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9章 问答
萧昭佑抬头,稚嫩脸上的那双澄澈双眼,还没有侵染俗世复杂的谋算,就这样直直的望着元康帝,如晨曦一样温暖的照进人心里。
“儿臣听阿姐说,小公主身子弱,须的好好的,精心养护。那手串是清净寺了智大和尚所赠,最是辟邪纳福。儿臣送给小皇妹,希望她平平安安长大。”
元康帝心头软了几分,他伸手摸了摸萧昭佑的头,“难得你有心了!江南进贡的徽墨,出宫的时候记得带上两方,好好读书习字。”
这时,谢皇后和萧扬欢正好走到殿门口。
谢皇后笑道,“皇上倒底是心疼廉王,又给鸟雀又赏徽墨的。”
说着她转头对萧扬欢笑道,“这批徽墨不比往常,说是又改进了好些。安郡王世子想讨,皇上都没舍得给!”
安郡王世子不过八岁,因着安郡王这几年都在为元康帝办差事,在朝堂上占了一个不错的官职,倒是在宗亲中少见的。
因此安郡王在元康帝处,倒是很得君心。
“那回头儿臣可得把徽墨藏好了,安王世子比昭祐年纪大,昭祐可抢不过他。”萧扬欢自然知道谢皇后话里的意思,不过是要萧扬欢姐弟感恩,萧扬欢也十分配合的说着逗趣的话。
元康帝笑,“皇后,你是不知道这丫头在先帝跟前,什么玩意没见过。朕记得她三四岁上,非要先帝的朱砂画牡丹,说颜色正,好看。先帝宠她,随她去了!”
御用的朱砂是什么东西,那是帝王披折子专用的。先帝宠爱孙女,给了也就给了。
更何况萧扬欢后来代先帝执笔,龙椅也是坐过的。从前在元康帝看来倒也没什么,如今却被单独拿出来说事。
谢皇后隐含担忧之色,元康帝此人疑心甚重,尤其宗室亲族。
萧扬欢却是侧首轻哼一声,神色十分羞恼,“皇叔还说!儿臣那会儿不过三四岁,正是不懂事的年纪。先帝宽厚,赏了儿臣。奈何母妃规矩大,儿臣的牡丹没了不说,反而挨了罚。若非您偷偷知会了孝贤皇后,母妃只怕是要儿臣以死谢罪了!”
元康帝一愣,好像真的因为萧扬欢话中提及的往事,眼底浮现一丝怀念,“皇嫂出身谢氏,对你比皇兄严苛,把规矩看的比命还重。那会儿,你身边的小丫头时常出东宫寻人救你。”
“先皇和孝贤皇后都忙,父亲若是插手儿臣教养,母妃定有一番道理应对,没准父亲也要吃挂落。满皇宫,唯有皇叔肯来一来,母妃看在皇叔的份儿上,才肯作罢。”萧扬欢低声道。
提及过往的人和事,元康帝和萧扬欢都满心酸涩和怅然。
“往事不可追,如今你养护一双弟妹,廉王府上下都要你看着,阿难是大姑娘了!”元康帝目光微闪,“你母妃并无谥号,朕想着什么时候给你母妃追赠一个才好。”
萧扬欢心头微动,父亲昭哀太子是先帝赐的谥号,而母妃谢氏并无此等殊荣。众人为了面子上好看,倒也称呼她为昭哀太子妃。
若是依着元康帝的建议,有了真正的谥号,独享香火,附赠太庙倒是极好的事情。
只是,君心难测,何况这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最是烫手。
此等好事,萧扬欢在心头过了一遍也就罢了。
“儿臣代母谢过皇叔。只是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母妃生前并无显著功劳,我们姊妹年幼,与家国社稷无助,不敢冒领此等荣耀。”
元康帝面对萧扬欢的拒接,并无多少意外,又看向萧昭佑,“廉王,你觉得呢?说到底,你才是承继香火之人。”
萧昭佑不过才六七岁,便是知道一些也不多。若是贸贸然认下,众人除了说元康帝仁慈,厚待兄长遗孤,对萧昭佑更是多了一层轻视的偏见。
若是拒绝,一旦言辞不妥,君王震怒,平白来的一场祸事;或者会说廉王无人教导,果然只能是只应声虫。
无论接受与否,对萧昭佑的名望而言,都不是一种好事。
萧扬欢和谢皇后都因为元康帝的话捏了一把汗,而萧昭佑的沉默更是让两人胆颤。
立政殿前,几位贵人之间的沉默,让整座宫殿的宫人都缄默,诡异沉默的气氛蔓延开来。
良久之后。
“夫子教导儿臣,雷霆雨露俱是君恩。阿姐说,我们父母具丧,能锦衣玉食的活着,全倚仗皇叔仁爱示下。皇叔让儿臣选,儿臣年幼不知事。但作为臣子,皇叔的话是圣旨,儿臣定当遵从;作为晚辈,皇叔的话是教导,儿臣定会孝顺皇叔。”萧昭佑的童音掷地有声,在殿前回响。
元康帝的脸色有些不好看,但到底是勉强夸赞了萧昭佑几句。
后来从启元殿来的內监传话,说几位大臣有急事寻他,便匆匆离去。
萧昭佑在说完这些话之后,明显感觉到了几道异样的眼光,到底年幼,有些困惑,“阿姐,我说的不对么?”
萧扬欢沉默的上前牵着他的手,几人进了内殿,谢皇后遣退所有宫人,对着年幼的三姐弟无不担忧道,“太过锋芒毕露了。”
“儿臣从未亲自教导过他什么,他的夫子也是皇叔首肯赐下的。”萧扬欢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娘娘,皇叔为何会这样?”
谢皇后被问得蒙了些,元康帝是心眼没那么大,但是这一年多来,对三个孤儿太过警惕,是有什么特殊的缘故么?
但愿别是她想的那个缘故!
想到这里,谢皇后有些落寞。元康帝和她夫妻一场,二人彼此间恭敬有余,恩爱不足。内廷又是多事之地,内宠不断,做皇后已经够费神,别的她也不想。
但是她不想,谢家不行。
已经是后族的谢家,若是新任皇帝身上没有流淌谢家的血脉,那么对谢家而言,是如同李家和宁家一样的下场。
想到这里,她深吸一口气,有些事情,必须弄清楚了,比如皇嗣为何会接连夭折。
谢皇后留了萧扬欢几人吃了午饭,几人预备着离宫之时。
启元殿的内侍又寻了来,这次确实带着元康帝的口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