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张举升任吏部
刘泰是不是沈安的人?
是,也不是!
任何时代都有坏人,也有好人,刘泰正是这样的好人。
你不得不承认,有的人不为钱,不为名,不为利,心中永存正义的信念。
为国为民是他唯一的信仰!
刘泰是先帝身边的红人,他不断与钱宁、沈公公斗争,无非是为了阻止两人作乱。
沈安是在东厂的牢狱里见到的刘泰,当时他已被关押了快一年,被严刑逼供,浑身伤痕,双眼却充满光亮。
沈安第一次发现,原来一个有信仰的人,眼睛是会发光的。
两人彻夜长谈,整治宦官的想法,沈安对他和盘托出,毫无保留。
刘泰从开始的不信任,到后来的慢慢缓和,最后接受。
他问了沈安一个问题:“为什么是我?”
“东厂需要你这样的人才。”
“若我要抓你的人呢?”
“为非作歹,作恶多端的太监,你都能抓!”沈安回答的毫不犹豫。
“你算吗?”
“你觉得我算吗?”
“那要看你以后的表现。”
两人不约而同的笑了。
沈安心里很清楚,想在秉笔太监位置安排自己人,别说淮南党,满朝文武都会反对。
张举和李家,甚至太后,也会对沈安产生怀疑。
最重要的是,之前沈公公的人,都是些什么鸟人?
最坏的就是沈公公的人!
在秉笔太监和东厂提督位置上,没人比刘泰更适合。
刘泰上任后,开始执行他的正义。
调查、调离、缉拿、问责、下狱、抄家------整个宦官集团被刘泰搅的翻天覆地。
吓得沈公公曾经的手下,不断把银两送到沈安手中,只求自保。
结果,沈安转手把证据交到了刘泰手里------
宦官们并不清楚,这一切源头正是他们顶头上司沈公公,多数证据由锦衣卫调查,交到东厂刘泰手里,再由他出面缉拿。
渐渐地,宦官发现事情苗头不对,找沈安也没用了,开始慌乱,不知所措。
紧接着,在沈安的示意下,刘泰出台了一条政策。
凡是主动投案者,酌情减轻罪行,轻者不追究,重者免除死罪。
一时间,无数太监主动投案自首。
太监不断被抓,不断有新的太监被提拔,一场宦官整治经历了数月。
如果你认为沈安只整治宦官,那就大错特错了。
明朝的太监,涉及到方方面面,抓了太监自然会牵扯出官员、武官,将士,甚至锦衣卫。
渐渐的,官员们发现不对劲,刘泰的手已经伸到了官场。
不少文官和武官被革职查办,新的文官和武官被任命。
文官的任命,沈安征询了张举的意见,武官的任命,自然征求李家的意见。
当然,牵扯出的都是些地方官和品级不高的官员。
入秋后,牵扯钱宁的最大官员,吏部右侍郎林海被锦衣卫缉拿。
朝堂一片哗然!
吏部右侍郎属于三品官员,涉及到了明朝的权利中心。
相比之前抓捕太监牵扯出的文官和武官,林海完全是一只大老虎。
林海是谁的人?
晋王!
钱宁的案子牵扯出了晋王,可沈安却把事情压住了。
第一,证据不够。
第二,涉及到王爷实在太大了,搞不好会引起对方谋反。
兵部改革未见成效,决不能发生任何兵变。
沈安权衡再三,只抓了林海,对晋王不闻不问。
抓林海还有另一个主要原因,他要让张举上位!
张举目前只是个都察院四品官员,如若想要进行变法,他必须要入阁。
要想入阁,以他目前的品级和职位,远远不够资格。
林海被抓后,新的吏部右侍郎空缺,无数官员都花尽了心思,想要上位。
吏部,国家的人事部。
无论什么朝代和单位,人事部都是重中之重。
因为他能决定职位的任命!
淮南党,齐党,楚党-----都推出了自己人,来争夺这个位置。
在沈安的示意下,有人举荐了张举。
张举的出现,让几位竞争对手黯然失色。
无论成绩还是履历,张举可以说是金光闪闪。
又因张举在国子监、翰林院和都察院任过职的关系,文武百官中支持他上任的官员,出乎意料的多。
其中最开心莫过于淮南党,因为在他们看来,张举算是半个自己人。
他们并不清楚,沈安和张举表面一副谁也不搭理谁的模样,私下却偷偷用书信方式秘密交流,。
推出的人选虽被压制,可若张举能上任,对淮南党来说再好不过。
至少比对手上任强。
在内阁成员顾魏、高显、孙恒之等人的赞同下,又有兵部尚书李如松和多数官员支持,张举的上任顺理成章。
没错,孙恒之这家伙又跳了出来。
他就像根搅屎棍,哪里都要搅一下。
经过详细调查,沈安也没弄明白,这家伙目的到底是什么?
只能暂时把他定义为搅屎棍!
张举正式升任吏部右侍郎,对天下文官的任命大权有了部分权利。
对于晋王的问题,沈安暂时压了下来,可并不代表他不处理。
锦衣卫经过整治,已经彻底脱胎换骨。
为了处理晋王,沈安派出信得过的锦衣卫,秘密前往山西,调查晋王的犯罪证据。
沈安推测,除了林海和钱宁,晋王在京城肯定还有人。
在文武百官眼中,钱宁案过后,沈安很低调,低调的有些过分。
自从林海被缉拿后,钱宁案算是彻底完结。
此后,无论是刘泰对太监的整治,还是吏部右侍郎张举的任命,他都漠不关心。
沈安每天都干些什么呢?
给小皇帝做饭,逗小皇帝玩,和后宫妃子打麻将,城外施粥、看戏、逛青楼----
提前过起了退休干部的老年生活。
太监沈安为何去逛青楼?
无非好奇,看看古代青楼究竟啥样,了解一下古代大宝剑行情。
除此之外,他还整日进出兵仗局,说是为了解决自己马车的颠簸问题。
让打听消息的文武百官,哭笑不得。
明朝宦官有十二监、四司、八局,总称二十四衙门。
兵仗局属于八局旗下制造军用器械,宫中零用铁器的机构。
没人知道,沈安解决马车颠簸问题只是借口,他要做的是改进火器。
他发现了一个大问题!
明朝车轮毂竟然没有轴承,全靠木头直接摩擦,怎么可能跑得快?
为此,他让兵仗局制作出了轴承。
轴承的制作并不复杂,只需滚珠、内环(凹陷滑道)、外环、保持器。
把这几样制作出来,安装成功,一个轴承制作完毕。
工艺自然不可能有后代精湛,可相对于靠木头直接强硬摩擦,强了不是一星半点。
为了实验产品,也为了逗小皇帝玩,轴承制造完成后,沈安又为他制作了一个木制扭扭车。
没错,正是小朋友玩的那种扭扭车。
可把小胖子高兴坏了,夜深了都舍不得睡,时时刻刻坐在上面,在后宫中穿梭。
因为这事,还有不少言官弹劾沈安,说他把皇帝带坏了------
由于钢材的制作精度不高,小胖子只玩了两天,轴承果然坏了。
当然,也可能是他太胖了。
小胖子皇帝朱勇有多胖?
九岁的他身高135左右,体重却达到了112斤-----
一个九岁孩子达到成年人的体重,属于严重超标,行走都不太利索了。
在古代,大多数人都吃不饱,极少有胖子。
沈安在城外施粥时,见到的饥民,几乎瘦的皮包骨,他这样的胖子实属罕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