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法力不足
在朱兴的帮助下,胡默刀总算穿好了防护三件套。
绑上绳子,沿着朱兴手电筒打出的光柱上下。没多久,尸首就被捞了上来。
之后,防护三件套立马被朱兴烧了个一干二净。
毕竟防护服上全是尸水,鬼知道还有什么病毒?
烧完,朱兴站在尸体旁,利用他从《洗冤录》学来的有限尸检知识,分析了一番。
“看尸体寒酸的衣服,应该就是这破庙里的流民之一。无明显外伤,指甲处干净,没有井壁的青苔。表明不是被人推下水的,而且下水后没有挣扎过。想必是生活所迫,投井自杀。”
然后破庙里的其他流民不知道,一直饮用被尸体污染的水。结果就染上痢疾。
后来经过车明智查证,事实与朱兴猜的一致。
“奇了怪了。这群小孩怎么没事?”
刚照顾完病人的小瑶说:“古冬儿爷爷说井水寒气重,小孩子直接喝对身体不好。他们都会将井水烧开,再给小孩子喝。但他们自己却图方便,凉爽,直接喝冰凉的井水。所以……”
这叫什么事?
天擦黑没多久,痢疾疫情得到稳定,药也已经煎好。
衙役们和请来的一些临时护工负责喂药。古冬儿等一帮小孩总算可以休息。
“大人,不好了。”衙役跑来想车明智禀报,“许多病人把药吐了出来,这药喂不下去!”
中药本身就苦,药性强烈,很难吸收。就算健康的人都有可能受不了中药药性而呕吐,更别说这群因为上吐下泻,肠胃相当脆弱敏感的病人了。
得喂他们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调养才行。
例如,咸饼干和天然益生菌酸奶。
就在朱兴打开界面,准备选购饼干和酸奶时,又跑来一名衙役。
“大人。不少人没有御寒之物,已经出现了风寒症状。”
上吐下泻本身身体就虚,再加上感冒。基本上半只脚已经踏入阎王殿。
得,又要买御寒物品。
朱兴一个月就只能领到800两银子。
虽然在大明,这钱已经不少了。但朱兴时不时的就网购一些东西,花钱如流水,额,准确地讲,应该是花钱如洪水。
800两?勉强度日而已。
要知道,宫里的宫女,太监等人一个月才能领二十多两银子。
“不好了!”又跑来一名衙役报坏消息,“那名古姓老人病情加重,意识模糊,已经开始说胡话了。”
朱兴好像听到了自己神经断裂的声音。
这坏事商量好的吧,扎堆的来。
人命关天!还是先救人。
古老爷子额头发烫,嘴里含混不清地说着什么,身下一片狼藉。
夏季昼夜温差较大,令人窒息的冷风不断地从破败的围墙缝隙中灌入院子,刺进古老爷子裸露的皮肤。
他虽然环抱着身体,但衣不蔽体。无论怎么拉扯自己由破布组成的衣服,身体大部分地方都被暴露在外。
这样下去,古老爷子过不了今晚。急需高效药物镇压病情。
古冬儿再不谙人事,也知道自己唯一的爷爷危在旦夕。
以前她馋了,爷爷帮她抓野兔。她冷了,爷爷帮她买新衣裳。她困了,爷爷在一旁讲故事哄她睡觉。
然而,这一切即将成为无法再现的回忆。古冬儿眼泪止不住的往下落。
“哎,再见了。我的炸鸡。”朱兴长叹一声,总不能看着小女孩的眼泪无动于衷,旋即购买了一盒致和牌诺氟沙星胶囊。
这是第三代喹诺酮类抗菌药,会阻碍消化道内致病细菌的DNA旋转酶的作用,阻碍细菌DNA复制,对细菌有抑制作用。
虽然这药的价格在后世也就几块钱。但在朱兴这里,一盒需要500两!!
按照之前购物的逻辑,一般后世一块钱的东西,放到朱兴这就是一两。
但药品,技术书籍,以及电器之类科技含量越高的东西,价格翻番的倍数就越多。
喂下一粒后没多久,古老爷子不再说胡话,下泻也止住。
病情控制住了。
古冬儿放心下来,发疯似的向朱兴磕头。她也没其他道谢的方式,只能磕头。
“多谢兴王恩典。民女以后愿兴王做牛做马!”
“小瑶。”
朱兴提醒后,小瑶将古冬儿扶起来,擦拭着小女孩额头上的血迹。
之后,朱兴脱下自己的红锦大长衣,盖在古老身上防寒。
“额,王爷。您这一身是?”车明智觉得自己的世界观受到了不小的挑战。
特别是朱兴衣服上硕大的“无双”俩字,像是有什么魔力似的,死死地抓住了他的眼球。
朱兴一直没有习惯大明的穿衣风格。外衣,中衣,内衣之类的相当麻烦。所以用班尼路的T恤和七分裤代替中衣和内衣。
当然小裤裤还是有穿的。
“哦,这是我在仙境(后世)时穿的衣服。舒服,透气。还能彰显个性。”
这可与大明官场的低调作风严重不符。车明智很难想象一个人穿成这样混官场。
不过兴王去过仙境,还会仙术。并非一般人。
非常人行非常事,可以理解。
古老爷子是温暖了,但破庙里还有十几号人。朱兴可没那么多衣服脱。
“我说,车大人。”朱兴皱着眉,“你怎么不派人去买点被子什么的,给病人御寒?”
“哎,没钱啊。”车明智叹气道。
“不对吧。今天早朝的时候,皇上不是给我们批了3000两经费吗?”
“皇上批了确实没错。”车明智目光暗淡,心中不快,“但户部侍郎却说调配银子需要时间。让我等等。”
皇上亲口许诺的银子,还需要时间调配?
这话听着比隔壁苏珊婶婶的苹果派还要糟糕。
朱兴反问:“你就真等?再怎么说你可是三品大员,不硬气一点?”
“硬气?”车明智的痛处被碰到,“三品,听着官职高。但在京师,路上随便拉个人过来都可能官阶和我一样,保不齐还比我高。而且,户部是站在左国柱杨大人(杨廷和)那边的。”
今天早朝时,反对朱兴出来治理流民的人就是左国柱杨廷和,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杨廷和。
“有点意思啊。”朱兴心中怒气飘拂,“明的不行,就来暗的。还真是我们大明的好左国柱!”