚咚——
锵锵锵——
各种礼乐之声吹奏而响,为了迎接大将军大胜归来。
当大将军的归来兵马抵达十里,礼部官员有人高喊:“恭贺大将军归朝!”
“恭贺大将军归朝!”
“恭贺大将军归朝!”
朝堂大臣,长安城百姓也在高声呐喊,这是体现大唐国力的一种表现。
声音嘹亮,传的很远很远...
尽管皇庄与大将军归来方向不一致,可李宽在皇庄也听到了百姓高声呐喊的声音,不仅仅是李宽一人,皇庄的人皆听到。
再者,长安城的人也听到了,也停下手中的活,抬头看向天空,思索片刻,而后才露出灿烂的笑容。
田野间,李宽将手中的锄头放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轻叹一声:“大将军归来了,哎...”
一名农户问道:“王爷,您今天怎么不去城门外迎接大将军归朝呢?”
“对呀,王爷,你怎么没有去呢。”
“王爷,你不用跟我们一起,你...”
李宽摆了摆手,轻声说道:“大将军有人迎接,我还是喜欢与你们待在一起自在。再一个,我喜欢泥土的气息。”
“王爷,也就是你这样,大唐哪一位王爷会跟您这样呢。”
“我这是以身作则,谁不是从娘胎中出来,你们做的,本王为何不能做呢?”李宽笑了笑,接着说道:“行了,开始除草吧。”
“是,王爷。”
皇庄的农户对于李宽,那叫一个信服。
哪一位皇室子弟会与百姓一同下地耕作呢?
没有!
这不是作秀,而是实打实的下地耕作。
一开始皇庄的农户以为王爷也是脑子热乎,可这接连半个月都一起耕作,他们劝不动...再者李宽也说这些培育的种苗是新的农作物,他们不懂,必须他亲自教导。
城外在浩浩荡荡的迎接大将军等武将归朝。
长安城也在张灯结彩,为了迎接大将军等武将归朝。
皇庄,一切照旧,该怎样还是怎样,在李宽的带领之下,除却以往的农作物之外,还是以百亩新的农作物为主。
这十二种农作物都是大唐生计。
番薯、土豆、玉米、辣椒、棉花...等十二种农作物。
至于大杀器(杂交水稻),李宽暂未拿出来,尽管是杂交水稻,但不适应在长安种植,这里缺水。
最主要的原因不是这个。
本来李宽是还是想第一时间培育出来,在他天真的以为三个新部门会如愿筹建,可迎接的却是拖延。
从那一刻开始,李宽就一直在谋划...杂家水稻也是谋划中的一步。
不是他不愿拿出来,也不是藏拙,这是封建时代...单纯的以现代化思维,天真的想法改革,这是行不通。
时间缓慢流逝。
夜幕降临,李宽回到集训营,让薛仁贵过来,开口道:“仁贵,我可以让你拜师大将军,你愿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